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反修:三十年 HIS 风云——医疗信息化的坚守与创新(中)
甲方
2000年9月4日,拿着钥匙打开了医院给我的住房。此时此刻,我知道,角色需要转变了。医院给了住房,同时给了更多责任,重新组建医院信息部门,带领医院信息化建设。这一年,我30岁,话说是三十而立,有各种生活压力的思想准备,但这一年有太多重大的变化了。创业、换工作、住房装修、履新爸爸这些不谈,最大的变化是乙方到甲方的角色改变。尽管自己在努力适应,但技术思维到管理团队的转变还是有很大挑战的。当年七月份挂号系统上线,当时市面上很多HIS为了应付大流量的人流,采取挂号和收费松耦合的方式,也就是说挂号是挂号,收费是收费,没有挂号也可以收费,有了挂号,但到了收费可以跟挂号记录不强关联。而IBM是强关联的,加上收费系统对于各种公费医疗费别的处理,支付方式的多样性(支票、汇票、现金、刷卡)和退费方式的复杂性(比如退支补现等),使这个原生家庭中国台湾的IBM HIS需要调整的环节较多。IBM原来设计的很多先进的理念和系统,在当时显得非常不适应也不适用。比如账户方式,住院账户和门诊账户一体化,基于门诊预交金的先诊疗后付费的模式,门诊药房自动处方打印和发药模式,全部退回到现实,为了模式的兼容性,修改程序颇费周折,所以直到2001年才正式上线。
和在乙方相比,改变最大的是视野,比如在乙方你的眼睛里只是项目,只是HIS,只是代码,但甲方不一样,需要跟院领导沟通汇报,需要和各个处室沟通协调,需要跟科室工程师进行工作安排,还要做思想工作。在待遇有限的前提下,哄着大家能够一起加班工作。
从陌生到熟悉,除了HIS,更多的需要解决各方需求,无论医保的还是公费医疗,无论是修电脑还是改bug,还是帮着维护物价数据。哎,当时是,只要粘上电脑边,都喊“衡工”解决。当然,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也做了几个大事情。2001年检验系统从孤岛到和HIS系统联通,新建了全院级的PACS系统,以及病理图文报告系统,这些在当时的信息化环境中也是颇为先进的。
医院信息化的硬件条件也从艰苦中逐渐获得改善。起初没有服务器机柜,更没有机房,HIS服务器就是一台IBM Netfinity 500台式服务器,放在了院办影像室,用普通电源,起初测试是白天开机,晚上关机。为了系统上线,勉强全天候运行,为了彻底解决供电和运行环境,在远程会诊室隔出了四平米的服务器空间。但小小的单台服务器,的确难以维持医院HIS的运行,2003年,医院花大力气换了HP DL580的双机Cluster集群服务器。
刚到肿瘤医院时,HIS电脑都是可以上网的,边工作边冲浪,喜迎北京申奥成功。当时最头疼的事儿是杀毒,一天到晚的杀杀杀,就是杀不干净。气得我打电话投诉杀毒软件公司,结果人家说病毒是用来防的,不擅长杀毒。看来这毒是自己家养的,舍不得杀。有一次冲击波病毒还是蠕虫病毒来着,全院好多业务终端中毒,甚至波及服务器。我也一不做二不休,把业务网段整体从192.168.XXX, 换到了194段,重新确定了主服务器的IP地址,一直用到现在。重新设置了全院的HIS电脑密码(登录名HIS,后面经常被临床打趣,为啥不是HER或者SHE呢?这就是我论坛名的来历啦,哈哈),并随后立项将内网网络物理隔离改造,主干网络升级到了千兆。为了省钱,信息部全体工程师学着做网络跳线,直到练得闭眼都能摸出1.橙白、2.橙、3.绿白、4.蓝、5.蓝白、6.绿、7.棕白、8.棕的百兆桌面水晶头线序。
这几年,有个变化,新任院领导(在我一次工作规划汇报后,信息部从院办独立出来,划归大院长直接管理)是从美国归来的学者,在信息化方面的理念很是超前,比如美国一些医院很少有自己的IT人员,因为全是外包等等。但国内的现实环境不太一样,不能说谁先进还是落后,医院还是需要靠信息公司和自己员工运维的。在如何运维和发展问题上,个人和领导管理理念存在了差异。适逢互联网大潮退却,通货紧缩,经济形势不如以往,我原来所在的HIS公司也岌岌可危,天上人间自身难保,撤资网络概念,人家不跟你玩儿了,等等等等(此处略去3000字)。某天,经过深思熟虑,我主动提交了辞呈,卸去主任职务。当时的理想就想清空脑子,能有个自己的时间追《天下粮仓》这部剧。
当真卸去包袱,做一名骨干工程师的时候,我发现责任并没少几分,工作并没轻多少。工作需要干,系统比原来还不能出问题,否则给了他人想像空间。
做一个能上能下的普通工程师,只做认真工作的衡工,发现也挺难(此处略去600字)。
这是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低谷期。
随后换了两位部门领导,所有的主题都是换HIS,但考察一圈,并没有特别理想的,甚至换到一半儿夭折(此处略去500字)。
2004年春,一位长者找到了我,也是我此生的贵人、导师、伯乐。他循循善诱,仔细倾听我的工作想法和思路,并书面给我提了五六个问题(比如科室划价好还是结算处统一划价好?如何对新HIS选型?如何建设团队等等),让我想想回复他。这种尊重是久违的,我感到不吐不快,一夜间我书面分析和回答了长者的问题,也谈了自己对未来工作的想法(记得有5000字的篇幅)。
