67、浙一互联网医院案例【CHIMA2018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18-06-30
CHIMA 2018 医院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推荐
案例提交:全国首个公立三甲线上院区“浙一互联网医院”
一、项目简介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综合实力雄厚,医疗质量过硬,学科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同时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医疗、教学、科研指导中心。建院至今,形成了“以卓越的医疗品质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和“成为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的愿景,创立了“严谨求实”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严谨的教育培养为基石,创新的科学研究为引领,卓越的医疗技术为保障,一流的健康服务为目标,依托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创建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医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之路,借助主持的“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构建“省、县(区)、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成功使优质医疗资源垂直延伸到基层。
医院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信息化建设,遵循“统一规划、统筹部署、分步实施”原则,实现了以病人医疗信息为中心,以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为目标的国内领先的医院信息系统。卫生部组织评审全国20家数字化医院试点示范单位,医院荣获“卫生部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称号,综合评分名列第一。
作为率先在国内开展电子病历研究和应用的单位,目前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使用率达100%。同时,医院自主开发研究的基于关键节点的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是一个完全新颖的基于工作流的路径管理系统。截止2015年9月,医院已拥有6家托管医院,建立协作医院77家,院士工作站15家(绍兴市第一人民医院、绍兴第二医院、衢州人民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舟山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湖州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三门县人民医院, 景宁县人民医院,常山县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并与150多家省县市级医院、省外及国外多家医院远程联网,提供了数千次的远程会诊服务。
二、面临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痛点需求
1.国家政策
2017年3月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政府报告: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2017年4月1日《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区域注册、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开放和运营;2017年9月底前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保护等法规制度,到2017年底,基本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
2.患者就医
患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即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根据对到某院就医的患者进行了一次“患者就医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其中看病难占比30%、时间长占比10%、看病贵占比15%、程序繁琐占比35%。
3.医技资源
患者盲目就医,让医院的有限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医疗工作时间过于碎片化,且医生身份固化,不能合理流动,积极性也不能调动,让资源过于集中在相对较大的城市,偏远地区医疗资源较少,使其就诊困难,医技资源无法合理释放。
在当前的环境下,医疗资源相对集中,老百姓看病很不方便,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院院考虑如果能从信息化的角度改造医院的整个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就医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解决方案
第一阶段:建立“浙一互联网医院”平台,医疗服务能力辐射全国
依托浙一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建立浙一互联网医院平台,集在线问诊、处方流通、药事配送服务、医技住院预约、药事配送服务于一体,释放医师、药师、护理、医技等资源,打造浙江地区首个互联网医院平台样板。建立统一的运营管理中心,对互联网医院平台的全流程运营,以及参与的药店、社区医院等,进行统一的推广、监管、维护、升级、指导,以提高人民就医幸福感及治愈率。
第二阶段:打造“浙江地区”分级诊疗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依托于成熟的互联网医院信息技术,以中心医院为上级医院,协作医院和社区为下级医院,共同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线下”、“上下联动”相结合的协作模式,实现远程门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核心应用,同时建设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B超、远程心电等各类远程辅助应用。从而充分发挥区域内三级公立医院的牵头引领作用,推动分级诊疗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的上下贯通。
第三阶段:沉淀医疗数据,发展新型中国智慧医疗生态体系
通过互联网医院及区域医联体积累病历档案及相关数据,将数据进行清洗和结构化存储分析后,用于远程教学、专科规范化培训等,提升当地整体医疗水平。树立浙一医院在当地的标杆地位。同时遵从循证医学和多家顶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完善辅助诊断决策系统。更可以进行大数据挖掘,助力大数据+AI+精准医疗的应用。
三、实施效果
2016年2月浙大一院联合卓健科技打造的一所“线上院区”。这是全国首个公立三甲线上院区,标志着浙大一院在推进数字化医疗的基础上,对“医疗+互联网”的探索实践进入新阶段,引领互联网医院标准建设风向标,曾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地方媒体多次报道。
浙一互联网医院通过移动医疗技术和就诊流程有机结合,患者通过互联网、社区互联网及药店的互联网医院接诊点,就可以完成分诊咨询、远程门诊、线上付费、住院床位预约、慢病随访等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患者也可以坐等药物配送到家,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看三甲大医院名医专家,达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效率、改善就医体验、实现医患良性互动的目的。
时隔一年,2017年2月浙一互联网医院进行全面升级,同步上线浙一互联网医院分级诊疗平台、国际病理会诊中心、国际影像会诊中心、护理学院、老年健康管理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处方审核与药物治疗管理中心七大医疗服务平台,并首创互联网医院分院模式,进一步将医生、护理、甚至医技服务开放给患者,实现全人群全程全方位的患者管理,让患者、医生、医院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捷,助力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计划行动。
从就诊效果来看,患者在全流程信息提醒和引导下就医,就医时间从传统的4-5小时,缩短为1.7小时,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
继打造国内首家三甲公立医院的线上院区“浙一互联网医院”之后,浙大一院引领国内先河,率先推出“信用就医”,包括患者就医的线上付费,线下自助机支付,并可以凭借信用免押金借用“共享轮椅”、“共享充电宝”等,只要芝麻信用650分以上,还可获1000元额度的医药费垫付金,解决用户排队缴费时间长和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下一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将针对“三长一短”(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等改革不断推进与创新。正如医院院长王伟林教授所言:医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刚性需求的健康保障。可能有一天,一个人到医院就医,他可能没带身份证、医保卡,可能现金也没有,传统医院会根据病情协助他走绿色通道,但有了生物识别扫脸技术,对确认身份、联系家属、抢救等一系列医疗流程都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多跑一次’能够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医院下一步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