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荣:数智驱动综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规划绩效部王爱荣主任,在2024中国医院质量大会——国考背景下医院绩效管理新趋势分论坛上,做了主题为《数智驱动综合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的报告。我们根据王爱荣主任发言整理形成以下文字,供读者参考。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于2005年(以下简称“申康中心”)。该中心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响应国家要求,在全国第一个探索医院管办分开改革的试点单位。
“我们在实践中,围绕‘两个责任主体’的定位,探索构建了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非行政化办医模式与出资人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王爱荣强调,绩效管理是引导和评价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工具,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创新实践,加强信息技术支撑。
一加强绩效管理工作规划
王爱荣表示:“在开展绩效管理过程中,要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形成闭环管理。”
2006年,申康中心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开始进行市级医院院长绩效考核。但是,整个绩效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国家医改方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市级医院的管理要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医改要求、国际顶尖医院的管理借鉴等作为参考,动态调整绩效管理引导方向、指标和方法。比如,申康中心于2021年构建了综合绩效管理体系(数智驱动绩效评价促进与医院日常管理深度融合),并于2022年创新构建临床专科能力评价体系(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专科能力360°评价)。到目前,申康中心的医院绩效管理的体系架构已成型。
王爱荣谈到,申康中心绩效管理体系架构的引导方向是坚持公益性、保持高效率、调动积极性、发展可持续。它又细分为外部绩效管理和内部绩效管理,前者包括院长绩效、专科绩效和病种绩效,后者主要是指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
二创新绩效管理考核体系
在推进绩效管理实践中,申康中心采用院长绩效考核、专科绩效评价、病种绩效管理和综合绩效管理等方式,构建了完善的市属公立医院考核体系。
自2006年起,申康中心连续18年实施三级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考核,按照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与内在运营规律,选取23项定量指标构建以公益性为核心、注重运行绩效的指标体系,面向市级医院公布、反馈,直接作为院长年度绩效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年度工资总额预算核定的重要依据,由此正确引导公立医院办医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专科绩效评价方面,申康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完善了“医院绩效-专科绩效-病种绩效”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了解专科发展情况、优化学科布局,全力打造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形成学科、专科尖峰,同时针对专科薄弱环节,强化“补短板”,推动市级医院整体专科水平再上新台阶;促进医院整体专科能力提升,为百姓提供更高服务、更优品质的临床专科服务。对此,王爱荣强调:“在专科评价方面,我们优化了评价方法,完善了评价指标,拓展了评价对象,对标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及评估手册,依靠专家,服务临床,实现临床和管理协力,以评促进。”
申康中心持续推进病种绩效评价,不断推动业财融合,设立专科运营助理,开展病种成本核算及病种费用监测,2013年起开展同一病种院际间比较分析,最初设定了8个病种,到2023年共有322个病种。中心全面推进了24+2+1个病种(24个恶性肿瘤+脑卒中+胸痛+重症)规范诊疗评估指标遴选和评估分析工作,完成24个试点瘤种与肿瘤舒缓治疗的SOP和结构化电子病历文本,创建了以患者为中心、一门式、全疾病周期管理的肿瘤病人综合诊疗创新服务体系。
三搭建数据支撑平台
在综合绩效评价方面,申康中心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制定了一套工作机制,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形成合力,从制度层面指导市级医院建立了综合绩效管理体系,明确统一指标必须是同一定义、统一公示和同一数据来源,推动医院内部多部门协同联动,明确分工和流程。“申康中心内部各信息平台全部打通,也要求市级医院院内信息系统全部打通,指标体系全锁定,不同系统内的同一指标必须是一个同样的数据结果。”王爱荣介绍,申康中心以信息化为支撑,采取“一网统管、一屏观医”的方式,全面多维开展绩效评价促进,建立了中心端+医院端+业务融合模式,由绩效考核评价转向了智慧化综合绩效管理,包括:后勤运维评价与促进平台、医用设备评价与促进平台、财务运营分析评价与促进平台、医疗质量评价与促进平台、临床研究评价与促进平台等,全方位保障绩效管理的科学高效。
申康中心根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绩效管理工作,中心借助信息系统,不断加强数据治理,夯实数据质量,打通数据壁垒,联通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助力医院数字化建设,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当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内涵建设、加强内控管理和严控运行成本。“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强化功能定位,聚焦发展难题,利用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提升临床服务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王爱荣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