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20、瓦房店市医共体: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医共体【CHIMA2018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18-06-30
浏览次数:
CHIMA 2018 医院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推荐
案例提交:瓦房店市医共体: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医共体

推荐单位:心医国际
案例名称:瓦房店市医共体: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医共体

  1. 案例概要
针对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状,瓦房店市逐步构建资源共享服务新格局,不断盘活医疗服务资源。大连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50家重点联系县医院,也是全国311家、辽宁省11家、大连市3家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之一,全国百家临床路径、电子病历试点管理单位和60家远程病理会诊试点单位。其肿瘤病房更是被卫生部确定为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培育单位。

2017年,在心医国际助力下,瓦房店以市中心医院为核心,面向10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了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医共体。

  1. 服务对象含及覆盖范围
为了让医生“不用动”,患者“不用跑”,真正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市中心医院以互联网+医疗为抓手,与北京高端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多级协同远程医疗平台,形成数据无缝连接,目前已与北京23家、上海22家知名医院实现远程医疗协同,瓦房店老百姓足不出市,即可享受国家级高端医疗资源,就医服务得到有效改善!

  1. 服务内容
  • 远程医疗平台已实现点对点技术,远程系统坐落在医生科室,不出诊室,专家与地方医生即可开展远程会诊
  • 一键调取基层患者检验检查报告、影像报告、医嘱等详细信息
  • 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与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的信息化无缝连接,共享医疗资源。

  1. 关键技术
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在于方便患者、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瓦房店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辽宁省同级别医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改善当地医疗服务,三年来心医不断助力医院进行信息化升级。2015年,升级改造PACS系统; 2016年,完成电子病历、集成平台、CDR等系统更新改造建设,同时面向患者推出手机APP,实现网上预约挂号; 2017年,建立院内心电网络;依托原有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实现院内信息化整合,并建立了与北京高端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通过“互联网+医疗”为抓手,建立与上级医院的信息化对接工作。并根据国家关于分级诊疗的相关规定,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具体要求,整体建设并改造所辖10家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系统,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医共体建设。

  1. 成果分享
远程平台助力打造的基层患者检查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快捷享受中心医院的同质化医疗服务、减轻经济负担,同时也加快了对危急病人的处理诊断速度。患者既不需要长途跋涉去挂号,也不需要另付费用,只需在病床前或家门口的医院拍片,信息便会实时传送给上级医院影像中心,由中心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进行诊断及报告书写,审核完毕后的诊断结果即时返回至乡镇卫生院。

完成县乡一体化的“智慧云平台”落地。积极构建了互联互通的诊疗信息平台,打通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分流,有针对性地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实现了让社区医院真正成为“我们身边的医院”。

医共体内成员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共享。为妇幼保健、慢病管理、传染病等职能部门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并借助整合信息资源、统一数据标准等方式,逐步实现区域医疗机构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在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缓解看病难问题的同时,可实现卫生管理部门进行自上而下网络化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诊疗服务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1. 经验教训
紧密型医共体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能有效地将中心端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纵向下沉,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设备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引导患者分层就医,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新秩序。同时需要创新智慧医疗服务,整合丰富的学科资源,助力医院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能效,打造互联互通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保障医疗服务有序开展。

  1. 下一步发展计划
为方便医院管理及更好的落实便民服务,推动医共体单位成员共同发展。未来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将联手心医国际进行智慧医疗产业升级,为10家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统一提供云服务,逐步实现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配送。在医共体内逐步开展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服务,响应国家医改的号召,实现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老百姓改善医疗服务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