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医院资金投入机制研究
区域性全民健康信息化(以下简称“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协同发展、便民惠民服务等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区域健康信息化涉及的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复杂、类型不同、业务和管理模式复杂多样、区域内协同服务业务不清晰、利益相关人的复杂性等原因,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难度和复杂性加大。同时,由于区域健康信息化的经济效益特征不明显,而社会效益特征明显,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医疗机构在区域健康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和关注较低,不能有效地推动区域健康信息化发展和应用。而医院是区域卫生健康的网底,因此医院信息化是区域健康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医院在区域健康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是否足够有效、政府财政针对医院信息化是否有足够的补偿、政府财政资金针对区域健康信息化投入的有效性将是保障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对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中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投入机制进行研究,探讨政府财政资金以奖励形式进行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有效作用,达到促进区域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和整合共享利用的目标。
1.2 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调研法、问卷调研、专家咨询法对二、三级医疗机构区域有关信息化建设情况及资金投入情况、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及资金投入机制进行研究分析。
以调研问卷形式向北京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卫生信息化专家发放问卷,同时通过问卷星广泛发放问卷。医院问卷收回情况:收回有效问卷131份,北京116份、外省15份,外省全部是三级医院。北京三级医院60所(占北京地区三级医院的59.4%),二级医院56所(占北京地区二级医院的34.6%)。专家问卷收回情况:收回专家有效问卷95份,其中有70名为医院信息化专家,占73.7%,有1名兼懂卫生财务;有24名为卫生健康委的信息化专家,占25.3%,其中有4名兼懂卫生财务;其他领域专家1名,专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68%,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占86%。
2 结果
2.1 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情况
2.1.1向上级报送数据及信息化支撑情况。向上级或者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统计类数据、业务监管类数据、行政管理类数据、患者病历数据4类数据报送情况及信息化支撑情况见表1。表1显示,统计类数据报送完成情况最好,最差的是行政管理类数据,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完成程度要高,不同类别数据和不同级别医院差异较大,同时通过系统对接完成数据报送的自动化程度不高。
表1 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数据及信息化支撑情况
2.1.2机构间信息共享调阅。向其他医院提供门诊记录、住院首页、检查记录、检验记录、用药信息、出院小结等信息的共享调阅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向其他医院提供信息共享调阅在不同程度实现,实现率较低,需要提升。
表2 向其他医院提供信息共享调阅情况
2.1.3区域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远程会诊诊断、远程影像、远程病理、双向转诊系统、医联体平台等区域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医院区域信息系统初步开始建设,但是建设率不高。同时,调研表明已经建立了区域信息系统机构开展业务量不高,远程会诊年业务量在1000例以上的为13.8%,双向转诊年业务量在1000例以上的占17%。
表3 区域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2.2医院信息化资金投入
2015-2017年,医院信息化投入、区域健康信息化投入以及医院自筹资金占医院收入比见表4。由表4可见,医院信息化资金投入呈增长趋势,但是资金投入水平不高,区域健康信息化资金投入很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差别较大。
表4 医院信息化资金投入情况
2.3 区域健康信息化影响因素
根据专家对区域健康信息化影响因素排序后,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综合排名值,综合排名值= ,i为排名名次值,f(i)=排为i名次的数量/总数。排名值越小排名越靠前,影响越重要。其中综合排名值由小到大依次为政策机制(1.40)、资金投入(2.42)、业务服务和管理(2.86)、人才队伍(3.73)、技术问题(4.59),资金投入排在第二重要的位置。在资金投入影响因素中,资金投入水平和资金投入约束激励机制是影响因素的主要方面。
2.4 区域健康信息化资金投入机制
2.4.1区域健康信息化资金来源建议。专家关于区域健康信息化资金来源建议见表5,由表5可见,区域健康信息化资金来源中,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专家认可比率最高。
表5 区域健康信息化资金来源建议情况(%)
