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工作烦恼的三大秘诀

发布时间:2022-04-11
浏览次数:

  医院信息化工作20余年,烦恼越来越多,成就越来越少,闭上眼满脑子都是烦恼,睁开眼又添新烦恼。

  清明节闭门思过三日,突然觉得明白了些许。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我们应该抛弃什么呢?

  如何抛弃烦恼呢?我思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工作中为什么产生烦恼呢?如何减少烦恼呢?如何提升幸福感呢?

秘诀之一要深挖烦恼产生的真正因缘

  我们为什么有烦恼呢?一般情况下来自于期望定位。俗话讲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特别是对于软件应用更是如此,软件不同于硬件,没有到手之前,我们不知道它的样子。因而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用户对应用有过高期望,我们对软件提供厂商有过高期望。但掀起盖头的时候,新娘不是所期盼的她呀?烦恼不就来了吗?其实不用深挖就可以看到烦恼因缘来自于我们的自身认知呀。但是现实生活中,“房间内藏着犀牛”的情况确实经常出现。

  我们到底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评价一个软件产品呢?这是一个难题。评价一个软件产品有很多方面,也有很多维度;而具体到医疗信息化软件,我们常听到的就是吐槽和抱怨;“界面不友好、需求响应不及时、性能太慢...”。

  大家都期待软件系统就是孙悟空、是哆啦A梦,只要你想得到,软件系统就能做到。现实往往却是“这也不行,那也要钱!”。“无能啊”信息人!

  相信各个医院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有一天我们遇到了一个公司,他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大家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我们所有的痛点都得到了他的响应:就如同热恋中的情人,你说什么都对,你干什么他都支持。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开启了“甜美”的事业之旅。

  然而,“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在项目实施中,我们逐渐开始厌恶对方。原来他和前任并没有什么不同,也不是万能的,甚至很多时候比以前更麻烦了。

  医务人员如是说:开发人员都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输液、检查、检验这些医疗中显而易见的活动,他们都不知道正常流程是啥,更别说还得加上质量管控、费用审核、合理用药、病历书写。我们更是受够了他们口中的“代码升级”、“架构优化”、“微服务重整”......

  其实,崩溃的不仅是我们;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处理着每天无休止的需求,面对着让人蒙圈而“奇葩”的医疗业务,唯有惆怅地望着满地的落发,无奈地挠挠智慧的光头;而无止境的研发成本支出,就是一头吞金巨兽,老板也时不时从美梦中惊醒。这种痛苦的磨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互相适应。

  美好的未来在大家努力下,最终还是实现了。医院的需求终于大部分被满足了;公司的产品也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市场也逐渐有了起色。

  于是我们发现那些熟悉我们流程的“油腻大叔们”换成了一个个“小鲜肉”。

  “怎么,这么简单的需求,你们这么久都还没有做完,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哟。”

  “我去,你改个需求,咋引起这么多问题,系统又宕机了!”....

  新的轮回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如同窗外的黄桷树一样,历经风雨、四季/日日/时时守望、坚韧顽强。

  现在的我,当听到诸如“主任,我们有研发团队,你说咋做就咋做”、“主任,我们的产品全部都是最新自主研发的,采用中台技术架构,你们所有需求都能满足...”之类的话,飙升的就不再是期待的心情,而是血压。

  在我看来,对面坐着的就是“自说自话、天马行空、满嘴跑火车”的主。他没有成熟的产品,没有经验丰富的团队,更多有的可能是对未来的满腔热情和不着边际、不切实际的猜想。

  如同一闯进瓷器店的大象,极有可能毁了这一屋子的美妙。也许在他眼里,我就是一可爱的小白兔,是他创业生涯的历练场。

  兄弟们,多留个心眼吧,别被花言巧语绕魂了!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秘诀之二合理定位工作产出的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如何合理定位呢?任何应用软件的预期目标,都是用户、公司、信息科三方的共同想象。预期目标合理定位需要三方共识的一致性,在于共同策划好目标与能力的平衡。

  首先,我们要清楚自己的需求,掂量自己口袋里的资金,脚踏实地去做事。

  如何做到脚踏实地呢,对于信息科来说,就是要清晰知道医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需要找什么样的团队;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清晰知道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业务变革、需要管理革新、需要全院参与;对于用户来说,就是要清晰知道,项目建设不是无限度的需求满足,他有时间限制,有边界管理。

