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通市智慧护联网平台

发布时间:2024-12-24
浏览次数:

  2024年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行业专家背靠背盲审以及终审,共选出20篇典型案例,将陆续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1 项目简介

  南通市智慧护联网平台主要通过设备互联与数据互通技术,在医院现有电子病历基础上,实现全院患者医疗设备测量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智能化录入电子病历的核心功能,以节约护理记录工作量,提高医疗数据采录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设院内医疗大数据平台,结合医疗指南与临床经验,嵌入智能算法,将患者实时综合信息进行院内云计算,将患者从单终端、单一维度的生命体征报警升级到多终端、多维度的病情趋势变化主动式智能化预警,推进医疗同质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该项目由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起,南通市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建设专委会协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中医院、南通市肿瘤医院、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南通市口腔医院等市区全部10家公立三级医院共同参与实施。

2 建设与开发

  该项目主要服务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源起于临床一线护士对增加直接护理服务的需求、医生对提高医疗同质化的需求、医院对提高智慧医疗建设的需求、行业对提高数字健康建设的需求、国家对数字中国建设的需求。

  该项目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医疗设备物联网平台、院内医疗大数据平台、院内云计算平台,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医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1)医疗设备物联网的开发

  将院内主要床旁医疗设备实现互联,通过有线、无线、5G、物联网模块等多种联网方式,将医疗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注射泵、麻醉机、血滤机、ECMO等主要床旁医疗设备进行互联。

  (2)建立生命体征医疗大数据平台

  通过标准化HL7数据协议,将医疗设备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统一存储、分发。

  (3)自动化处理

  在护理场景的采集频率、时间点设置、无效数据筛选、电子病历录入、护士签名确认等多个环节,进行自动化、个性化设置与处理,最终实现符合护理场景需要的数据自动化采集、智能化录入电子病历的需求。

  (4)院内云计算处理

  根据医疗指南并结合临床经验,嵌入智能化算法,对医疗大数据进行多参数融合运算,将单一参数报警升级到患者病情变化趋势的综合预警,并根据权限设定,分发至多人、多终端(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手机端、移动电脑或平板电脑端)。

3 关键技术或产品描述

  该平台主要通过九个技术模块,进行功能叠加,实现医疗数据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

  模块一:床边监测中心化

  普通床边监护设备互联,是数字化传输数据的基础。

13.jpg

  模块二:数据采集自动化

  改良数据采集环节。智慧护联网平台利用监护仪血压整点触发测量+报警触发+手动触发功能,在整点或半点时+报警时+手动测量血压时,自动发送一条数据给护理记录。采集方式从“人工主动抓取”转化为监听式“系统被动接收”,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

  模块三:表单录入智能化

  数据平台收到一组数据,会进行智能处理,再录入护理记录。比如,心率与脉搏的数据对比筛选。

4.jpg

  模块四:身份识别数字化

  普通监护设备通过PDA扫描患者二维码、设备二维码进行匹配,生命体征检测设备通过扫码枪扫描患者二维码识别患者身份,避免患者数据张冠李戴。

14.jpg

  模块五:特需监护穿戴化

  穿戴式监护设备让患者在监护状态下可以在病区内自由走动,监护信息实时显示在中心监护系统、采录进护理记录,既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又实现了适度活动、促进了康复进程,同时缓解了护理工作压力,提高了医护患三方的满意度。

  模块六:生命体征检测与数据采录高效化

  全院各科室均已实现非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检测与数据采录高效化。“按照以往的流程,测量一组生命体征数据并采录进体温单,大约需要6分钟。”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护士长介绍,“按照现在的流程,30秒即可完成识别患者、测量体征、采集数据、录入表单4个环节,效率提升了12倍。”

  模块七:重症监护物联化与数据采录多元化

  通过局域网、物联网与5G网络,实现了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血滤机等主要床旁设备互联、数据互通。

  将重症信息系统的数据采录范围从监护设备扩展到呼吸机、输注泵、血滤机等救治类设备,极大提高了重症护理记录的工作效率,大幅减少了护理记录的工作时长,让护士能更多地关注患者所思所想,更多地在床旁对患者进行交流和护理,让护士回归了护理本位。

  模块八:中心监护云端化

  当医护人员不在患者病床旁,也可通过5G设备经中心监护系统远程查看患者实时信息与趋势数据。

  模块九:病情预警智能化

  通过设备互联、数据互通,结合相关诊疗指南在院内数据平台进行云计算,中心监护系统实现了主动智能预警功能,从原来的单一生命体征数据报警,转变为多数据组合的趋势报警来反映患者状态。这项技术大幅降低了不当报警对医护人员的干扰,使危重病人管理更加智能化,并推进了诊疗水平的同质化。

4 应用效果

  (1)节约护士采集医疗设备数据、录入护理记录的工作时间80%以上,平均每位住院患者节约间接护理时长约30分钟。

  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目前平均每天可节约81位护士、648小时的护理记录工作量,提高了护理效率,让护士有更多时间提供直接护理服务。


15.jpg
16.jpg


  (2)将此类医疗信息采集与录入电子病历的数据一致性提高至100%,提高了医疗决策数据准确率与医疗质量。

  (3)提高医疗同质化,尤其对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主动预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4)助力智慧医院建设,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5 总结

  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符合医院护理、医疗一线的临床需求,符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符合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宏观趋势。

  (1)创新性

  1)业务创新:在模式上,打造了可复制的“数字护联网南通模式”,形成了一定建设规模。未来通过产学研合作,可发展专门的智慧医联网业务。

  2)流程创新:将护士手工抄写医疗设备数据、手工录入护理电子病历的人工流程,改良为自动采集数据、智能录入数据的全数字化流程,节约同类工作量与工作时间80%以上,提高数据一致性至100%。

  3)技术创新: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临床,在医院现有电子病历“信息化存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医疗设备数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可复制性

  截至2024年11月底,南通全市16家三级公立医院成功复制该模式。其中,10家实现设备互联与数据互通、医疗设备生命体征数据自动采集、智能录入护理记录的核心功能。

  (3)具有成果可推广性

  平均每个床位每天可节约30分钟、每年节约10950分钟的间接护理工作时间。

  截至2021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国三级医院总床位数111.6万张,二级医院总床位数326.3万张。仅优先在三级医院推广数字护联网,即可每天节约558000小时(69750位护士)的间接护理工作时间。后期在二级医院全面推广,每天可节约1631500小时(203937位护士)的间接护理工作时间。合计每天可节约27.3687万位护士的间接护理工作时间。

  申报单位:

  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联合申报单位: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中医院、南通市肿瘤医院、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口腔医院

  案例赛道:

  应用场景与技术创新

  案例业务领域: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