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天津市胸科医院-远程心电传输网络系统建设案例【CHIMA2018案例分享】
我院自2014年1月开始筹备胸痛中心建设工作,2014年10月率先成立天津市首家“胸痛中心”,2015年1月正式通过中国胸痛中心第三批认证,成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作为天津市第一家挂牌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我中心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具有专科特色的胸痛患者救治流程,而作为胸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心电网络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的重视。
该系统以4G网络做依托,利用终端采集患者十二导心电图,通过互联网将患者心电图实时传输到监控平台,监控平台设有自动报警功能,并且24小时有监控人员。如判断确实有紧急情况,监控人员马上通知120医生,社区医生或患者家属,并提示患者及时就近就医。预警标准主要是一些致命的心电变化。具体如下:1.在原有心电图形态基础上ST段抬高>0.1mv或呈水平型/下斜型压低>0.1mv。2.长RR间期≥2.8秒。3.心室率<40次/分或>150次/分。4.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心搏数>4个)。5.心室扑动、颤动。6.心房颤动的心室率>110次/分。7.QT间期明显延长>0.47秒、短于0.33秒伴有室性早搏。8.QRS波群在基本心率的原基础上增宽至0.12秒,继而逐渐增宽。9.频发室早时出现RONT现象。
远程心电网络覆盖了院前,院中,院后各个阶段。
院前阶段:与天津120急救中心合作建立远程急救网络,120急救车到达患者家中,通过佩戴远程传输系统,可将患者12导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血糖等生命体征实时传输到胸痛中心相关各单元。120医生首先判读并处理,如120医生判读困难,胸痛中心各单元专家可同时判读,从诊断到治疗给予120医生专业指导,从而把急诊科功能延展到患者家中及120急救车上。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诊所患者均可佩戴远程传输系统,基层医生第一时间判读患者心电信息,如基层医生判断困难,三级医院可同时判读,指导其对患者进一步诊疗,必要时可转诊三级医院。从而形成以远程心电网络系统为工具,以天津市胸科医院作为整体协调和指导中心,辐射120急救中心,一级医院,二级医院的三级医疗机构的胸痛中心网络化诊治模式,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通过远程心电系统指导院前120及基层医院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大大缩短了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时间。
院中阶段: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佩戴远程心电终端,监测心脏变化。门急诊患者可将终端带回家中,心电信息24小时有监控人员密切观察。只要出现报警信息,监护人员立即通知患者或家属及时就诊,避免患者病情延误。如没有报警,24小时后由心电专家出具Holter报告。住院患者通过佩戴4G holter,只要出现ST段变化或恶性心律失常,监控系统可及时报警,立即通知医生,24小时均可及时判断处理,从而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延误。
院后阶段: 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回家可佩戴终端监控心电变化。监控人员和手术医生可实时了解患者心电信息及患者状况,使围手术期患者更加安全。心脏手术患者回家以后进行康复运动,可佩戴终端监控运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如心率加快,ST段变化,可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或终止运动,从而提高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端、高危人群有条件者可长期配置监控终端,无论其在市内,国内或国外,随时随地预警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并及时得到规范的诊疗,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
由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通过远程心电监护系统为我院、经120转运至我院及与我院签约的基层医院的心血管病患者服务共计30796人次。其中筛查发现阳性患者近千例, 同时因急性心肌梗死经院前120及基层医院转诊至我院患者300余例;因筛查出各类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速转诊患者共计476人次;因ST段改变转诊的患者116人次。
依托胸痛中心远程心电网络建立的胸痛救治体系,大幅的缩短了院前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在全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上升的背景下,我市居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从2014年率先出现拐点,并连续4年下降,被全国专家誉为胸痛中心建设“天津模式”, 并入选2016年度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十大亮点。
根据国家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我院依托“胸痛中心”建设与发展优势,面向基层社区的深化胸痛专科医联体,深化医疗改革,获得了国家及天津市的认可,时任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深圳罗湖医改推动会发言时,对我院胸痛专科医联体工作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医院在大会上发言,发表经验,成为全国医改的典型模式。
远程心电监控网络建设紧扣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概念,同时符合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需求,是政府、媒体关注焦点,可促进政府政策支持,引导媒体宣传。我院依托远程心电网络建立的胸痛中心救治体系,真正缩短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使高危胸痛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通过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及时发现在院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救治,避免延误,对术后围手术期患者亦可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我院利用天津现有的医疗专网及现有医疗资源、设备,使胸痛中心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缩短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使高危胸痛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同时让普通患者可以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及时接受更专业的诊疗,加强医疗机构间的相互学习,加强地区居民的整体心血管健康水平并将心电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进而提高地区整体心电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