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思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医院建设

发布时间:2023-12-12
浏览次数:

  创建于1947年2月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市级妇幼保健院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医院产科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妇科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022年,医院门急诊服务量181万人次,出院人次逾5.5万,分娩量逾2.6万例。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的信息化,一开始就是围绕服务对象和患者的就医需求进行打造和建设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信息中心主任庄思良强调。

1.jpg

信息化建设以患者和临床需求为中心

  庄思良指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实现了数智赋能,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全周期便捷就医服务体系。这主要归于院领导在组织架构上的把握。医院内部成立了患者体验部,受医院最高管理层双向联合管理。医院院外有多种形式的患者支持组织,每三年在患者群体公开招募和选举,形成患委会,其主要职责是代表所有患者与医院针对就医流程等方面进行沟通。“在信息化建设上,我们采取的是‘党政一把手’工程,一切以患者和临床一线为中心。”庄思良表示。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主要服务于两大人群:期待怀孕、已经怀孕的准妈妈和妇科疾病(尤其是妇科肿瘤)患者。庄思良认为,虽然这两大人群特点和就医特点有区别,但他们有共同的诉求,即医生专业对口一点、线下排队少一点、线上服务多一点、就诊“冤枉路”少一点、医院业务能相互关联、少跑几趟医院。对此,庄思良指出:“我们结合患者需求导向,以互联网+医疗为技术驱动,全流程、多方位辅助,构建全周期便捷就医服务体系。借助线上智慧服务,充分释放线下资源。通过线下资源统筹,优化设备使用,减少排队时间。借助这些措施,我们重构了医疗服务,优化了就医流程,实现就医全人群覆盖。”

破解七大痛点

  庄思良介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共梳理出了患者就医的七大痛点,并借助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了解决。

  痛点一:线上医疗服务未完善。对此,医院推动互联网医院服务再升级,扩大了服务半径、服务人群,完善了取药方式。并推出一站式产科建卡服务,包括了线上预约建卡、线上建卡信息预填等,提高孕产妇线上建卡办理效率。通过互联网技术,向患者提供线上出入院手续办理全流程服务。

  痛点二:孕产周期管理难闭环。借助互联网,向患者提供孕前、怀孕、分娩、产后这一产科全周期服务,包含从初始孕周开始至新生儿健康评估复诊的全闭环,保障业务流程闭环。

  痛点三:医患问诊沟通效率低。对此,医院推出了智能预问诊服务,根据患者填写的预问诊材料,医生能在患者进入诊室之前获知其病情概况,提高诊疗效率,同时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痛点四:导诊流程提示不清晰。医院通过互联网技术,向患者提供就诊过程智能引导服务,将患者需要办理的业务以任务流形式智能排序推送,从患者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让患者清晰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嘛。”

  痛点五:母婴分离焦虑待缓解。医院通过远程云端视频互通能力,为家属提供婴儿房等病区云探视服务。探视用户在线获取患者信息授权后,按照医院开放排班时段进行有序预约,让患儿与家属“云”端相见,为亲情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传递爱与温暖。

  痛点六:孕程产检效率需提高。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整串联产科患者的当日就诊行程,给医护人员可视化视图功能,包括今日待服务患者信息识别、患者个人流程当前进程了解、诊室/检查室资源情况了解,及时为患者缓解信息焦虑,向产科高净值人群提供就医全程陪诊与引导的服务。

  痛点七:来院办证流程太繁琐。为方便新生儿出生后父母办理相关事项,医院将十多项登记事项整合成“一件事”,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大幅精简办事材料、环节与时间,让群众“最多跑1次”,甚至“零跑动”。

  “技术是共通的,关怀是个性的。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我们的理念是互联网速度、一妇婴温度。”庄思良强调,医疗服务不仅仅在指尖和线上,线上业务发展促进线下资源释放,使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同受益。

  在谈及未来展望时,庄思良表示:“互联网医疗服务需加码赋能,推进医疗协同服务纵深发展。我们医院整体的发展思路,是要实现跨级别、跨学科、跨地域医疗资源协同,因此整个信息化建设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当前上海在开展的数字化转型3.0,提出用区块链的技术来打造跨医院的共享,我们医院也是这项技术落地牵头的单位,目前正在建设基于区块链的跨域健康档案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时,我们在打造妇幼全健康管理生态。”

  “所有的信息化建设,一定以患者或业务部门的需求为驱动,信息部门主要是提供技术手段。只有在多部门共同协作下,才能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庄思良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