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产品观(七):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上)

作者:李楠 发布时间:2021-07-06
浏览次数:
写在前面的话


近两年,医院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数字化医院的热潮尚未完全褪去,智慧医院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医院信息化工作者,我在第一时间,在台前幕后,真切地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新趋势和高科技的浪潮。


高兴的同时,我也感到一丝隐忧:当冰冷科技越进步,人们会更加渴求对象具有温度。


因此,便有了《智慧医院产品观》这个系列的文章。此番写作的目的,旨在权衡新技术的得与失,探索交互设计的平衡,让科技回归人性,重拾质朴。



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以下简称CDSS)是当下智慧医院建设中提及比较多的明星产品。它的普及和落地,意味着智慧医院开始从外围走向临床,从装裱走向内涵。从这个角度看,CDSS算是一个标志性的产品,它证明了AI和ML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接触过一些CDSS,更多的是看到CDSS的文案和演示。科技的一个特点就是加定语和场景,去掉CDSS中代表应用场景的“C”,即Clinical之后,我突然发现,决策辅助系统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而道理总是相通的,理解了那些曾经陪伴我的决策辅助系统,也就理解了CDSS。


决策辅助系统


决策辅助系统(以下简称DSS),顾名思义,即帮助专业用户做决定的系统。而有研究表明,当人脑要面对分析的变量数目超过4个时,大脑分析判断的速度和准确性会严重下降。(英文原文及出处见参考资料)


为了帮助用户梳理和分析问题,决策辅助系统应运而生。按照上述理论,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以不同的用户身份,都使用过决策辅助系统。


1.学生阶段:习题决策辅助系统


学生时期,题册结尾的习题答案(包含解题思路),是我遇到的第一套决策辅助系统。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求解?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在学生阶段,能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的习题答案,是一套习题册的标配。


这套习题决策辅助系统,有几点值得关注:


①不同层次的用户,对于决策辅助系统的定位和依赖程度不同。在学霸眼里,自己就是标准答案,因此会认为答案可有可无,甚至会因为答案不同而产生质疑;而对于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同学,更喜欢对答案,或是扩充解题思路,因此更看重答案的可解释性,也就是推导的过程。良好的可解释性和完整的推导过程,才能让这个层次的用户信服。


②不同角色的用户,对于决策辅助系统的看法不同。我母亲是一位数学老师,在她看来,习题册结尾的答案和解题思路,不利于当时的我训练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因此,我的数学习题集背后的答案,总是被我妈撕下来,收起来。如果我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题,向她求助,她会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一点一点引导我,训练我的思路,而不是直接让我看答案,全盘托出。


多年以后,我参加其他医院的CDSS方案汇报会,也听到现场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CDSS的作用提出异议:(分析推理的)活都让CDSS干了,年轻医生、规培生该如何自己获取成长经验值?会不会产生CDSS依赖症?离开了CDSS就不会看病?


2.司机阶段:驾驶决策辅助系统


驾驶环境中相对复杂,变量多,干扰大,容错率低,所有帮助司机在驾驶时做决定的系统,都可以称之为驾驶决策辅助系统,不仅仅包括导航。


万变不离其宗,关于驾驶决策辅助系统,无论关注哪几个参数和场景,以什么样的产品形态呈现,其设计理念都基于一个原则:决策辅助系统既不能失位,也不能越位。


(1)不能失位:


①在陌生路段,对于是否应该提前变道、有无测速点、选择哪个匝道等关键信息,驾驶决策辅助系统都要留好提前量,并给出准确的预判,而且要通过合理地交互呈现给用户。某款地图导航软件,在高速上配合车主使用时,当导航软件发现车速高于前方限速,会将整个导航页面的边缘颜色变成血红色,有点儿类似快速渗血的效果,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


②还有一种挺有意思的失位:在驾驶辅助系统里,有一项功能叫做车道偏离预警。其初衷很好,是通过报警的方式(声音或者震动)提醒驾驶员,行车路线发生偏离,请及时纠正,避免引发交通事故。


在实际操作中,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大致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原厂预装,好处是可以通过方向盘震动与驾驶员发生最有效地交互。除外,由于预警系统可以共享车辆行驶数据,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是先打转向灯再变道时,便不会触发提醒,不仅大大降低了误报,还有助于培养驾驶员养成“变道先打灯”的良好习惯。


