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遇到的乙方

作者:李楠 发布时间:2019-05-09
浏览次数:

5月7日,有幸在CHIMA公众号上读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明的一篇文章:《医院信息中的甲方和乙方》。此文接地气,讲道理,诉衷肠,在业内引发热烈反响,截止目前(5月9日上午9:30),阅读量已达到1.3万。


趁余温尚未褪去,借CHIMA平台,我也从甲方视角聊聊印象中的乙方朋友。


引子


医疗信息化公司和医院信息科,都源自医疗信息化这个IT行业细分领域,可谓是“本是同根生”。之所以被冠以“甲方、乙方”的头衔,大都是因为双方合作时的职责分工和角色定位不同:


甲方身处真实的业务场景,更偏向于运营管理,掌控全局。乙方则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和单兵作战能力,代表了业界最先进的生产力。甲方是策略制定者,乙方是执行者;甲方是提问者,乙方是解答者;


至于甲方和乙方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每次合作也会有不同的领悟,有人说是博弈,也有人用过日子来形容。


我先不急着下结论,跟大家分享两位让我印象深刻的乙方朋友。


案例


有一年,我们部门接到一项任务,要用Oracle BIEE(以下简称BIEE)搭建一个报表展示平台。尽管BIEE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商业智能平台,但能参考借鉴的中文资料太少。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最终决定请乙方公司合作开发。双方谈妥细节后,乙方的开发人员就进驻现场,正式开始工作。


因为项目体量不大,长期驻场的工程师只有一位。在为期近两个月的配合中,这位驻场工程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医院信息化部门活多事杂,科里的工程师有很多技能都是趁着忙里偷闲,自学成才,所谓的野路子出身。当以我为代表的野路子工程师遇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乙方优秀开发者,才知道差距有在哪,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限于篇幅和主题,略说一二:


比如,我写东西(文案or代码),虽然说有腹稿,但都深藏在心(确实是腹稿),脑子一热,很盲目地抬手就写。等实在写不下去了,又开始扭头改框架、改结构,来回修修补补,看似热火朝天,实际上效率很低;


相比之下,这位乙方工程师展现了良好的开发习惯和严谨周密的逻辑性。在正式动工之前,他用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去每个业务部门做需求分析。期间,他体现了很好的沟通和领悟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单纯的强或弱去考量,而是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以及拿捏分寸的掌握上。


比如在BIEE的项目需求分析中,乙方工程师就展示很好的控场能力:尽量不开大会,避免所有人坐在一起,七嘴八舌的提需求。而是选择下科室,去一线,挨个去找某个领域的负责人,一对一的开小会(最多再加上我),建立联系,反复沟通、验证、修改、确认。


在确认需求时,及时洞察问题和隐患,向甲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划清边界:哪些能做,哪里有坑,哪块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和职责范围,需要甲方协调等等。


相比之下,那种甲方刚说完需求,乙方就拍着胸口全盘答应的态度,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结果和初衷背道而驰,两败俱伤。


这只是需求分析阶段,这位驻场的乙方工程师展示给甲方的能力素质。实际上,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他身上都体现了很强的业务能力水平,不再赘述。


乙方在展现专业能力素质的同时,甲方也体现了很好的风度作为回应。


乙方工程师刚进场施工时,住在马路对面的酒店。当我们发现这个情况后,主动腾出办公区一间空置的房间给他做宿舍。同时,大家“众筹”,从宿舍搬来了闲置的床、被褥等物品,一位即将外出进修的同事,还主动留下了自己的饭卡。


乙方工程师长期搞开发,喜欢熬夜,烟不离手,还爱喝可乐。他进场施工后,我们用各种方式对他进行“积极改造”:有人把他拉进呼吸科主任创建的戒烟群,有人用专业文献向他科普长期喝可乐的危害性。信息科男同事多,大家一起去打篮球、踢球时都会叫上他,让他重新捡起了放下多年的运动爱好。


