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新闻一周回眸第494期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国内新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7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国家医疗监督信息平台,将医疗监督信息纳入平台一体化管理,对全国医疗监督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省级医疗监督信息平台,将医疗监督信息纳入平台一体化管理,加强医疗监督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医疗监督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大数据精准监督能力。省级医疗监督信息平台应当与国家医疗监督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数据资料。(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流通交易合同示范文本
近日,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流通交易合同示范文本,为有需要的经营主体提供参考。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表示,有关企业反馈,合同应用将大幅降低数据流通交易的协商成本,预计可提升30%的效率。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支持在北京、浙江、安徽等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落地一批示范文本应用场景,支持数据交易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优先将示范文本作为标准模板,进一步提高数据流通交易效率,促进数据价值释放。(国家数据局)
工信部加快大模型赋能制造业全流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分别在上海、北京等地调研人工智能工作。李乐成强调,要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底座,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要素供给。要凝练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行业应用需求和成熟解决方案,加快大模型赋能制造业全流程,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服务商。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注重共性技术研发和基础数据建设,在应用中持续迭代优化,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和产品测试等标准研制。要壮大产业发展生态,推进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新京报)
北京发布首批医疗健康可信数据空间储备项目
近日,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要素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第一批21个可信数据空间储备项目,涉及新材料、医疗健康等16个领域。其中医疗健康领域包括四个项目,分别是北京市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科研可信数据空间、公共卫生可信数据空间和北京医疗健康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大健康派)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推进“儿科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7月15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印发《上海市推进“儿科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提出,要改善全流程儿科服务。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做实预约诊疗制度,要提供诊间预约、复诊预约,鼓励开展专家团队预约模式,提升预约精准度及儿童就医便捷性;要加强智慧医院建设,鼓励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智能问诊服务,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效率;要进一步加强门诊号源管理,弹性安排医生出诊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夜门诊和周末门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
京津冀三地健康体检有了统一规范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健康体检质量控制规范》。《规范》明确了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结构质量要求、过程质量要求和结果质量要求,对资源配置、制度建设、全流程服务要求、结果量化指标等作出明确规定,适用于京津冀区域内开展健康体检服务的医疗机构。(健康报)
广东全面上线人工智能辅助影像阅片系统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基于远程医疗平台部署人工智能辅助影像阅片系统(“粤医智影”)全面上线。系统目前涵盖7项检查,免费提供给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当前,“粤医智影”涵盖CT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密度CT影像辅助检测、CT肺炎智能筛查、CT肋骨骨折智能筛查、DR肺结核智能筛查、DR四肢骨折辅助诊断以及CT冠脉钙化积分共7项检查。据了解,相比传统人工阅片平均用时30分钟,该系统依托强大算力与优化算法,可在2秒内完成阅片分析并生成结构化报告,每小时完成的阅片量相当于三甲医院150名影像科医生全天的工作量。经评估,“粤医智影”诊断准确率达到98%,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影像诊断水平和准确度,减少患者等待时间,缓解基层医生阅片压力。值得一提的是,本系统为AI生成诊断报告,仅为医疗人员提供诊疗辅助参考,不直接用于诊疗。(金羊网)
青海上线“医保影像云”全国互通
近日,青海顺利完成医保影像云部署,标志着青海医保正式具备影像云索引数据上传与影像调阅能力,成功实现全国影像检查结果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影像云试点工作启动后,青海充分依托云监管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在原有省内医疗机构影像、病历、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对照国家医保局技术规范,制定影像云索引数据操作规范,明确采集、处理、上传各环节标准,高效完成影像云部署。全面梳理医保报销涉及的X线、CT、磁共振等影像数据,同步完成放射检查类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支付限价与医保支付类别的调整,为系统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北青网)
两国三地同屏操作,仁济医院牵头完成多点协同远程机器人手术
7月1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与英国伦敦皇家马斯登医院联合开展的多点协同、跨洲远程机器人手术在上海、香港、伦敦三地同步开展,最终顺利完成。三地外科团队通过远程协作,在实验猪身上接力完成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胃切除术。本次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验证了中国手术机器人技术在远程临床应用场景中的稳定性、精准性与多地适配性,也展现了在不同国家地区间建立超远距离、高效协同机制的可能性。(解放日报)
国际新闻
印度尼西亚寻求全卫生系统的数字健康整合
印尼卫生部与飞利浦达成长期医疗系统转型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增强该国医疗系统效率,促进优质医疗服务公平可及。合作聚焦三大领域,其中数字医疗为重点之一,将整合数字技术以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系统整合及提高运营效率。双方还将加强临床能力建设与技能培养(尤其在放射科、心血管护理和介入手术领域),并建立培训中心与服务枢纽。(CHIMA编译)
HL7成立人工智能办公室助力全球健康人工智能部署
HL7国际成立新的人工智能办公室,旨在开发医疗领域可信、可解释、可互操作且可扩展的AI框架。该举措将助力全球临床、运营及研究场景的AI整合。HL7首席执行官查尔斯・贾菲博士称,AI将从根本上重塑医疗服务、评估和支付方式,HL7能推动标准驱动的AI创新。(CHIMA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