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反对信息化本本主义——医信工程师保持实践之作风

作者:吴坤 发布时间:2021-09-18
浏览次数:
前言

医疗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和变革是一个漫长的历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就像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一样。广大医信工程师同志,需要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躬身实践的工作作风。


1930年5月,毛泽东主席为反对当时党员和红军队伍中的教条主义思想撰写了一篇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章,叫《调查工作》,后收录到毛泽东选集中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极力反对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东西,强调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对于纠正和改进党员及红军官兵的思想作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每每读及此文,都会有很深的感触和体会。近来,在医疗信息化行业,缺乏实践经验的空谈之风比较盛行。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任其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不利于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


“反对空谈,重视实践”。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没有实际参与过一线工作的同志,大谈项目建设经验、方法和思想。没有任何软件研发实际经验的同志,公然发表软件开发,甚至软件架构设计经验和方法相关的讲座和论文。这种情况不应该出现在医信工程师身上。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认知不足


部分医信行业工作人员,特别是非信息专业出身的,对医疗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缺乏清楚的认知。他们认为信息化工作类似换灯泡、通水管一般,不是多么复杂的工作,很简单。而实际上,信息化工作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我们以软件研发为例,它包含了需求调研、软件设计、开发、测试以及运维等过程,这其中每一个过程,又都是非常专业的工作。比如需求调研过程,工程师实地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将用户需求转换为计算机软件模型。对于一些问题,需要给出计算机解决方案。


2
医信工程师IT信息素养欠缺


分析医院信息部门人员组成,可以发现,人员组成中IT背景占有绝大多数,也有临床背景,行政转岗等,丰富了信息部门的人才专业构成,对医院信息化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机构,将信息部门作为部分家属安置的部门,这些人员缺乏IT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素养。而从事医疗信息化工作,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专业知识是必须的。由于专业基础的欠缺,导致一些人在从事具体实践性技能工作的时候相当吃力,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再加之在工作中,没有花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专业学习,补齐短板。所以常常只能是做一些浮于表面的工作,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3
医院内部工作氛围所致


一些工程师进入医院信息部门工作,是本着“养老”的心态,把医院工作当成了“公务员”、“铁饭碗”。这些人员大概不会耗费大量时间来学习实践,来打磨和完善个人技术,更何况IT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这些人员,往往嘴上功夫厉害,但真正动起手来解决问题却不行。


不重实践、不倡学习的浮躁之风,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首先,一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行业,必须要以技术为支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和长久的实践积累紧密相关的。一个拥有十多年IT行业奋战经验的老兵,跟初涉行业青年工程师,对行业的认知和技术的理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更为闭塞。行业的痛点、用户群体的真实需求、医疗业务流程的规则、技术如何实现等问题,都需要工程师深入一线调研,躬身实践。


其次,就医信工程师个人而言,我们应该有更大的技术格局和理想,而不是总抱着“躺平”、“养老”的心态,应该向软件研发工程师、产品设计师,甚至是架构师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并且没有固定的途径,更没有速成的捷径。每一个成功的工程师,对行业和技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医信工程师唯有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方能达成长足的进步,其中“实践”这一环节尤为重要,不可或缺。


“厉行终身学习,加强自主实践”,医信工程师必须牢记“实践出真知”这一工作学习宗旨,对于技术工作,要精益求精。第一,要不怕困难,不能被工作中的问题吓倒,要相信自己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第二,要拥有团队精神,搞信息化工作,基本都是团队作战,绝不能一个人单打独斗,更不能闭门造车。第三,要勇于承担任务,工作上不宜“挑肥拣瘦”,要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乐于学习他人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第四,要“走出去”,深入一线去调研,到用户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做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产品和技术,让技术回归到人民群众中。



作者简介


吴坤,计算机专业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信息中心软件工程师。专业计算机程序员,国内在医疗行业积极推广IT技术的青年工程师和技术践行者,热衷于以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