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涛:互联网医疗下精准预约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5-01-07
浏览次数:

  创建于1844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仁济医院”)是上海开埠后第一家西医医院。医院现为四院一所布局,核定床位2750张,设54个临床科室。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信息化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支撑作用。

  “信息化紧跟医院统一发展规划,以安全生产为根基,业务需求为基础,创新技术为手段,智慧发展为方向,聚行业英才,齐心协力,为公立医院‘国考’、智慧医院建设、医院高质量发展做好信息化强力支撑。”上海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郑涛谈到,近年来,医院开展了多院区一体化、互联互通、互联网医院、医技集中预约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并成为上海市首家完成医疗付费一件事的医院,提升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优化了就医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全方位推动医院数字化转型。

1.jpg

探索精准预约模式

  很长一段时间,医疗资源紧缺和分配方式的矛盾成为医疗中的核心问题,具体体现为专家号太难抢、就诊排队太长、加号规则不明确、就诊环境嘈杂等,由此导致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升级。对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出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方便患者就医。

  响应政府号召,结合院内情况,上海仁济医院借助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了互联网医疗下的精准预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预约诊疗。对此,郑涛强调:“我们开展精准预约的出发点是让专家在患者就诊前了解他们的病情,让大病、重症、急难病患者得到及时、精准的治疗,同时打通患者与专家之间交流的‘通路’,施行精细化的号源分配与管理规则,保证公平规范。”

需求探索三步走

  为了更好地推动精准预约落地,上海仁济医院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是精准加号。所有的精准预约号和原有的就医服务号都是通过一个门户进行展示,医生可以看到普通开放的专家号和精准预约号。对于精准预约的患者,医生可要求他们上传检查检验报告等资料。上传成功后,医生会在后台和企业微信收到消息提醒,在企业微信上审核患者上传的精准预约申请资料,查看患者的病情信息。

  第二步是精准看诊。如果精准预约的患者在上海仁济医院做过检查检验,医生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端的医生端精准预约审核入口,一键调阅患者在院内的所有报告,实现了统一调阅复诊患者的资料。

  第三步是精准团队。为了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上海仁济医院推出了精准团队预约,患者初诊时开具检验检查项目的报告发布后,可以由对应专病的专家团队协同完成后续治疗,由此整合了医疗资源,提升整体诊治质量和效率。

实现科学规范管理

  上海仁济医院的精准预约上线是号源按照审核步骤按需分配到所需患者受众,覆盖全院22个临床科室和百余位临床专家,目前申请患者数达到近14万人次,受益患者达到4.2万人次。

  “精准预约模式的效果和价值是通过信息化,细化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方式,制定了有效合理的号源规则。”郑涛介绍,为了保证精准预约的科学有效,上海仁济医院在项目启动之初征集了专家需求,开展了流程设计和流程确认,整个开发过程由门急诊办公室、信息中心等多部门共同配合,20多个临床科室近百名专家共同参与。经过多轮试点,上线了精准预约通道、精准预约团队通道和精准复诊通道,打通了患者端(就医服务号)、医生端(企业微信)和医院号源(HIS系统),有效配置了医疗资源,推进精准预约有效落地。

  借助精准预约模式,上海仁济医院有效降低了专家的平均看诊人次,提升了专家收治患者的比例。对此,郑涛认为:“该模式充分体现分级诊疗体系中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使专家的工作从被动应诊到主动筛选,从诊中判断到诊前评估,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提升了医疗工作价值,同时方便患者精准找到合适的专家,便捷预约目标专家,不再需要‘拼手速、拼网速’。”

  在郑涛看来,细节决定成败,在细节方面突破是小举动大收获,要考虑好怎么把流程更细化和优化。她进一步指出:“我们借助并不高深的技术方式,结合业务需求,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小改进解决大需求。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坚持实名认证,切实为患者着想,控好细节,最大程度杜绝黄牛等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谈及未来规划时,郑涛强调:“我们将充分利用互联网/5G通讯等信息技术,做好分级诊疗体系中三级医院专家的定位,进一步完善预约模式,开展医技项目集中预约、住院床位预约、手术时间预约、多学科会诊预约等工作,有效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全方位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服务‘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