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54、福建省立-全自动智能化医技检查预约平台【CHIMA2018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18-06-30
浏览次数:
CHIMA 2018 医院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推荐
案例提交:福建省立医院

案例概要

在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我院在优化流程、预约诊疗、多学科会诊、日间手术、床边结算与远程医疗等互联网+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通过我院BI分析发现,患者医技预约检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患者普遍要往返多次、排队等候、效率低下、耗时耗力。因此,我院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并实现了智能化医技检查自动预约平台,完成从人工预约到智能化自动预约的转变,提高预约效率,节约人力及物力的投入。

服务对象

本案例的核心是通过全自动预约平台代替手工预约,实现医技检查项目的自动预约排程。服务对象包括:面向患者及家属、面向临床医护人员、医技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医院管理人员。

覆盖范围

针对案例落地过程中涉及的参与人员、信息化接入范围、以及涉及的诊疗过程等分别进行整理如下。

1、参与案例科室及人员范围:院长及分管院长、信息管理中心、门诊部、医院服务中心、医务处、财务处、经营管理办公室、放射科、超声诊断科、消化内镜中心、核医学科、心电诊断科等医技科室。

2、信息系统打通范围:医院推行10多个检查类的全自动预约模式,如:普通放射、C T、MRI、超声诊断、心脏彩超、心电图、消化内镜、核医学等。接入系统12个,如:RIS、PACS、EIS、FIS 等,涉及应用软件服务商8家。

3、服务用户人群范围:面向社会公众及我院门诊、住院患者、面向医院医生护士以及医院管理人员。

4、业务流程:从医生医嘱下达,自动检查预约系统自动完成确费,将申请单登记到各个医技系统,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申请单的合并,智能预约,并通过短信、微信、自助机等多种形式将预约信息告知患者,以便患者合理安排检查时间。

总体设计

1、需求分析

在传统检查预约模式中,各种不同检查项目所需要的查前准备、检查安排都由手工控制,患者一次检查需往返多次,环节多,效率低,设备利用率低,管理滞后,无法及时处理解决患者关心的问题。在集中预约模式下,将分散的各个医技科室预约登记处整合成统一的预约中心,减少了患者往返不同医技科室路程和次数,但其本质上仍然是手工预约模式,该模式仍然存在排队等候、预约信息回执滞后、检查项目难以统筹安排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院结合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全自动的医技检查预约平台来替代手工预约,实现医技检查项目的自动预约排程,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医技检查流程的极大优化。(传统医技检查预约与新型医技检查预约流程对比图,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医技检查预约与新型医技检查预约流程对比

2、 功能架构

医技检查自动预约平台,依托于Socket通信、Health Level 7(以下简称HL7)协议通过接口Web接口,前台展示界面,从医嘱下达,自动完成确费,将申请单登记到各个医技系统,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申请单的合并,智能预约,并通过短信将预约信息告知患者,以便患者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如下图2所示。

图2 医技检查自动预约平台架构

3、平台业务流程

改造前,医技检查流程分为六步:开单、结算、护工送单、登记、检查预约和进入检查;改造后,通过智能化全自动预约平台,医技检查步骤可精简到三步,即在诊间开立检查单、自助结算与检查预约回执、进入检查(改造后的医技检查流程,如下图3所示)。患者不需要到各个检查科室预约登记,方便患者就诊。

检查预约流程

检查到检、取号流程

图3 改造后的医技检查流程

医院针对当前患者反映强烈的院内检查退费存在多次往返、来回奔波、环节繁多等焦点问题,依托全自动医技检查预约平台实现了检查项目“一键退费”。门诊患者检查项目退费通过医院服务中心一站式退费,服务人员通过退费平台检索患者检查状态,处于“未检查”状态的项目,先在平台进行”检查取消”操作,后通过退费程序进行退费。住院患者检查项目退费通过病区护士“一键退费”,无需其余操作。医院医技检查“一键退费”流程,如图4 所示。