2.4.2政府资金投入形式建议。专家关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到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形式建议见表6。政府财政资金前期投入,即在建设之前投入到医院,由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医院建设完成后,政府考核医院建设情况;政府财政资金以奖励形式投入,即前期由医院自行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医院建设完成后,政府考核医院建设情况,根据完成情况以奖励形式补助给医院;财政性资金组合投入,即前期投入医院小部分财政性资金作为启动经费,后期政府考核医院建设情况,根据完成情况以奖励形式补助给医院。由表6可见,卫生管理信息化专家更倾向于财政性资金组合投入。在去除多选,仅选择单一投入形式占比,结果显示,政府财政资金以奖励形式投入和财政资金组合投入(含奖励形式投入)占比总和大于政府财政资金前期投入,说明更多的专家支持财政奖励性投入形式。
表6 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形式建议
3 讨论
3.1 区域健康信息化有待进一步加强推进
医院在区域健康信息化方面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有许多不足,已经完成的任务,自动化程度不高;已经建设的系统,应用率不高;区域信息共享调阅实现率低等,亟需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推进,以便更好地为医疗卫生服务,为居民健康服务。
医院是区域基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在信息化以及区域健康信息化方面的成效,直接影响整体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因此,推动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需要激励医院,发挥其在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3.2 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首要关注政策机制和资金投入
针对影响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的5个影响因素(政策机制、业务服务和管理、资金投入、技术问题、人才队伍)排序的调研结果表明,政策机制和资金投入是排前两位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技术问题是排序最靠后的影响因素。因此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首要关注政策机制和资金投入,在政策机制上是否给区域健康信息化创造条件支持,资金投入上是否充足有效。在资金投入方面,首先关注资金投入水平,其次应注重资金投入激励约束机制。
3.3 政府财政资金应加大对医院区域健康信息化资金投入
区域健康信息化内容包括向管理部门的信息上报及医疗机构之间的健康信息共享、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区域健康信息化获益方主要是管理者和居民,医院获益不明显,因此区域健康信息化对医院来说并不是刚性需求,往往得不到医院重视。目前在医院信息化整体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投入到区域健康信息化的资金更是不足,导致很难在区域整体上提升区域健康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而资金投入是影响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医院在区域健康信息化建设方面更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
3.4 政府资金投入以奖励形式投入具有可行性
3.4.1专家调研结果支持政府资金奖励形式投入。虽然医院调研结果显示,医院更倾向于政府财政资金前期先投入到医院,而不是奖励形式,但是卫生信息化专家更倾向于以奖励形式投入,特别是卫生健康委的卫生管理信息化专家,选择政府资金奖励形式投入和资金组合投入加起来达到75%,远远超过选择前期投入到医院(16.7%),政府资金以奖励形式投入得到卫生信息化专家的支持和认可。以政府资金奖励形式投入到医院,根据医院完成任务和绩效考核情况,在医院完成任务后以奖励形式补助给医院,更能够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
3.4.2政府资金奖励形式投入具有实证支持。美国联邦政府2010年采用了一项电子病历(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使用的激励计划,提供270亿美元的激励资金用于支持全国范围内的EHR的采纳和使用,目标不仅仅是EHR的采用,而是有意义使用(Meaningful Use,MU),目标是提高保健质量。MU(有意义使用)是指采用有意义方式(例如电子处方)应用经过认证的EHR技术,保证EHR技术为健康信息的电子交换提供支持,以提高卫生保健质量,并且应用经过认证的EHR技术的服务提供者必须向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部上传保健质量信息及其他的信息。美国医疗保健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Medicaidservices,CMS)对于采纳、实施以及升级经过认证的EHR技术合格的医生及合格的医院给予奖励。电子病历激励计划的实施取得实效,2015年,98%的合格医院及急诊医院成功地达到了电子病历有效使用的目标,机构之间卫生信息共享交换或者互操作有较大提升。
近年来,北京市对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医改等多项区域健康工作的政府投入实行组合投入方式,即:年初按照设定的任务和工作量安排预算资金进行分类保障。在年度结束后,按照设定指标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性补助。信息化工作对于区域卫生健康工作成效的贡献程度的考核,作为考核指标并设定一定分值融入到上述工作中,通过奖励补助方式以激励机构重视和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3.4.3政府资金奖励形式投入在提升财政绩效方面更具优势。区域健康信息化由于其复杂性更应该注重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绩效。奖励形式投入是根据是否完成预期任务目标来决定是否给予资金支持,与前期投入相比,奖励形式后投入产出的结果和效果更具有可控性,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医疗机构不重视管理和产出而导致资金浪费和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财政的投资绩效。
来源:《中国医院》杂志第11期
作者:张世红、史森、 杨小冉、琚文胜、朱丽艳
作者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
上一篇: 下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四个看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