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天津市胸科医院-远程心电监护系统介绍【CHIMA2018案例分享】
项目内容
远程心电实时传输系统是借助患者携带的心电监测设备终端,利用通过3G/4G互联网建立的心电网络云平台为患者提供实时的、24小时不间断的心电监护判读服务,借以及时、早期发现患者心脏病病情的恶性变化,为患者早期预警,为减少疾病风险提供保障。
系统的构成及服务流程
1.12导联动态心电监护仪,具有12导联同步实时采集、储存和显示心电信号功能,支持3G卡数据传输、心电信号可进行24小时×7天的数据存储
2.心电监护实时监测判读服务平台,由系统将收到的传输信号做初步筛查,将检出的符合检出要求的异常心电信号提出,由专业医师判读,根据情况分别将患者病情通知患者本人、家属和责任医疗单位或责任医生并出具最终检查报告
3.医生心电监测工作站,即配有心电数据接收软件的电脑系统,可同步发现,观察患者的心电数据变化,为接诊及抢救患者做好准备
项目的应用价值
-
第一时间发现发现心脏病的病情变化,因为是利用具有医疗诊断级的12导联心电监测可以实时、全面、准确的反应心脏病的病情变化,避免了病人因为缺乏医学知识对自己的病情盲目地担心从而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工作和生活;最有意义的是可以避免在发生心脏病病情恶性变化的情况下未采取避险措施,而发生生命危险
-
第一时间为患者就医提供保障,当患者发生心脏病恶性变化的时候,心电监护系统会自动提出,并经专业医生判读确认,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本人采取措施,诸如:立即停止运动、口服例如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或通知120急救中心派车将患者本人送至附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在患者发生危险意识不清不能接听电话的情况下,转拨预先备存的家属电话协助救治;必要时还可联系患者附近的医疗机构或责任医生出诊,救治病人。
项目的优势
远程:因为心电数据传输是通过3G/4G网络,这就意味着患者不论在世界何处只要有手机信号就能完成数据实时传输,避免了传统的心电实时监护必须在医院才能完成的情况,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实时:患者心电数据传输实时传输,避免了传统心脏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只能追忆过往记录,不能实时记录并判读风险的情况,且可不间断连续监测7天
专业:本系统借助专业团队,避免了因为医生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心电图的判读水平有权威保障。
项目主要针对的疾病
-
恶性心律失常:诸如,严重的心电传导阻滞,房颤、房扑、室扑、室颤等等。
-
突发的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发生。
项目的适用患者范围
-
院前急救患者,可将此系统布置在急救中心急救车上,救护员可将患者心电监护数据信息即刻传至所要去的医疗中心,以便所在医院的急诊科针对性地做好接诊抢救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
院内患者,使用的患者可自由移动,不受病房约束,也可保障患者在转运或去检查途中的心电监护没有盲点。
-
院外患者
(1)出院病人的早期心电监护
(2)随访病人
(3)不定期的需要心电监护的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项目的拓展
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的实时传输。
天津市胸科医院在本系统中的作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在本体系中负责心电图的专业判读指导并出具最终检查报告
天津市胸科医院的专业优势
天津市胸科医院是一所以治疗心、肺疾病,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已有近70年的历史。是天津市医科大学的临床学院。本院是卫生部授权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先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也是天津市心脏内科质控中心。院内设有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医院的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特色突出,医疗设备先进,并且本院拥有一支以优秀的临床医学家为骨干的专业人才队伍。尤其是在心脏内科疾病的诊治上具有突出优势。
2014年1月15日,天津市胸科医院迁址,作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此次迁址任务使得本院的就诊条件、医疗服务等软硬件水平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对于高危心脏病患者的医疗救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天津市胸科医院于2014年10月11日率先成立天津市首家“胸痛中心”,2015年1月20日正式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天津唯一一家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
“胸痛中心”整合了医院所有的临床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通过多学科合作,为高危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高危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高危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策略与国际接轨,在天津的医疗救治水准名列前茅,并且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达到了国际标准。其中,远程心电实时传输系统是本院胸痛中心建设的突出优势。远程心电实时传输系统借助3G互联网远程实时传输患者的心电监护信号,覆盖了社区、乡镇、农村诊所以及二级医院,且患者不论身处世界何处,只要有手机信号心电监护信号就可以自动实时传到胸科医院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实施即刻判读,拉近了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高危心脏病患者与医院的距离,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降低了疾病风险。我院正在实施的“互联网+”远程心电监护项目与当下互联网发展紧密结合,为患者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实时运作的几个月里,带机量逐日上升,且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获益的患者越来越多,相信随着与越来越多的120急救中心,社区医院、二级医院的合作,必将更多的患者获益。
下一步工作计划
本院远程心电监护服务中心将按照市卫计委的要求向全市尤其是偏远的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推广远程心电监护服务项目,计划启动心电图判读培训基地项目与有需求的各级医院进行更加全面的合作。将各级医院相关医务人员(每批50人)进行为期2天的短期集中免费培训,目前预计培训十个批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我院心内科专家为受训医生提供基础心电图判读及常见心脏急症的处理授课;同时培训远程心电实时传输系统的操作流程。通过学习,提高学员心电图技术诊断水平及常见心脏急症的救治能力。最终提高患者尤其是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救治率。
我院心内科医师还将不定期深入基层医院寻访,帮助解决实际诊疗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基层医院医生提高业务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更高一级的培训课程。
总之,远程心电监护服务系统借助互联网互融互通的优势,为不管身在何处的患者提供了实时的、权威的医疗服务,尤其是为高危心脏病患者提供了贴身的监护保障,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基层医院的医生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借助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的专业平台也提高了业务水平。本项目的实施也迎合了我国医疗改革提倡的分级诊疗要求,通过基层首诊与转诊模式,缓解三甲医院就医压力,更好地利用了医疗资源,多方共赢,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