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打造集团协同信息平台助力多院区同质化发展
CHIMA 2020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征集自启动以来,获得了业内各方的积极响应。CHIMA将陆续刊登参评案例,展示医疗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应用成果。案例征集截止日期为11月5日,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以优质医疗中心三甲医院托管二级医院,联动社区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业务联动、数据互通的医疗集团新模式正逐渐形成,有力推动了分级诊疗的落地实施。今年来北医三院快速发展,除拥有总院外,还包括跨省市的8个分院区,以及48家社区医联体、17家业务联盟单位。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应对高服务量造成的系统压力以外,集团化战略又对信息化建设的同质化、协同化提出了新的挑战。项目采用统一云架构模式,基于SOA架构,遵循HL7 V3等相关标准构建了高可用、易扩展、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多院区协同信息平台,以“技术”、“资源”、“管理”为纽带,探索有聚合能力的跨区域多院区医疗协同服务新模式。目前已接入各类机构73家,实现了院内集成平台与协同平台的两级平台交互。通过数据采集交换共享平台,依托协同平台完成患者、资源、数据三大中心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预约中心、双向转诊、病历共享、专家出诊、集团监管五大应用以及远程中心、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四项拓展应用共九大功能。
在多院区协同发展过程中,各分院区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各不相同,各院区管理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架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难以根据业务需要而灵活扩展,尤其是涉及京内、京外跨区域多机构的协同交互,网络接入复杂,患者信息分散,术语字典标准不统一,权限分配及监管不集中,数据结构复杂信息共享难度大。因此亟需建设一套适合多场景应用的网络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患者、资源、数据公共基础服务平台,并以此为支撑打造协同应用服务。采用云模式,符合多场景应用需要,跨区域轻量级安全接入,根据实际开展业务灵活调整功能模块,构建统一的术语、字典标准,多机构数据统一标准共享,加强闭环建设,实现全流程数据可追溯管理,推动多院区同质化发展。与院内已有信息平台联动,实现两级平台交互信息流转,通过集团患者统一标识管理,保障跨机构就诊信息链的连续、完整性。
(1)系统架构
集团协同信息化平台整体架构概况为1个平台3大中心9大功能建设:一个数据采集交换共享云平台;3大中心包含多机构患者索引中心、资源中心、数据中心;9大功能包含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病历共享、专家出诊、集团监管应用与服务等5大应用,远程会诊中心、协同检验、协同影像、协同心电等4项拓展。通过高内聚低耦合的SOA多院区数据采集与共享服务平台,以云服务模式,更广泛快捷的覆盖更多院区,降低接入成本,进一步促进资源下沉共享,扩大服务范围及半径。
图1 多院区信息化规划总览
(2)关键技术
集团协同信息化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动态迁移、负载均衡、资源共享等特性,大幅降低集团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系统可靠性。集团协同信息化平台采用面向服务技术架构,制定集团统一标准服务接口,支持未来新加盟医疗机构与协同平台对接,达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效果。平台能及时适应业务的变化,灵活调整基于平台的各种应用,方便扩展符合新业务需求的功能和流程。系统数据共享通过标准的CDA文档进行,可以通过一系列基础服务保证医疗机构异构系统间信息标准化,提供信息适配器实现数据转换、映射、传输。通过消息机制实现异步传输,满足各个业务需求。
(3)安全保障
多院区涉及医疗机构类型复杂、数量较多,涉及的业务和人员管理也较单体医院业务应用有明显区别,因此,在提升易用性的同时也要紧抓医疗质量安全和信息安全。针对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全流程节点记录时间和操作人,完整的报表统计,保障就诊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针对信息安全,整合各业务模块,打造统一应用门户,实名制用户管理,从登录到应用,逐级认证及记录,保障操作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对于敏感数据的查看,系统自动记录有关人员信息,便于后期追溯。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业务量采用不同的网络接入策略,保障网络访问及数据安全。
(4)已经接入业务数据情况
自集团化协同信息平台上线以来,开展多项协同业务,截止2020年6月1日,已经接入业务完成情况见表1.
