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er“打怪升级”录(上)

发布时间:2022-11-15
浏览次数:

  作为中国文人高山仰止的存在,苏轼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据说他是个爱吃会吃的黑胖子,眉山这个城市能成为四川的美食地,想必也是受了他的影响。我喜欢苏轼,不仅是喜欢其优美的文章,更被其豁达超然的性格所折服。所以请允许我借用他的诗,讲述我的从业经历。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999年初,我被通知参加一个会议,会议核心内容就是解决财务系统的“千年虫问题”。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院领导都在的会,倒不是因为我多重要,实在是因为我们信息科当时就两个工程师。

  “千年虫”问题的根源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计算机存储器的成本非常高,如果用四位数字表示年份,就要多占用存储器空间,会使成本增加。因此为了节省存储空间,计算机系统的编程人员采用两位数字表示年份。当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大家突然意识到用两位数字表示年份将无法正确辨识公元2000年及其以后的年份,这样就会造成财务系统的混乱。为尽快解决可能存在的财务问题,我院拉开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之路。

  虽然我大学毕业就分配到了医院信息科,但是在1999年之前,我们信息科并没有从事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相关工作,我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HIT工程师。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系统,当年还是有个财务局域网的,通过同轴电缆组成的NOVELL网络,串起了几台计算机。业务也很单纯,就是负责住院患者的记账收费工作。现在回想起来,系统非常简单,就是由收费员每日根据手工账单把每一笔患者的费用录入计算机中,出院时再汇总,打印发票给患者。每月生产财务报表提交财务科,计算机仅仅作为一个记账工具,一个FoxPro数据库就搞定了。整个系统由一个工程师兼职就完成了维护及开发工作。因此,就算我当时已经工作了5年,也从来没有接触到这个系统。后来,因为这个古董系统出故障,太古老的东西当时找不到人维修,通过翻阅图书馆的旧书,我还把问题解决了,由此还受到了表扬,这是后话。

  在我们为解决财务问题焦头烂额时,恰逢原总后卫生部已经开发完成了“军字一号”系统,正在全军医院范围内推广使用。这不想睡觉正好找到个枕头么,安逸,赶紧拿来用起,于是我们便就此开始了漫漫HIT建设之路。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我也从一个从事教学辅助系统的开发工程师开始转向医院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程师。很幸运,当年人手不足,我才能参与医院最初的信息化建设,见证了系统从单一系统建设成网络系统,从单点应用扩展到全院,从财务延展到医教研管理,信息化成为支撑起医院业务的重要基础平台的全过程。今天,当有公司在宣讲自己家的智慧系统时,时不时的会拿当年的财务信息化做对比,说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这时,我总会忍不住告诉他们,那个开创了从无到有系统的人,其实比现在的我们更有创新性。

  当年,为了推广“军字一号”的使用,全军搞了很多次技术培训会,任连仲、薛万国、刘海一、王桂雁、刘敏超等人,既当设计师,又是培训师。得益于军队这样的培训机制,作为用户单位的普通工程师,我们才能够接触到“军字一号”系统的底层架构和设计思路,从而让我们对医院信息系统有整体清晰的认知。这种系统化的思维,这么多年来一直让我受益匪浅。与一些医疗机构使用了多年某公司的信息系统,依然无法了解系统全貌的尴尬状况比起来,我们是幸运的。

  军队医院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帮互助的机制,也让我们能快速成长。在301医院、西南医院、南京军区总院、福州总医院这些基地医院的帮助下,我们能够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数据库相关知识,我是从西南医院培训起步的;PB编程技术我是在301医院学习的;财务系统则去到了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一卡通在福州总医院长了见识。这种培养模式让全军能够较快的培养出一批既能做维护又可以搞开发的工程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迅速在全军各级医院生根发芽。

  保持工作热情,保持一份好奇心,保持一份求知欲,我认为是这些年我能取得进步的经验。追溯起来,现在国内很多公司和不错的技术达人,都与“军字一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对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影响是持续和深远的。

  作为工程师,就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搞软件开发,还是做医院信息系统运维,我们做出的工作就是要解决用户的现实需求。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应该因为岗位的变化而丧失,更应是在我们不断丰富的履历中得到加强。

  刚开始搞医院信息化时,由于人手不足,我又最年轻,于是我就开始从事日常运维工作,从编写代码的工程师变成了从事打印机维修、电脑维修的小师傅。当初也没啥落差感,只是快乐的围绕着临床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忙碌着,展现着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革命乐观精神。当然,跑临床是非常愉快的,漂亮的小护士们也很喜欢向我请教问题。不像写代码,天天面对屏幕,枯燥且单调的生活,得个肩周炎还得自己给自己贴膏药。

  每一次更换新岗位,对我都是一次新的学习机会。我经历了信息科所有的工作岗位。从做水晶头开始到网络管理再到安全管理;从应用系统运维到程序开发进阶到项目管理;从数据库小白到DBA再到数据安全管理。一路跌跌撞撞,从实践中去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进而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微软、ORACLE、网络工程师、项目管理相关资质认证倒也拿了不少。总结下来,得益于当年人少事多年龄小,让我能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工作和学习,反正年轻人犯错,上级总会原谅的。

