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华:小汤山医院战时信息中心抗疫掠影
疫情期间,CHIMA一直在和我约稿,希望介绍一下医院信息化抗疫工作。我当时在小汤山,一是因为医院有严格的发布制度,不允许私自发布信息,二是我们也不想太多人关注,会干扰正常的工作,所以迟迟没有回复稿件。现在小汤山医院已关闭备用,我也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工作,回首这三个月,感触颇多,现将随手拍摄或保存的一些照片,串起当时的一些工作,希望借此让大家了解我们工作的点滴。
北京小汤山医院是北京最美的医院,非典之后,逐步改为康复医院,是北京22家市属医院之一,但我从没去过。1月底时,小汤山启动修缮工程,其中包括信息化应急项目。我做为信息化专家几次到医院参加了论证和评审,没想到2月初,身份突然发生了转变,由专家变成了医管中心专班信息化负责人。
小汤山此次修缮工程规模还是挺大的,原本打算将几栋病房楼改为传染病病房,但评估后只有B区能够改造。因此,要在原非典临时病房用地上(六七年前非典病房已拆除),重新建设三层10栋、1500张床、符合传染病病房标准的战备病房,难度远超17年前。
战备病房的建设,没有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那样的万众嘱目,千万监工,但是我们一天天看着它,从一片荒地到层层的模块房间堆叠起,最终蜕化成多彩的战备病房。
与此同时,另外一栋楼B区的改造同时进行着,并早于战备病房交付,在小汤山启用后,这里的B2病区收治了所有确诊病人。
院领导对信息中心的工作非常支持,几乎有求必应,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工作条件。
小汤山信息中心办公室在B区一层,因为B区的改造,春节期间,信息中心从原来的办公区域,临时搬到了旁边的健康体检楼,与收治确诊病人的B区紧挨着,我在小汤山期间也一直在体检楼办公,和小汤山信息中心团队在一起。
战时信息中心由几部分人组成:1、信息中心团队11人;2、外援团队,友谊医院多人次和天坛医院1人;3、内援团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在临床的几个医护老师;4、以东华为主的多个软硬件公司团队。
信息中心临时办公区域在体检楼二层原体检诊室,也就是这个内走廊两侧的办公室,墙上的标语记录着倒计时,由于工期一次次调整,这个倒计时的时间也多次调整。
这是旁边的一个区域,是我们每天早晨例会的地方,也与友谊医院做了几次远程交流和讲课。
这个区域与例会的地方是一体的,小规模的会议、讨论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左侧第一个门是我的办公室,第二个门是其他外援的办公室,据说,这里是非典时期市领导的指挥部,领导在小汤山现场工作七天,建成了当时的非典病房。
东华工程师原来在内走廊的一角,人员太密集,小伙子们又很难一天老老实实戴着口罩。
一个周末,乘公司工程师不在,信息中心全员出动,把开发电脑搬到了外走廊。
在这里,东华的七八个实施工程师每天坚守着,在他们背后,还又多个远程的开发人员,在疫情期间,小汤山项目无疑是东华优先级最高的项目,无数的需求得到了快速的响应。
第一批医疗队员进驻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培训教室,选址在体检楼一层大厅,经过前期准备,信息中心人员和当天在场的公司人员一起动手,很快培训教室建成了。
在这里进行了很多次的一线医护、财务处、药剂科等培训,也是内援老师们系统测试、试用、建帐号,以及各厂商们临时办公地。
由此,我们实现了楼上开发、楼下培训的一体化,有什么事连电话都不用打,喊一嗓子就解决了。
每天,我常常从办公室出来,内走廊、外走廊转转问问,再看看楼下,一天的工作就心中有数了,非常高效哈。
一出办公室,就能看到这个条幅,激励着大家,也激励着我,比较遗憾的是,外援们来了又走,很多是错开的时间,最终也没能一起在这个条幅边上留个影。
B区准备验收了,硬件组忙不过来,我安排了友谊两个网络工程师过来帮忙测点。
B区电脑不多,但用了两天时间才完成安装和调试,各种缺东西、各种不具备条件,小小的护士站摆满了电脑和打印机,猜猜为什么要三个条码打印机。
上图是在小汤山时间最长的三个外援,他们是我得力的助手,在不同时期担任了软硬件组的组长,离开时又顺利的交接给小汤山信息中心的人。
至此,B区已经全部准备好了。
战备病房也要交付了,3月8日,医管中心协调了5家市属医院的8名网络工程师和小汤山硬件组、网络实施厂商、监理一起网络初验。
3月9日,我们接到上级通知,一周后启用小汤山医院,启用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境外疫情,疫情就是命令,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后面的几天,我们都是在纠结中度过的,因为施工还在收尾,还有不少工人,我们什么时候进场,从南边开病房还是北边,开几栋,交换机上架吗,AP放不放,电脑打印机装不装,装上了,会不会碰坏了,丢了?
