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探析
医院作为保障民众生命健康的关键机构,后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关乎医疗设备的运行安全,还涉及消防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层面,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日常运营构成重大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扩大,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与新机遇。因此,结合医院实际与时代需求,探索并实践一套有效的后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提升医院安全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实践至今,后勤安全管理已经引起医院足够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医院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不足、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这要求相关人员既要吸收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也要紧密结合医院实际,开展深入探索与创新。本文分析了医院后勤安全管理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助力医院后勤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1 医院后勤安全管理特点
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作为医院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其内涵丰富且特点鲜明,旨在确保医疗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安全。医院后勤安全管理涵盖了医院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医疗物资的供应管理、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安全保卫的巡逻防范等多个方面,要求医院后勤部门在确保医疗服务正常运行的同时,时刻紧绷安全之弦,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与整治,以构建安全、整洁、高效的医疗环境。医院后勤安全管理的特点:(1)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结合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2)具有持续性与动态性,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政策法规的调整而不断更新完善;(3)具有全员参与性,后勤安全管理不仅是管理层的责任,更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4)预防为主,通过加强事前预防和控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见,医院后勤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患者和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2 组织框架搭建
2.1 后勤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医院平稳运行的坚强后盾,其组织结构严谨而周密,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其组织结构通常分为4级,各级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安全管理网络。(1)安全委员会。安全委员会作为医院安全管理的决策和监督机构,由院长、副院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医院的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计划,审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监督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此外,安全委员会还负责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以及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安全管理中的各种问题。(2)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是医院后勤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安全策划、培训、检查等日常工作。安全管理部根据安全委员会确定的方针和计划,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措施,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落实;同时,负责收集和分析安全数据,为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后勤安全负责人。后勤安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向安全管理部报告并接受其指导;负责制定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及时报告和处理本部门的安全隐患和事件。(4)全体员工以及第三方服务人员。全体员工以及第三方服务人员是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履行安全职责;需要遵守医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参加安全培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报告,并积极参与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
2.2 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后勤安全管理不仅是医护人员与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更是医院持续、稳定运营的前提。安全管理责任制,实质在于通过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格局。(1)医院制定详尽的后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度应涵盖医疗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药品的储存与使用、消防设施的维护与检查以及紧急情况的应对等方面。(2)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办公室,负责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3)为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制的有效执行,医院需建立严格的考核与奖惩机制。通过定期的后勤安全管理检查、事故隐患排查以及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医院可以及时发现并优化后勤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于在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后勤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4)加强与外部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医院与当地消防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安全管理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确职责、制定规章制度、设立管理部门、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以及加强外部合作与交流等措施,有助于提升医院后勤安全管理水平,使医疗环境更加安全、可靠。
3 强化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能确保医院各项操作有章可循,规范医疗流程,减少人为失误,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健全的后勤安全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潜在风险,为医院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离不开制度管理的坚实支撑。
3.1 完善后勤安全管理制度
优化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首要任务是构建全面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这要求通过完善的制度清晰界定各级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责任个体化,营造全员协作、共同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完善的医院后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医院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策略,需从制度建设、教育培训、监督考核等多个维度综合施策,持续提升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一是,编制制度化的安全作业流程及应急预案。针对火灾、感染控制、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潜在风险,设计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并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以增强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二是,制定详尽的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讲座、专业技能训练等,提升员工的安全警觉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其熟悉各类安全设施及装备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需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医院的后勤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评估检查,迅速识别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制定奖惩制度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到后勤安全管理中,对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发现隐患的个人给予表彰,以此激发员工参与后勤安全管理的热情与创新精神。
3.2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是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医院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首先需基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医院实际运营情况,明确各类设备操作及药品耗材供应保障中的潜在风险点。通过深入调研和专业分析,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操作规程体系。规程应详细规定各项操作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以及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等,确保每项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执行方面,医院需建立健全后勤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通过定期培训、考核和演练,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其能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建立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项操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医院应注重安全操作规程的持续改进和更新,根据医疗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医院运营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规程内容,确保其始终符合后勤安全管理的政策要求和实际需要。
3.3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在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至关重要。应急预案是为应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等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能提升医院的风险应对能力。制定预案首先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队伍和职责分工,并制定工作计划;收集编制预案所需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危险源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对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将预案付诸实践的重要环节。演练前,成立演练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参演人员及其职责,并准备必要的演练物资。演练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应急响应、通信联络等环节,检验预案的执行情况和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后评估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撰写报告归档。
4 发挥信息化支撑保障作用
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整合后勤安全管理数据,实现实时监控与预警,提升管理效率与精确度。通过构建智能化综合性管理平台,医院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为医疗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体系实践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这一平台,医院能够实现对后勤安全管理的全面监控和预警,提升安全管理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为医院的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不同模块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风险分级管控。通过平台对后勤安全管理涉及区域进行科学的风险等级划分,并采用四色预警图等可视化图谱直观展示。(2)隐患排查治理。相关责任人负责医院相应区域隐患排查工作,进行周期性巡检,在平台中上报巡检结果,并跟踪监督隐患治理结果,及时对隐患进行动态清零。(3)安全监控预警。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对医院运作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4)安全培训教育。在平台内提供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和教育课程,根据医院实情设置学习计划和考核要求,周期性开展考核评价,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5)应急预案管理。分类管理应急预案并监督预案演练落实情况,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响应。(6)数据统计分析。对医院后勤安全管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形成分析报告,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在技术方案上,可采用B/S等架构,方便用户访问;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数据,通过数据备份、权限管理、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
5 结论与展望
构建科学、完善、有效的后勤安全管理体系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在实践过程中,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强化组织建设,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有效提升医院后勤安全管理水平,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勤安全保障。
未来,医院应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实情,不断优化后勤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管理,确保医院运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同时,持续加强对医护人员、相关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
来源:《中国医院》杂志2025年第3期
作者:翁振锋、昌盛、徐杨、刘玉燕
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 阮彤:基于大模型与电子病历的医疗质控指标自动化计算
下一篇: 刘洋:一院多区智慧医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