作为回报,他主动提议,给信息科讲几节课,分享自己关于数据仓库和开发方面的经验和干货,讲课效果也是颇受好评。


在近两个月的项目工期里,甲乙双方欣赏彼此的作风,相互尊重,通力配合,相处的很愉快,项目也圆满完成,可谓是皆大欢喜。


回想自己与乙方朋友合作的经历,既有像上面这样愉快的故事,也有一些令人尴尬的场面,甚至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故”。


有一次,我参加友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会。其中有一项是反统方信息系统,现场请了三家厂商的朋友来讲解方案。


我记得当时是炎炎夏日,会议室里的空调有点老旧,讲台上公司的售前讲得口干舌燥,台下的评委低头一边看材料,一边擦汗,现场一度有点沉闷。


售前讲完后,主持人示意台下的评委提问。


有一位评委发言质疑:我看你这个反统方系统中,对于疑似统方的操作者,只采集了操作者的IP地址,没采集MAC地址等等,这…不合适吧。


这其实是一道入门性质的“挖坑题”,道理大家都懂,但提问角度很是刁钻。很可惜,售前是这样回答的:“IP地址和MAC地址不是一回事么?我认为有一个就够了”。


这句“自爆”性质的回答瞬间引爆了现场沉闷的气氛,其他评委、信息科工程师纷纷抬起头来,毫不犹豫、争先恐后地对这个答案进行回击,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更尴尬的是,这位乙方的售前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继续据理力争。最终,主持人出面,将这个毫无意义的争执搁置一边,继续会议余下的议程。而这家公司的产品印象,在甲方朋友的眼里,也是大打折扣。事后,据一位评委说,这家公司的产品他用过,总体还是不错的,只是被这次售前的讲解给影响了。


这件事过去好些年了,我已经记不清涉事公司的名称。但我依然记得,那位引发现场争议的售前朋友,因为他当时身穿一件黑色的T恤衫,胸前是一把吉他,后背上有四个字:摇滚不死。


与院方的制服和其他厂商代表的商务正装相比,他这件彰显个性的T恤,与他当天的言论一样特立独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没有带来好运气。


思考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身兼诸多角色,变化才是永恒的常态:


没有绝对的甲方、乙方


信息科本来就是医院的弱势群体,面对乙方公司,或许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一转身,又要小心翼翼地请示领导,说服科室,争取理解。委曲求全的心态神似乙方的朋友,身上那点仅存的甲方的优越感也荡然无存。乙方也是如此,签下了单,一转身回到公司,就要开始积极争取各个部门的资源,也需要转变思维,学习借鉴甲方的“管家心态”和协调能力。


没有永远的甲方、乙方


人在浪潮和变革中,身不由己。甲方和乙方之间,并没有天然的界限,一次变革的机会,一个转身的距离,甚至一念之间,甲方和乙方的朋友,就可能完成岗位和身份上的互换。


甲转乙的朋友,要适应跌宕起伏的节奏和心态的落差;乙转甲的朋友,也得学着适应甲方独特的单位文化,甚至要有身在甲方,却继续做乙方的心态;


鉴于这种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与其被突如其来的变革打个措手不及,不如未雨绸缪:无论身在甲或乙方,都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借鉴对方身上的优秀品质;又或者是换位思维,看着坐在你对面的甲(乙)方朋友,想一想,如果我身处他(她)这个位置,该如何控盘?如何破局?如何避免踩坑?


写到这里,想起一首小时候听过的老歌《甲乙丙丁》中的歌词:我们只是路人甲乙丙丁,在这花花世界集体游戏。


熟悉游戏规则,尊重合作伙伴,成全别人,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为个人观点,才疏学浅,不到之处,还请甲方和乙方的朋友海涵。


作者简介:

李楠,男,33岁。先后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从业至今,历经基层医院信息科、卫生行政机关等岗位,先后从事卫生统计、HIS系统开发和运维等工作,现就职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卫勤部,从事信息化和医疗管理工作



【CHIMA 2019】关于召开2019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CHIMA 2019)的预通知

【CHIMA 2019】读书、知识、创新——CHIMA 2019书展启动

【CHIMA 2019】医院信息化便民惠民典型案例征集

【CHIMA 2019】医院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推荐

【CHIMA 2019】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