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安徽:“要什么条件就给什么条件”

发布时间:2021-03-27
浏览次数: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深圳路与青龙路交叉口附近的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黄色工程车往来穿梭,工人们低头忙碌。这里正是由安徽省儿童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共建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新区,几个月前被授牌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要什么条件就给什么条件,怎么谈都可以。我们的努力是100%,甚至120%的。”对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亮出了态度。


拿出最好的资源


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上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患者跨区域就医、医疗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中部省份安徽更为明显。安徽的儿科优质资源更是稀缺。这也成为该省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压力。目前,除了儿科,安徽省政府还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签订了肿瘤、心血管学科合作共建协议。


建高峰,安徽不得不为。跨省异地就医是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集中体现。2017年,安徽省24.38%的患者选择去往省外三级医院就医,比2016年的23.19%上升了1.19个百分点。2020年9月末,安徽省的千人床位数为6.03张。而2019年,全国平均千人床位数已达6.3张。虽然床位数并非越多越好,但是不及全国平均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安徽医疗资源的欠缺。另外,安徽省执业医师、护士数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三级医疗机构数量来看,安徽只有82家,临近的江苏省有170多家,浙江省有130多家。


跨省异地就医的直接影响就是安徽每年有大量医保资金流到外省。比如紧邻江苏省徐州市的安徽省宿州市,去年有39.4%的医保资金流出。“事实上,这不仅是医保资金流失问题,大量患者拖家带口到外地就医,花费很大,苦不堪言,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说。


针对跨省就医问题,从全国层面看,大致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方面,合理布局医疗资源,无论是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还是提高专科能力建设,都围绕着患者异地就医比较多的病种和疾病负担重、死亡率高的病种和专业加强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口支援、县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安徽省也紧紧抓住了这两点,其中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正是近几年的重点发力方向。


“我们拿出来的也是最好的资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表示,为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安徽充分尊重输出医院的意见,为输出医院提供全方位支持。省里对接的医院都是基础非常好的,比如安徽省儿童医院是安徽唯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


18条政策清单铺路


副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年薪不低于50万元,上不封顶;科研启动经费最高可达50万元;安家费100万元;办理事业单位编制;协助解决配偶安置和子女就学;优先晋升职称和担任学科负责人……近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发布引进高层次儿科专业技术人才的公告。这些优惠条件让安徽一家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动了心,正准备投简历。


为吸引“金凤凰”,并不富裕的安徽使出了浑身解数。2020年11月12日,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了18条安徽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清单,内容涉及项目建设、人才引进与编制管理、财政投入保障、医疗服务价格与医保管理、薪酬制度、医疗技术准入与科研创新6个方面。


在项目建设上,用地由安徽省承担,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无偿提供,不足部分依规解决。


在医疗服务价格与医保管理上,输出医院专家开展医疗服务门诊诊察费执行输出医院标准。对安徽省没有核定价格的医疗服务项目,执行输出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实施的新技术、新项目,按政策规定优先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间的平等协商机制,以及“节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


在薪酬制度上,实行目标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合作共建医院拥有绩效考核和内部分配自主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为近年来的新业态,也是医改的“试验田”,需要当局者跳出旧有框框,着力突出改革创新。无论是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补偿机制,还是鼓励新技术使用、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新业态的成长将受到受限。安徽深知这一点,因此,18条举措无不直戳要害。“尽管政策还比较粗线条,但是我们很安心。大家都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合力建好区域医疗中心。”一家输出医院的院长如是说。


“国家层面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政策,安徽不折不扣地执行。在此基础上推出的18条政策清单有一定地方特色,也体现了安徽全方位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诚意。”刘同柱说,安徽省在中央投资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债券等支持新项目建设。比如,儿童医院新院区项目总投资14.8亿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4.8亿元。已下达投资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省统筹基建投资1亿元。省财政厅按程序及时拨付2020年度管理和技术支持资金3000万元。


希望更多好医院主动下沉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从一开始所承担的使命就不单一。它不仅是要建好一家龙头医院,而且还要通过推进区域医疗中心试点积累经验,让区域内有相对优势的医疗资源可以按照类似方式往地市下沉,地市再到县、县到乡、乡到村,层层传导,促进医疗资源更加均衡地布局。


向地市级下沉,安徽已经进入实际运行阶段。“‘十四五’期间,没有省属医院的地区都要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也就是实现省属医院全覆盖。”在陶仪声看来,“大手牵小手”带动每个角落的医疗水平提升,这是降低异地就诊率的关键,更是医疗资源同质化必须走的一步棋。


陶仪声说,总体方案是在“十四五”期间,依托安徽省内的优质资源,建成10个~1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目前,第一批安徽省的输出医院确定了5家,也是位于省内医院第一方阵的5家。5家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对接省内外转病例多、高发病种的地区。第一批5家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已经“牵手”5个市,每家围绕1个重点专科加以推进,目前已经处于落实阶段。“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推动全省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层层传导的经验也应用到了传染病救治资源的布局上。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安徽在传染病救治上设计了“1+5+N”的架构。其中,“1”指安徽省省级传染病救治基地,也就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5”指5个区域性传染病救治基地;“N”则是市、县级传染病专科医院或传染病院区。“希望通过整体布局,在提升传染病救治水平的同时,让其全面均衡发展。”陶仪声说。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希望更多好医院,能够主动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加强联系,积极下沉,真正实现技术、管理、品牌平移。而具体到合同的落实情况,希望国家部委加强督促落实。


事实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资源的重新布局确定了坐标轴。围绕“新的原点”,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将更加清晰,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将得到有计划的补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平衡。如此一来,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将逐步形成,患者跨区域就诊现象将得到逐步扭转。


2019年,安徽流出患者异地就医比例已降为18.8%。不过,安徽很清楚,差距还不小。“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需要久久为功。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持之以恒地努力,通过高位平移,将安徽的优质医疗资源提上新的水平。”刘同柱说。


来源:健康报

首席记者:姚常房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