随着工人的离场,病房护士的到位,战备病房里到处是忙碌的人们,带着各种工具的保洁、一队队运送医疗设备、物资的师傅、各厂商在调试设备,而我们,一台台电脑都是这样调试的。
开启前两天要求使用急诊留观流程,这张照片是3月13号夜里我开完会回到信息中心,找东华现场项目经理布置了配置急诊留观模块后照的,没有一个人问为什么,也没人跟我说来不及。
小汤山HIS中没有急诊留观模块,近一个月时间都在按住院病房流程准备,现在只能连夜找到其他医院使用比较成熟的模块,配置一下试试,而最终的结果非常顺利。
3月16号中午,按照要求,除医护外,所有人员撤离战备病房,傍晚时分,第一辆救护车来了,随后,一辆又一辆,医疗组在群里通报着,“客人已进入病房”,“已采集标本”,“客人已入睡”,客入们经过长途飞行和机场的辗转,到小汤山时,每人一个病房,独立卫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开启后的一周是在异常忙碌中渡过的,一方面,筛查人员安排在了9、10号楼,根据筛查的情况,不断地在调整逐步开放病区,开两栋、开四栋、开六栋……直至开十栋,我们的任务就是抢时间,赶在开病房前把所有工作完成;另一方面,各种功能、流程优化、医疗质控、信息上报、培训、报修等等需求铺天盖地而来。
几名网络实施工程师一同挤在狭小的弱电间布线。
电脑供应商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昼夜在做镜像。
这是通往战备病房的路口,自从开始筛查,保安就开始检查通行证,信息中心的人都是清洁区的蓝证,而进入战备病房,一共只有十张绿证,因此每天都要算计着,谁进谁出。
这是HIS的登录界面,希望能给医护多一分战胜疫情的动力。
这是电脑桌面,上面有信息中心报修电话,还有各种操作文档;因为境外人员大部分是夜里到医院,各种问题也是在夜里最多,因此信息中心夜间值班人员最多的时候是信息中心两人、东华两人。
小汤山医院开启后两周媒体发布会上,我们做了远程保障,第一个场景是连接到放射科,演示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第二个场景是连接到B2病区,由病区主任介绍收治情况和病房设备。
收治病人后,小汤山医院暂时封闭了,我也要求除东华外的所有厂商离场,现场只剩下小汤山信息中心团队,事实证明,小汤山自己的团队足以支撑医院的信息化。
封闭的第三周,我担心大家精神压力大,组织了团建,所谓团建,也就是集体到湖边去照了些相,大家都开心。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的向好,4月28日,小汤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于29日关闭备用,小汤山战疫圆满收官。
本文所展示的图片仅仅是我们工作的一小部分,最忙的时候是没时间照相的,借此向所有支持过我们的领导、同事、合作伙伴表达感谢,所有人的努力才成就了最后的成功。
难忘的记忆,永远的小汤山。
上一篇: 基于FHIR的互联互通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