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掀开公立医院发展新一页

发布时间:2020-09-30
浏览次数:

日前,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2020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透露,继刚刚发布2018年度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后,今年年内还将发布2019年度、2020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单。正如一年一度的高考,这场医疗界的“国考”让各家医院高度重视,也掀开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一页。


绩效考核考的是效率


运营效率体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医院科学管理的关键。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运营效率是4个考核维度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副主任翟晓辉说,如果将绩效考核国家监测的26个指标串起来,其实质是以收支结构看病种结构、学科结构、人才结构等是否合理。


先看看“国考”中的指标设计:人力资源配比和人员负荷指标可以考核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收支结构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政府落实办医责任情况和医院医疗收入结构是否具有合理性;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变化,衡量的则是医院主动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情况……


对于“国考”,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程向东体会很深。他说,绩效考核的实质是关注效率问题,指向单位时间、单位价值内如何产生最大效益。比如,平均住院日的长短就是效率问题。另外,很多指标设置得非常科学,和DRGs改革不谋而合。


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平均住院日最低,只有5.8天。会上,程向东介绍了经验:做好院前检查,入院第二天手术;大力提倡开展微创手术,胸外科微创手术占到90%以上。此外,需要化疗的病人当天检查结束就能化疗,“住院时间只有1天,将总住院时间降了下来”。


在提高运营效率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有好办法。该院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刘万利说,华西医院用企业思维来经营公立医院。15年前,华西成立了运营管理部,旨在倒逼医院改变传统运营模式。最近10年,医院没有新增一张病床,而是更多地向人才和科研倾斜投入。


绩效考核的先行者上海,已经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郭永瑾说,从2018开始,申康中心绩效评价有了新动向,即加强成本管控,提高资源配置绩效。她如此解释新动作背后的缘由:由于多重因素叠加,医院成本管理压力在增大。比如,药品耗材零加成、疫情影响、财政投入缩减等使得医院收入增长受限,而且DRGs支付改革启动在即,对病种成本管控要求更高。


郭永瑾还介绍,2005年申康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对市级医院实行绩效管理。其中,2006年开始进行市级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每年考一次,已经进行了14年。2013年,对所有医院进行诊疗难度考核,也就是引导三级医院重点关注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同一年,启动病种绩效信息公布,并开始进行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


精细化管理就是数据化管理


翟晓辉说,这次考核最大的特点是基于数据进行考核,尤其是国家监测的26个指标,全部来源于数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院不得不更关注数据。对医院来讲,关注数据不仅仅源于内部驱动,绩效考核、DRGs支付制度改革等外在的压力更是步步紧逼。专注于DRGs支付方式改革的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副主任郭默宁说,绩效考核先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提升数据的质量,DRGs支付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才能更加客观、科学。而所谓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是数据化管理。


事实上,无论是卫生行政部门还是医疗机构,都已经围绕数据做起了深度文章。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说,浙江这几年一直狠抓病案数据质量,尤其是病案首页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医学名词术语等。同时,发挥浙江省病案质控中心的作用,发行了全省统一的疾病编码,保证浙江省数据的统一。另外,成立了专家组,引导全省同质化发展。2019年1月,原省医院协会病历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与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合并,成立浙江省医院协会病历管理专业委员会,拥有病历质控和病案编码专家82人,定期发布专家共识。“这对提升编码、病案首页质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俞新乐说。


在2018年度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位列全国综合医院第8名。在该院副院长贾旺看来,这一成绩与“天坛大脑”的助力分不开。他说,医院智慧运行管理平台上有三部分数据:门诊、急诊等实时数据;期间数据,包括工资、折旧、水电气能耗等成本费用;时点数据,涉及人员、空间、设备、床位、资产、负债等。


“我们希望能为院长提供指挥决策的依据,让各部门各司其职。现在医院所有科主任都有查看数据的权限,可以看到科室的具体情况。‘天坛大脑’已经成为医院统筹运营、预警预判、智慧调控和科学决策的助手。”贾旺说,天坛医院正在开发针对每一位医生的绩效系统,其背后也有数据整合的支撑。


医院高质量发展找到了方向


一直在研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国红说,绩效考核非常注重质量和效率,可以说开启了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而对研究者或者政策推动者而言,最希望看到的是医务人员都能了解绩效考核,并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质量不断改善。


俞新乐说,“国考”让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到了方向。考核取得好成绩不是目的,而是要把行政的推动力和各个医疗机构前进的动力结合起来,形成共同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他介绍,近年来,浙江一直在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健全省市县三级质控网络,守住质量安全的底线。在医院质量管理方面也不断加码,比如2016年,除儿童医院和儿科外,全省三级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7年,鼓励各地探索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9年,制定了《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要求2020年12月底前全面建立重点药品监控机制。


医院高质量发展应该如何实现?杭州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东胜认为,医院应该有5个转型:从关注数量到关注质量,从追求效率到追求效益,从发展规模到建立品牌,从模仿到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则表示,医疗质量一直在路上,要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制定措施、主动落实。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大家的共识。而加强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将是现代医院管理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过,李国红坦言,绩效考核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比如针对反响比较大的四级手术目录,正在不断完善和扩充。


来源:健康报

记者:姚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