表1多项协同业务接入开展数据情况
数据类型 | 接入数据量 | 协同业务 | 开展业务量 |
接入机构 | 73个 | 协同检验中心 | 15895例 |
用户人员 | 174个 | 双向转诊中心 | 3365例 |
系统角色 | 24个 | 影像共享中心 | 100G/每日 |
接入患者 | 10799882条 | 远程项目管理 | 20次 |
字典类型 | 10个 | 月均消息量 | 30000+ |
(1)两级平台联动实现信息资源统一管理
依托云资源打造集团化协同信息平台,首次在医院内实现了基于MQ消息交互的院内集成平台与协同平台两级平台交互,实现了集团内跨院区、跨区域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利用。以信息的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实现了对数据、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和管理。
(2)跨机构术语字典标准化和权限统一管理
基于集团协同平台资源中心,实现了对发生协同业务的分院区、业务协同机构术语、字典、人员权限的三统一,实现了字典术语的统一管理,人员权限的统一分配。多机构业务协同涉及业务广、人员构成复杂,业务权限、机构权限分级管控难度大。采用实名权限控制策略,有效实现了基于资源中心人员字典的权限垂直授权和水平授权的双统一。
图2 集团资源中心实现术语、字典、人员的三统一管理
(3)强化集团患者统一标识管理奠定数据共享基础
整理合并集团患者索引1079万条,涵盖了本部、机场院区、中央党校院区、第二门诊部的全量患者信息及延庆医院、延安分院、社区医联体及协同机构发生协同业务的患者索引信息。实现了患者跨院区统一标识管理,为协同业务的便捷开展,集团内患者就诊记录的连续展示、数据共享奠定了必备基础。
图3 集团监管中心实现患者统一标识管理
(4)统一数据共享渠道提升工作效率
病历共享、数据互通作为集团内同质发展、管理运营的基础保障,依托集团化患者主索引管理,打造集团数据中心,提供统一接口和病历导入方式,支持集团内病历共享、影像调阅,打破以往病历共享受异构异源系统的影响。将会诊系统与集团数据中心、影像中心深度融合,在会诊界面能够直接调阅协同机构内的电子病历数据及影像数据,同时还支持远程影像诊断、院外阅片,满足放射科医生居家阅片的需求,依托影像平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图像加载速度相比以往传统的VPN模式由2分钟缩短到10秒钟,性能显著提升。
图4 集团化协同数据中心便捷调阅多机构患者病历资料
(5)协同业务从手工迈向电子精细化闭环管理
多机构业务协同医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为保证多机构协同业务的医疗质量安全,加强过程质控和闭环管理。协同检验中心实现了检验外送全部流程的线上流转及追溯。委托机构可在系统中导入申请单,外送标本全流程追踪,检验报告自动回传;配送方实现标本转运、交接流程的逐一核对,减少标本核对失误等情况发生;被委托机构可减少手工二次录入,检验报告系统同步,不需人工干预。接收的院外标本报告发放周期也由原来的一周一次,到现在实时线上获取报告,大大提高了报告的时效性。
图5 检验中心样本外送全流程节点记录
(6)云模式降低各机构接入成本
采用统一云架构模式,根据业务类型及应用场景,支持多种形式的业务开展。根据不同的接入范围、机构属性,制定不同的网络接入方案。对业务量大、类型多的院区采用专线直连模式,针对业务类型及业务量相对较少的院区采用IPSec VPN的接入方式,对于医联体机构及单个协同业务的合作机构接入采用SSL VPN的接入方式。同时依托云平台自身的安全资源池及边界隔离,有效保障了患者数据安全。
(1)把握政策发展趋势,促进资源下沉
积极响应医改号召和紧跟“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趋势,用最小的改革成本和最平稳的方式来推进区域内公立医院的改革。医院多院区发展对缓解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偏弱、资源不足等问题有着明显效果,而依托信息化手段,采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助力多院区稳步建设,打通信息渠道,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实现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与基层、分院、院区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提升自身能力
结合新兴信息技术,助力医院多院区快速稳步发展,如5G通信、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不断创新应用新技术于多院区发展中,例如应用5G技术,实现医学影像等移动端实时诊疗和会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分析各多院区机构运营情况,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全生态全周期的智能健康服务,缓解中心医院服务工作压力。
基于集团化协同云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本部、分院、托管医院、医联体、检验协同等机构的人员、科室、检验项目字典等主数据字典的统一管理。基于集团1000多万条EMPI主索引记录,实现了患者跨院区就诊记录检索。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实现了跨区域、跨院区异构系统间的业务协同,实现了分级诊疗和基于患者流向的业务协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了对多院区整体的同质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随着医院整体集团化规模发展,在满足接入条件下,继续做好多机构的接入工作。在保障医疗安全前提下,根据业务灵活调整平台功能模块,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提升易用性及可靠性。
申报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参选方向:
医院数据治理
扫码下方二维码可购买医疗信息化领域相关图书
扫码图片二维码可申报案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