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61、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远程医联体建设【CHIMA 2018 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18-06-30
浏览次数:
CHIMA 2018 医院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推荐
案例提交: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项目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始建于1949年10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同时医院拥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辖区常住人口达22万余人,具有慢性病防治和科研工作的优势。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以“创新求实,科教兴院”为办院宗旨,与北京大学及各附属医院在技术和学术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具有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骨干,骨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等专业现为北京大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承担了北京大学的教学任务和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长久以来,省级大医院总是处于“战时状态”,基层医院总是“门可罗雀”,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严重不足。自2009年以来,我国各地相继开展分级诊疗探索工作,国家卫计委将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已纳入2015年医改工作重点。为积极响应分级诊疗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开始思考医院发展的新思路。

2017年底,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正式上线远程医疗平台,提供远程会诊、双向 转诊、门诊转诊、院后随访等服务。其中,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辅助服务项目可实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会诊互联互通。通过构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资源和利益共享的卫生服务一体化合作模式,有效整合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面临困难与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本身是一种医疗业务、医疗服务的创新,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也是当前信息系统的创新,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中,应考虑系统的先进性与成熟。同时,
由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分期建设,且远程医疗业务、医疗卫生业务会不断发展,因此要求系统的各个环节必须具有高扩展性,以适应未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发展。并且,远程医疗信息系统负责全省的远程医疗业务括、双向转诊等多项日常重要业务,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安全和稳定性,需要考虑冗余、安全防护等解决方案,保证系统长期安全地运行。

基于此,省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原则,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按照计划、分层次、分批地实施,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同时本项目服务民生,以实用为主,一切建设以经济实用、适用为出发点。

1、基层首诊
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2、转诊预约平台的搭建
转诊预约平台采用主流的B/S架构,软件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满足医疗信息化发展和医院业务需求的变化需要,可支持检验检查预约、床位预约、费用管理等转诊辅助功能。同时,预约系统支持部署到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诊间工作站,嵌入到工作站上的HIS病人就诊界面内,医生在门诊工作站即可帮助病人进行预约,实现统一的用户入口和操作界面。
同时,通过开放的标准接口,与医疗机构现有的HIS系统,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进行高效对接,实现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就诊信息的共享。
转诊系统在实现转院功能之外,还向转诊机构提供病人信息的互动和反馈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实现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连接,为诊治医疗机构提供诊疗参考依据的同时实现跨地区转诊记录、就诊信息的归档。
还可利用转诊系统的出院信息(出院病人自动转回病人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病人开展第一时间院后服务(如门诊复诊、随访服务等),并能根据上级医疗机构的出院医嘱定期为病人提供复诊、随访服务,上级医院亦可调阅基层医院的随访和复诊信息,更好的为病人提供后期医疗服务。

3、双向转诊、上下联动联动
指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医院之间的科室合作诊治过程。下级医院将超出本院诊治范围的患者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就诊;反之,上级医院将病情得到控制、情况相对稳定的患者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康复。
根据病人的危重程度,提供不同等级医院间的上下转诊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下级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转诊
主要是以“首诊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政策和理念为导向,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下级医院与上级省市县医院之间的互转。
医联体内的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转诊
实现上级医院与下属协作、托管医院之间的转诊, 包括上转及下转。
同时,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4、远程会诊
上级医院专家或多学科专家为患者进行病历分析、病情诊断。 依托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小病社区解决,疑难急重疾病通过远程会诊系 统接受专家的服务,必要时再进行远程会诊,以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流程更简便。下级医院医生根据患者需求通过PC端即可发起远程会诊请求;上级医院的相关部门审核、专家医生是否参加等均可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进行确认或退回(标注退回原因),极大的方便了医生和患者。
患者信息更丰富。移动远程平台与下级医院的电子病历等系统对接,可实时一键获取病人的相关基础资料信息以及病程、医嘱等信息,节省医生大量整理资料时间,提高医生和专家远程医疗的积极性。
专家会诊更便捷。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云存储等先进技术,专家医生可以突破原来局限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传统会诊中心的限制,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平板电脑、PC等设备随时随地方便的查看患者详细病情资料,参与或做出相应的诊断及建议。、
采用完善的多维度的数据统计,可直接加入院内报告或论文中,实施监控各级数据健康度。

5、开通随访管理功能
上线随访功能,提供病人档案、随访记录、入院出院记录、检查检验信息、手术记录、医嘱用药、护理记录等各种电子病历。
随访的时间、随访的内容都由系统自动生成,并由系统自动提醒,使随访的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随访结果由系统进行保存分类,对每个随访员工的工作评估更加科学化;通过智能化的随访管理和提醒,借助系统高效的沟通平台,大大降低工作强度,提高随访的工作效率。;通过满意度调查,跟进关怀等主动和患者的沟通和关怀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提醒按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及时复诊等随访可以提高患者的诊疗和恢复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的忠诚度;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进,对不同患者的诊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对诊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


成果分享和实践案例

“门诊转诊”已与院内系统打通,协作医院、社区医院等可以实时获 取号源数据。转诊结束后,基层医院医生可以获取北大首钢专家的诊断意见。

提供不同等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业务。主要包括:医联体内的上下级医 院之间的住院转诊,实现上级医院与协作医院之间的协作、托管医院之间的住 院转诊。
可以根据科室的实际需求随意调整,提高医后服务水平,同时也 有利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医务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提高。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APP除提供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等服务 外,随访的部分功能也可以在此实现。

5月2日上午,北大首钢与汶川县医院就一例食管癌术后肺部和伤口感染的患者进行远程多学科视频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