  这里,我们就需要结合医疗行业去管理用户需求。有个说法:“分歧和纠纷是因为期望和现实之间有着无法弥补的差距”。医疗行业借力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助力医疗行业,无论是“医疗+信息技术”,亦或,“信息技术+医疗”;我们都需要结合实际去彼此理解和包容。信息技术与医疗的完美融合,相互成就,无疑是消除分歧和纠纷的良药;这种融合往往需要时空更迭中的不懈耕耘。信息科一方面要专业审慎,组织协调各类资源、精耕细作,另一方面,更要保持耐心与平和、答疑解惑、平复各类用户期望与产品现实之间的差距;即使我们知道有时候这差距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个需求管理有成本的管理,也有时间上的管理。就如你女朋友说,其实我要求不高,就是需要一个装日常用品的包。那这个包到底是买LV还是买个帆布口袋,你就得详细规划好了。

  我见过某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方案,就是薄薄两页建设清单,上千万的资金预算,却没有清晰的需求描述。这样的需求就存在着极大风险!就拿门诊收费这一个基础的系统来说,要做到方便快捷、数据准确、对账清晰,可就有大量的需求点要去明确!当然,也可以是低标准的收费、退费、结账功能。

  如果我们的需求不是前沿型的,探索性的,那么在行业内一定有相应的产品,一定有人已经帮我们踩过坑,趟过河,选择成熟的产品更容易成功,按图索骥更容易做成项目。成熟的产品,其必然是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专业知识等通过程序固化在信息系统中的结果,也正因如此,现代社会才这般依赖信息系统。

  软件作为一种无形产品,也是需要开发成本的,作为高科技产品,其人力成本还是相当惊人的。因此对产品的修改,虽然从外观上看不出大的变化,至少不像我们把椅子换成沙发这么明显,但是为响应一个小小的需求,其背后可能就是伤筋动骨的架构调整,成本代价自然就较大。

  再者,软件终归是人开发的产品,人是很难不会出错的。因此,软件系统也可能出现各类质量问题,甚至,系统的应用会让一些问题的负面影响被成倍放大,引发严重后果。所以,每一次代码的修改,其实都存在潜在风险,如果测试不到位,程序员水平不到位,都可能产生新的错误,引发新的风险甚至危机。

  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我们可爱的读者和用户,需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是因为有信任和期待,才会积极地参与、主动提需求,但很遗憾,有些“天马行空”的需求,很多时候是无法被满足的。这里既有成本的原因,也可能当前技术根本无法实现。

  而为不同阶段的需求修改付出的代价也是不一样的,如同我们装修房屋,施工图纸就是我们确定的需求,需求修改发生在图纸确定前或后,其施工成本是完全不同的。综上,详细思考规划,谋定而后动实施,动态演进修正;管理需求,不失为脚踏实地第一步。

秘诀之三合力实现共同设定的预期目标

  人们的幸福感就是获得成功,就是要实现我们设定的预期目标。医院应用软件的预期目标是我们信息科、用户和厂商共同想象出的东西,实现它需要我们三方共同的努力。何况再好的需求分析,也不可能把事情全部说清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产品上线了,用户才想,如果那样做就好了。

  因此,一个系统可不是找几个程序员、租两间民房就能把我们的需求很好的满足了的。一个好的系统,必然是健壮的架构、稳定的代码、准确的业务理解、简洁的UI呈现,甚至还有流程再造(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以上因素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前两者是软件开发的内容,确实是需要程序员才能完成的工作,但是业务理解、UI呈现就不能仅靠程序员能够做好的,流程再造更是需要与医院相关部门和人员统一认识、有良好的沟通和执行力与积极有效的配合了。

  当然我这里并不否认有天才的程序员、全栈工程师,从前端、架构、数据分析、代码设计、安全设置...都一一精通,但,这种高手就是江湖中神一般的存在,也不是随便哪家公司都能信手捻来的。我们若能遇到,那自然是一大快事。

  放眼观之,现在的系统开发更多是普通人团队合作的结果。因而,一个规范的团队,更可能促使项目成功。团队规范、经验丰富,往往既有行业知识的积累,也有编程能力的磨炼;既是沟通水平的高分呈现,又是工程美学的精致外溢。

  如那历经磨难终得真经的小团队,需要执着帅气却柔弱的御弟、能干广交却坏脾气的大师兄、任劳任怨但水平一般的沙师弟、没啥大用却能调剂团队关系的猪悟能。而西游记的经验告诉我们,团队的磨合是有很大的时间成本的。而信息化建设的团队,不仅是公司,还包括我们用户自己。要想系统好用,必须我们自己深度参与,那些想照搬别家成功经验的做法,最终都要被现实打脸。

  以上三条秘诀,实际上是公开的秘密。既然我们从事了医院信息化行业,不遇到烦恼是不正常的。但是,我们要设法应对好这些烦恼。因为热爱,我们努力付出。面对烦恼,需要我们做的是,把问题看透彻,把事情说明白,拓展心胸放飞自我。毕竟我们CHIMA有这么多的同路人,行进中不会寂寞。

  作者简介

  黄昊,CHIMA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