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产品观之四:语音交互篇(下)

作者:李楠 发布时间:2020-01-14
浏览次数:








智慧医院产品观之四:

语音交互篇(下)




接上篇



2.2住院病历篇


《智慧医院产品观:语音交互篇-上》提到一个观点,门诊病历由于输入内容较少等原因,使得语音交互与传统键鼠交互相比,优势不是那么明显。


那么,住院病历内容多,是不是意味着语音交互的机会来了?


为了想明白这个问题,我带着“躬身入局”的心态,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跟踪和观察了几例入院患者和医生之间互动,以及病历书写的过程,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路,与大家分享。


首先,使住院病历纯输入内容多,表单少,语音交互依然不宜作为输入首选;主要原因是应用场景和使用习惯。


从应用场景看,真正需要写住院病历的医生,大都集中在科里的公共办公室,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场景里,绝大多数人会选择键鼠输入这样静默无声的交互,而持续的语音输入则显得不合时宜,更适合网吧里的游戏主播。


从使用习惯看,病历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有固定的格式和要素,不能像高考作文一样“文体不限、自由发挥”。所以,绝大多数医生会选择调用模板,进行二次编辑;合理的借鉴和使用病历模板,既是每个医生的必经之路,也是一种正常的工作习惯。


相比之下,脱口而出的内容,或多或少的带有口语化表述,即使像《奇葩说》里那些口若悬河的辩手,也需要提前进行周密准备,才能在镜头前出口成章。


因此,我认为,语音交互在住院病历中的功能定位与之前探讨的门诊差不多,主要是监听和收集“问诊、查体、查房、会诊等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话信息,并及时上传至云端进行语音转文字、分词等处理,最终呈现在医生工作站端,供医生写病历时参考调用。


顺便再讨论一下产品形态:综合考虑便携、待电等因素,可以考虑以笔或者领带夹式的设计,采取随用随取,放回即充电的方式,并通过声纹识别绑定使用人,简化操作。 


3 其他场景的应用



对语音交互在医疗中的应用场景不应只局限在病历书写上。正确理解现阶段语音交互的优势和局限性,再回到医疗场景中,会发现更多潜在的机会。


现阶段语音交互暂时无法处理复杂的操作和命令,但语音交互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一呼百应、动口不动手”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是便利,在一些腾不出手时的工作场景中,则会成为临时性的刚需。


限于篇幅,从医、护、患等角度各举一例,与大家探讨:


医生篇:


上周我在皮肤科实验室遇到这样一个场景,医生需要一边操作显微镜,一边频繁用鼠标点击电脑屏幕上的“采图”,以保存图像,这样反复在两个设备之间切换,不仅繁琐,还会错过最佳的图像。


实验室相对安静的环境和“截图”这样简单的指令,我相信语音交互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借鉴胃镜、超声的脚踏板也是一种选择)。



护理篇:


日常护理工作头绪多,容易忘事。很多医院的护理单元会使用计时器,以达到提示护理人员在某个时段做某件事的目的。


但是,传统的计时器最大的问题是,你不可避免地要停下手头的工作,专门掏出口袋里的计时器去设置时间。况且,计时器只能提醒时间,却不能记录提醒事件等。


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了,我们需要一种更加简单高效的提醒交互方式。


群众的智慧总是超前的。最近我在病区中看到的一个情景,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一位刚走出病房的护士,抬起手腕,对着手表说:20分钟后提醒我查看3床病人的皮试结果,然后潇洒离去。


通过智能手表的语音交互,不仅能解决计时问题,更让我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有了新思路。


不良事件上报的初衷是通过报告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为了鼓励护理人员上报不良事件,很多医院推行“无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机制”,即对于不良事件的上报建立在自愿、保密、非处罚的基础之上。


尽管如此,对于不良事件的上报,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管理层之间的期望值,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主要原因是,上报流程太麻烦,事后补报容易缺失事发时的关键要素。


每家医院对如何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都有自己的流程。有的采用电脑系统填报,有的采用纸质表格上报,填写后需要逐级签字,最后交由医务科签字备案。有些医院还根据护理事件和医疗事件来分类,分别上报不同部门,分别用不同的电子系统或是纸质表格上报。


如何把这样一个繁琐的上报流程,简化成一项大家都愿意去参与的“举手之劳”呢?上文中提到的护士给了我灵感,在安全事件发生(或者目击)的第一时间,通过可穿戴设备拉起语音交互,简要记录事件的关键要素(类似一句话新闻),并回传到云端。倘若事件级别高,还可以及时预警,不失为一种策略。


患者篇:


参观一家医院时,在病房卫生间里的墙上,有一红色按钮。院方解释说,这是跌倒报警按钮。当时只顾着参观,没觉得不妥。事后一想,万一患者摔倒后够不到按钮怎么办?或者摔得比较重,瞬间丧失了行动能力怎么办?


在这两种情况下,语音交互或许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报警方式。


其他篇:


很多医院的办公桌玻璃下,都压着一张全院电话号码表,或者贴在墙上,或者是口袋书(精确到个人)。


由于医院部门繁多,这种号码表对新手来说非常不友好,只能选择“遍历”的检索方式去查号,费时费力。


在这种情况下,可否尝试对传统的座机增加语音交互拨号的功能?直截了当。


4 总结



语音交互的戏路,究竟是窄还是宽?到底是高级玩具还是生产力工具?我想这得看心态。如果想要单打独斗,自成一派,我想至少在医疗场景里,挺难的。毕竟,任何一个成熟的体系都会自发的抵触外部新势力的介入。但如果能放下姿态,降低预期,先进入医疗场景,再调整优化,尽快融入医疗生态,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题外话



《智慧医院产品观系列》写到第四篇,我已经进入自我写作的深水区,我由衷地希望每篇文章都能给大家带来新想法、新观点,但真正写起来,又因为能力和眼界有限,发现很多观点还是偏IT,需要带入医疗场景去反复求证和推敲,才好意思放出来跟大家探讨,内心依然是忐忑不安。


对于文章里过时的、有争议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还请各位赐教,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助我成长。


另外,对于智慧医院,大家如有感兴趣的领域,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写作,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李楠,CHIMA青年委员。先后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从业至今,历经基层医院信息科、卫生行政机关等岗位,先后从事卫生统计、HIS系统开发和运维等工作,现就职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从事信息化工作。


相关链接:

智慧医院产品观之一:院内导航篇

智慧医院产品观之二:桌面篇

智慧医院产品观之三:预问诊篇

智慧医院产品观之四:语音交互篇(上)




医疗信息化相关书籍上架,请点击此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