图4医技检查“一键退费”流程

特色与亮点

1、 理念创新,变传统预约模式为智能化、虚拟化预约

“自助式预约模式” 将检查预约选择权交给医生或患者,本质上是将预约工作前移,对医生或患者合理预约排程难度较大,除此之外还存在互斥检查等诸多问题。“全自动预约模式”,即通过全自动预约平台代替手工预约,实现医技检查项目的自动预约排程。

2、 技术创新,引入自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模型实现动态规则引擎

(1)静态规则引擎:针对每个患者都适用的预约规则,这些规则可以是静态的,由系统管理员人工设定的,或者基于近年检查统计、计算获得,例如:号池设定规则库、检查场所地理信息、检查前注意事项、检前风险提示等等,静态规则的灵活性非常强,制定、上线非常快,但是单个规则的覆盖率比较低。

(2)动态规则模型:这是一个机器自学习的模式,基于已有的患者检查信息大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训练出一个动态预约规则模型;我们应用关联规则对其进行线下训练,关联规则的挖掘已经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经典的应用,主要是挖掘一些数据的依赖关系,通过关联规则的挖掘,我们可以找到哪些检查项目经常被一同开具,或者医生开具一些检查项目后通常会再开具哪些检查项目,当我们挖掘出这些关联规则之后,我们可以基于这些规则对检查项目进行合并打包预约;同时也可分析到检查项目冲突规则。

3、遵循国际标准,促使平台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

医技检查自动预约平台,按照国际LCIM和HL7所定义的互操作技术标准,依托于Socket通信、Health Level 7(以下简称HL7)标准 ,通信协议采用面向连接稳定可靠的TCP/IP协议,从而保证平台与任何实现了HL7标准的系统进行热插拔式无缝对接。早在2009年,我院就已实现在PACS 系统 HL7互操作应用的落地,HL7规范明确指出了三大类互操作TI、SI、PI其中 PI:process interoperability(简称为“流程互操作”),这是范畴最大的互操作,实际价值体现的互操作。

成果分享

医技检查自动预约平台上线后对检查量与预约时长有正面的影响,我们抽取2016年下半年的检查数据,对上线后两项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其中7月份CT检查实现自动化预约,在7月-10月检查量、预约时长都呈上升趋势,而在11月-12月检查量呈增加、预约时长呈下降趋势(如图5所示);普放与心电分别7月、8月实现自动登记预约,上线后检查量呈缓慢攀升的趋势。今年一季度累计自动登记预约达148288条检查,日均减少患者2500次来回奔波窗口排队,2016年患者检查登记预约历时为25分钟, 2017年缩减到7分钟,登记预约历时明显缩短。窗口无排队现象,预约时段精确到60分钟,患者现场等候时间大大降低,检查患者满意度呈大幅上升趋势(如图6所示)。平台对检查量与预约时长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 CT检查检查量环比增加15%、预约时长由7日降到2日;普通放射与心电图检查量呈攀升的趋势。此外通过智能化全自动预约平台,医技检查项目预约实现了从人工预约到自动智能化预约转变,节省了筹建预约服务中心用地,以及预约运营人员的投入。

图5 CT自动预约上线后检查量与预约时长关联分析

图6医技检查科室患者满意度增长趋势

经验教训

跨系统的有效应用,一直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追求,难度很大。首先,多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就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其次跨系统的互操作、甚至自动操作就更难了。面对众多系统的复杂应用环境,自动化平台其所带来的应用效果和感受,将最大化彰显自动化技术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功效,是进一步从人工操作走向自动处理的新台阶、新高度。全院医技自动化预约平台,该系统基于规则引擎、医疗大数据、流式处理等关键技术,有效整合集成医院医疗资源,全面实现医技检查实时全自动预约,以信息化助推医院管理现代化。

存在问题

新技术平台应用无法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现状;部分患者已形成人工窗口办理业务的习惯,人工窗口将作为全自动预约体系的补充并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