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较量,思想洗礼:那些年辩论赛的故事
2025年5月,一年一度的CHIMA大会将在福建厦门举办。作为一名医疗信息从业者,对于CHIMA大会早已是习惯和熟知了。但是当听到第四届HIT全国医信工程师辩论赛将同期举办时,内心涌起的不仅仅是激动,更是一种深深的感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我和很多人而言,辩论赛已成为CHIMA大会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关于辩论赛的故事,也大概要从2021年首届比赛讲起,它几乎改变了参加过比赛的每一个人。
从我和白老师的友谊讲起
我和白老师是因为辩论赛结识的,彼时白聃老师是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信息科主任。未见其人时,以为白老师是一位典型的苏吴之地的江南才女。见其人,方才知白老师是东北黑龙江人,十分干练,做事雷厉风行,执行力强,女中豪杰,医疗信息化界的“花木兰”。
和白老师一起比赛的记忆,大概都淡忘了,记下的就是白老师本人。辩论赛改变了我,白老师也改变了我。我们很多人都曾离开,但白老师却一直都在辩论赛舞台。第二届辩论赛,白老师是选手,第三届辩论赛白老师是大会主席。
很多人大概都记下了第三届辩论赛,白老师担任大会主席和总教练。即使在家庭和本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白老师却从未缺席过一场排练培训会议,她永远是那么热情,精神饱满。记得比赛那天,白老师一个人长达十个小时的主持,未见她有丝毫的不适。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对于一件事情能投入这般热情和精力。从这一点看,白老师是一个高尚和纯粹的人,一个对医疗信息事业由衷热爱并愿意奉献自己青春的人。
“创造者”汪老师
对安徽医信行业同道的认知,是从汪平老师开始的。
其实在参加辩论赛之前,汪老师在医疗信息行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知名度。辩论赛对于汪老师而言,只是锦上添花。但他自己却高度重视辩论赛,投入了很多精力。
好像不仅仅是辩论赛,很多CHIMA的活动,汪老师都积极参与,并且很认真很负责的协助组织,这大概是汪老师身上固有的优秀特质。
2021年首届辩论赛,汪老师和我同为选手,但并未交锋过。后来很多活动,包括安徽省辩论赛,都是他积极组织的,也因此能有机会跟他交流沟通。对很多专业问题,汪老师都能从很高的理论视角予以剖析。无论是国家协会,还是安徽省,或者六安地区协会的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并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
很多舞台都有汪老师活跃的身影,与其用“参与者”,我更想用“创造者”来形容汪老师。在医疗信息化行业,汪老师在不断地创造,为医信工程师创造舞台,创造机会。
“利他人者,众人利之”,用这句话来形容汪老师,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或者说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些年为辩论赛付出过汗水的每一个人。
台前和幕后,一年复一年。热情也许会被浇灭,但信念不会被改变。
这是对一群同频信念之人的最好描述。
等你来战
三届比赛,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奖杯和荣誉,更是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清晰规划。辩论赛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来自不同的医院、不同的企业,却因为对医疗信息化的热爱而走到一起。我们在赛场上是对手,在赛场外是朋友,更是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的战友。
更重要的是,辩论赛让我看到了医疗信息化的无限可能。无论是通过人工智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还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亦或是通过物联网实现智慧医院的建设,这些曾经在辩论赛上讨论的话题,如今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而我,也从一名单纯的选手,成长为能够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的行业推动者。
2025年5月,第四届HIT医信工程师辩论赛即将拉开帷幕。作为一名老选手,我深知这场比赛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一个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平台。无论你是初入行业的新人,还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这里都有属于你的机会。
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要参加这场比赛,我想告诉你:不要犹豫,勇敢迈出第一步。辩论赛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较量,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在这里,你将看到医疗信息化的未来,也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期待我们能在厦门辩论赛上相聚!
(仅以此文向每一个曾经为辩论赛付出过工作和汗水的工程师致敬!)
作者简介
吴坤,计算机专业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信息中心软件工程师。专业计算机程序员,国内在医疗行业积极推广IT技术的青年工程师和技术践行者,热衷于以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上一篇: 张啸:当AI叩响医疗信息化的门扉——医信人的破局之路
下一篇: 医疗大模型从小事做起(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