另一种车道偏离预警是后续加装,以行车记录仪为主要依托载体,通过图像识别道路标识线,从而触发预警。这种预警系统最大的问题是,由于不能与车辆共享数据而造成“只要变道就预警”,失去了预警的意义。


我的车买得早,加装了带有这项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后,没用几天我就把它给关了,一是误报率太高,已经失去了预警的意义;二是不仅吵着司机,还给不了解情况的乘车人带来莫名的焦虑,毕竟谁也不愿意在乘车时经常听到“车道偏离,请注意”的预警。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以独立系统的形式存在,不与其他系统产生互操作的“孤岛”式的决策支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局限性很大。


(2)不能越位:


决策辅助系统不能自作主张,替代人做决定。这理应是每一位设计者共同遵守的底线。任何触碰这条底线的设计思路,无论其初衷再好,都会引发争议。


还是上文中提到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在我试驾过的某款车型中,当其搭载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发现车辆“跑偏”时,不仅会发出报警声,还会主动“纠偏”,也就是给方向盘一个清晰的反向力矩。这个方向力矩虽然不够大,但也足够车辆回到原来的行驶路线上。


不过,假如此时,驾驶员“坚定”地把握住方向盘,这一反向力矩在稍微尝试之后,便会消失——驾驶员的意图和动作会被视为第一优先执行的操作。


文案是这样说的,但是我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在一瞬间,这个反向力矩和驾驶员的意图动作,到底谁听谁的,很难说,这与驾驶员的握持力、专注程度以及对于系统的了解都有很大关系。可以确定的是,这项“主动纠偏”的功能,确实是替代用户做决定。


网上有很多鼓吹这项功能的软文。与此同时,在车主群体中,这项功能引发了很大争议。经过我的试用,这项“主动纠偏”的功能设计,从定位来看,已经明显违背了支持用户而不是代替他判断的原则。不仅会引发安全隐患,还会造成权责边界不清,引发纠纷。因此,当我遇到带有这项功能的车型,会下意识地关闭“主动纠偏”的功能(保留预警提醒),将方向盘牢牢把持在自己手里。


3.写作阶段:写作决策辅助系统


在平时写作的过程中,我习惯于用一款叫做写作猫的软件来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这款软件曾经经历了一个被我嫌弃、遭我弃用的阶段:软件早期宣传口号很高,实际上纠错模型训练一般,该纠的不纠,不该纠的乱纠。除外,使用起来很麻烦,我需要将文档先上传到浏览器端,再查看修改意见,最后再下载到本地。


后来,这款软件做了两项改进,重新赢得了我的信任。一是增加了Word插件,实现了边写边纠错;二是纠错模型持续优化,给出了一些让我信服的建议(如下图),让我意识到了写作辅助系统的价值。



现在,只要时间允许,我在最后提交文稿之前,都会使用这套系统检查一下,算是形成了一个用户习惯。


这套写作决策辅助系统给我两点启示:


一是要尽量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和门槛。对于CDSS来说,与其强推,不如与HIS无缝集成,让它融入医生日常诊疗流程,让医生用得顺手,才能避免被搁置一旁。


二是决策辅助系统要想被用户一直惦记,既要给出有价值的意见,还要找一个恰当的“抓手”。对我来说,这个抓手是:写作是我的兴趣爱好,要对自己经手的内容负责,因此才会想到借助工具主动纠错。


但这种“抓手”属于个人情怀的范畴,不具备群体推广价值。如何能让CDSS真正融入医院的日常业务,让CDSS被医护人员“惦记”,产生一种用户依赖?我想到的是病历质控,这或许是现阶段CDSS落地应用最好的路径。


本文通过对标其他行当的决策辅助系统,穿插着分析了CDSS的一些内容和思路。限于篇幅,在下篇中,我会系统性分析CDSS建设和应用中的一些重点关注点。


参考资料:"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accuracy and speed of solution from three-way to four-way interactions. Furthermore, performance on a five-way interaction was at chance level. ", Halford GS, Baker R, McCredden JE, et al: How many variables can humans process? Psychol Sci 16:70-76, 2005



作者简介

李楠,CHIMA青年委员。现从事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工作。作者观点仅代表个人,纯属技术交流,与供职单位无关。公众号:Lefty17。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