很多想法是可行的,是合理的,是客观的。“此人可用”,长者对我如此评价,让我倍感欣慰和鼓舞。他就是刚被院长聘为信息顾问的解放军总医院刚退休的任连仲主任。
图1 解放军总医院信息中心原主任 任连仲
在任老指导和协助下,我进行了医院信息化调研,并产出了医院第一个信息化规划,为医院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
院领导在任老的影响下,逐步认同了我之前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并重新获得了肯定和重用,在辅助第四任主任更换HIS系统时发挥了重大作用,一同考察和选型HIS系统(确定选型是展华军惠HIS)并共同决策重大事宜。比如更换系统前夕,第四任主任和公司老总共同征求我的意见,如何换?什么策略?先换门诊系统还是先换住院系统?按理,为了平稳上线,一般先上住院,可以磨合字典表、物价表以及操作习惯,逐步消灭bug等,确保没问题后再替换门诊系统,减少对医疗秩序和业务的干扰,这是正常的逻辑。但,我思考片刻说,先换门诊系统。为什么?首先展华入局还存在竞争关系(背景略去150字),立足是当务之急。而住院系统涉及模块多、人员多、事务多,尽管可能比较稳定,但周期长,恐夜长梦多,稍有差池,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建议从门诊系统突破,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去除医保系统对接,去除药房药库,只上挂号、收费(当时还没有门诊医生工作站)和医技科室划价三个模块,抓住主要矛盾,直接上线并稳固。门诊系统上去一般就下不来了,可以稳步立足。但前提是基础字典梳理和迁移,以及重要环节的程序客户化内容确保落实。这两个我都非常清楚,简化需求采集,只做和现在系统的替换。一切简化,确保上线。
果不其然,2004年11月底公司实施工程师入驻(都是经过选择的优秀员工和新骨干,后来被我们留在了医院,并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主力——这些都是后话),经过通力合作,数据准备和程序客户化、测试,终于在次年春节后正式上线,上线当天收费仅仅差几百元对不上账(后来经核查非系统问题)。解决问题后,获得了医院院领导和中层的肯定。
换系统成功了,但也失落了,看着IBM HIS一点点下线,在夜静的时候,难免也有失落感。毕竟是自己亲自开发和维护,见证了日出日落。
图2 日落
下海
2005年中,听着“每一人都一个梦想”歌曲,没有等到住院系统切换,我接到了一个老朋友的橄榄枝。
35岁,难道做一辈子修电脑编代码的工程师吗?还要拼搏一次吗?我内心还有创业的涌动。
老友,亦是老同学,毕业即创业,到2005年,已经做到了业内第三的家居公司,“图腾宝佳是橱柜吗?”一个孩童的声音在1039北京交通台热点时间播放多次,是耳熟能详的品牌。
图3 家居公司店面
尽管不在一个行业,但IT是通的,企业也需要管理系统,包括办公系统、财务系统……。我想,我有用武之地,曾经犹豫,但考察后,还是习惯性的写了一个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得到了老友的肯定,也确定了决定拉我入伙的决心,股份、职务都好说。
树挪死,人挪活。换个赛道也未尝不可。
工作环境、接触的人员素质、范围尽管不一样,不适应,但既然决定了,就好好筹划吧。一年半时间,带出了信息团队、电子商务团队、入驻Alibaba开拓国际市场、视察圆方软件(后来成为尚品宅配),上线HRP、OA、销售、设计系统、生产系统,转变物料无序无章的现状。
图4 北京大兴采育工厂接待国外家居同行
好像和原来的生活是两个世界。白天在公司奔忙,夜里常常梦里还在医院给临床解决问题,偶有医院同事联系我,就引起我无限的回忆,时有念头想回归医院,重新去编码HIS。在一个家居企业努力增加订单,有什么价值?而为患者和医护服务,是不是才是毋庸置疑的正确呢?这种情愫伴随着、困扰着。
2007年,企业获得了大兴区信息化示范企业的称号,貌似都上了轨道,火车司机的我可以无愧的离开了。
决定了,就是“绝定”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衡反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主任,医院信息化相关开发、管理和规划、项目管理26年,2004年开始从事临床数据利用和研究工作。同时在国内十多个学术团体兼职,包括CHIMA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院信息化分会副会长,医疗和临床科研大数据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副会长等。承担过国家级、市级、学会多项信息化课题研究,主编《医疗机构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指南》、参编医学生十三五规培教材《智能医学》等书籍、发表文章30余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