  2000年前后,信息科迎来了一位新主任,这也是我们建科以来第一位轮岗到信息科的科研管理干部。新主任头发不多,话也不多,最大的特长就是文字功底深厚,因一只生花妙笔而全院闻名,当年被誉为“四大写手”之一。记得我提交给他的第一份报告,被他改的面目全非,基本上看不出我写的啥,也看不出他改了啥,打印稿成了一份手写的报告。当初我也是痛苦的,认为他吹毛求疵,我就是一工程师,把代码写顺了就行了,也没有必要写那么漂亮的文章呀。但正是在他的磨炼下,我的论文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在做运维期间,我也有幸第一次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上发表了我日常运维的经验总结文章。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运维经验都能成为不错的学术论文,一者是因为平时资料收集的比较完整,再者也是总结分析的比较到位。而写作这方面技能的养成,竟然为我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也是我当时没有想到的。

第一次工程师的转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09年,我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这时候的我出现了第一次职业倦怠期。在毕业后的15年里,当年的同学们很多都已经不再从事技术工作了,跳槽,不断的跳槽,成为大家常提的口头禅。一直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我成了唯一的一人。这时候的我高级职称也拿到了,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网络安全、项目管理这些专项的认证也都有了。每天面对的还是数据、机器、网络、系统以及不断重复的各种问题,也就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在单位这一亩三分地,自己好像已经很牛逼了,“技术大牛”好像是这样的,拔剑四顾心迷茫。恰好,这时期,单位开始引入JCI知识体系,期望能够借助它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按照中国的习惯,必须有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标准的落地和实施,迎评办公室这个临时性机构就成立了,但是缺兵少将,于是它面向医院内部发出了征集令。我带着好奇心,主动报名参与了进去。

  做工程师时,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技术如何实现,关注代码如何能够更简洁,算法如何做到最优,基本上不关心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这些都是用户科室的事情。得益于JCI办公室的工作经历,我才第一次真正对医院管理有了清晰而系统的认识。

  当年JCI对于我们医院所有的管理者都是全新的东西,于是我们每天集中学习,每晚布置自学内容撰写学习笔记,去实地考察通过评审的医院,请专家来院传授答疑解惑,忙碌且充实着。在这样高密度的知识灌输下,我的医院管理知识体系也基本成型了,一些管理工具也能熟练的应用。2011年中断多年的三甲医院评审又再次启动,我再次借调到三甲办公室。这也让我比一般的信息科工程师更了解医院管理,比一般的医院管理者具备了更多信息化专业知识。

  具备了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跳出信息看信息,才能更全面的看清信息化方向,了解各种需求背后的诉求。掌握了管理知识,我们才能够拥有与用户对话的基础。在设计相关信息系统时,我就会更多的先从流程优化、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确定业务流程,再去考虑程序上如何实现,有些时候甚至会牺牲程序最优,去符合流程合理合规的要求。都说先进的医院必须是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医院,那么作为信息科工程师,更应该精通医院管理的相关知识。

  这期间我还闹了个大笑话,评审老师带着我们一群内审员去临床科室检查工作。当走到一个护士站洗手台时,老师非常生气的批评科室护士,洗手都不认真。我就好奇,老师也没看到护士洗手呀,怎么看出来人家不认真的?明明墙上挂着洗手装置,为避免污染还用了脚踏式出液模式。于是乎,我顺口就说,“这不是有洗手装置么”。老师更是严厉的转向我,暴风骤雨式的教育让我无地自容。原来老师从洗手装置上的灰尘看出了这就是个摆设。

  我说这个小故事,是告诉信息工程师,贴近临床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坐在办公室,面对数据和程序根本无法发现前端临床的问题。服务器正常,网络正常,一切都看着非常正常,然而前端的问题没有解决。也许就是一个看起来很弱智的错误引起了大的事故,比如网线插错了。因此,下到临床去,和用户做朋友,更能做好信息化工作。

  除了流程制度上的学习,作为一名信息专业工程师,我们还更应该去关注和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除了完成自我知识更新外,其实我们还需要去做好信息化的宣传员。嘴里的新词、新技术也能为我们在医院提升形象做点贡献。而且,近年来,医院领导经常会被企业洗脑,领导嘴里都是区块链和元宇宙了,我们再是一脸懵逼的望着他,他怎么会高看你呢?在医院,信息科还只是一个辅助科室,和医疗岗位比起来,我们没有地位,没有存在感,收入也上不了档次,甚至信息科的岗位待遇让我们往往不能招聘到能力强水平高的能人高手。如果我们自己再没有内生动力,流于平庸,自甘于平庸就成为必然。但我要说,单位是一个让我们能实现价值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能衣食无忧,能娶妻生子;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也能将所学进行实践,将别人的经验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我们也能成长成为能人、高手。虽然,我们不能像白衣天使那样治病救人,但是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让他们的工作更高效,让他们去救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的价值体现。

  当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学习这件事情又枯燥无聊,更须借助团队的力量。这个团队既有网络上因兴趣爱好构建起来的各类论坛和微信群,也有实际的学术组织和研修班。通过与同道交流,你才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