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卫生健康局:拓展远程会诊服务 加强“互联网+健康”创新做法

发布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

  2023年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各医疗机构踊跃提交案例。CHIMA将组织专家对案例进行评选,入选典型案例将在CHIMA 2023大会路演并获颁证书。

1项目简介

  “十四五”规划对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建设“互联网+健康”。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卫生健康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健康”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统一的软件标准规范,在对接平台时存在技术壁垒;二是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尚无法互联互通、不能进行资源共享;三是乡镇(社区)人员不足,所患疾病无法得到精准化健康服务;四是远程医疗服务对基层信息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2建设与开发

  (1)搭建患者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电子病历或者纸质病历归档,在保障安全及隐私的措施下实现各级医院间患者病案相互调阅。在医疗网络部署前置服务器,实时采集需要远程会诊或者远程查房患者的信息,使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可以获得大医院的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条件好的单位,实现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实现远程查房、远程影像诊断和远程多学科疑难病会诊。

  (2)建立分级诊疗管理流程。以远程医疗服务为抓手建立分级诊疗评估机制,即患者提出转诊转院后医院通过远程会诊、多学科会诊进行评估,依据评估意见决定是否转诊转院。转诊患者通过网上绿色通道实现就诊预约和床位预订。将出院患者诊治信息传递至签约医生桌面,由签约医生开展院后治疗及随访。探讨与医保的联动机制,完善参保群众的转诊转院机制。

  (3)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利用省远程医学中心影像诊断分中心、病理诊断分中心的省级专家资源,培训县级医院的影像、病理技师,将需要专家会诊的检查图像通过远程医疗网络上传至诊断中心,由省级专家出具影像、病理诊断报告,下沉省级优势医疗资源。在县级医院建立面向乡镇(社区)的区域影像、心电诊断中心,弥补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员不足,提升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诊断准确率。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将提升医联体内检查诊断的同质化水平。

  (4)远程重症监护。建立远程重症监护信息平台,实时监测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通过远程查房将专家服务至患者床旁,减少患者的转诊转院,增加患者优质医疗服务的获得感。

  (5)为患者提供多种签约方式。通过联网的各级医院的医生资源建立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护理师、临床药师以及健康管理师为主的签约模式,开展远程健康咨询、远程护理、远程药师指导工作,使大众能够获得所患疾病的精准化健康服务。

  (6)建立互联网健康监测系统。在乡镇(社区)及村卫生室建立互联网穿戴式设备服务站,实时监测群众健康信息,及时引导群众改善生活习惯,开展居家养老健康监测信息服务。为每个需要健康服务的群众建立移动端健康管家,实现网上的医患互动。并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开展疾病随访、健康干预、健康宣教等工作,实现贯穿全生命周期连续健康服务。

  (7)远程教育和培训。定期开展面向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远程培训,通过疑难病例讨论、手术观摩、手术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面向大众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大众防病知识。

3产品描述

  (1)建设远程会诊专线。利用省远程会诊网络、电子政务外网、现有各地网络线路及网络运营商的线路资源,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会诊专线联网。

  (2)建设电子病历共享、分级诊疗流程系统。通过电子病历实现信息共享,未应用电子病历或电子病历不完善的单位,实现纸质病历数字化处理,使新型冠状肺炎病例患者病历互联互通。开展网上问诊服务,建立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护理师、临床药师以及健康管理师为主的线上疫情症状问诊模式。

  (3)为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提供互联网+健康服务。建立省、市级医院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新冠患者诊断中心,县级医院建立区域影像、心电诊断中心以及区域检验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提供住户随访、病症表现咨询、健康监测等互联网+服务。利用移动端为医生提供互联网服务助手。为患者建立健康管家,如预约诊疗、健康干预、健康科普、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服务。

4应用效果

  远程会诊的开展,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极大的方便了基层患者就医治病,让患者不用远途奔波就能得到省级专家的诊治,享受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服务,为患者节约看病时间和往返费用,避免了路途奔波,为疾病的诊治赢得了宝贵的就诊时间。同时,远程医疗的开通,为医院开展技术指导和疑难问题解答打开了便捷、高效之门,大大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为更好地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造福于患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县自2018年开展远程会诊工作以来,14家公立医疗机构和2家民营医疗机构已搭建完成并运行,覆盖人群48万人;目前,共完成远程会诊300余例,预约人次50余例,会诊量逐年递增,基层医院对远程会诊的需求逐步上升。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吴学君主任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我县桃墟镇卫生院的两名患者诊断病情,会诊现场,由患者及主治医生作病情介绍,通过系统共享病历、影像、检验等医学资料,接着通过视频终端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吴主任就患者的病情,“面对面”的与患者及其主治医生进行讨论分析,做详细解答并给出最佳治疗方案;整个远程会诊持续40余分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患者节省了去省级医院就诊来回奔波的时间和费用。远程会诊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使病人享受到权威专家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患者节约了看病时间和往返费用,赢得了宝贵的就诊时间。通过和专家的深入交流,不仅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使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5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远程医疗的诊断准确率,节省患者的就诊时间,我县在远程会诊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分级诊疗的服务功能,积极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依托县级医疗机构实现线上首诊、慢病复诊等功能,缩短了患者的就诊周期,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龙头医院主导,向县区级医院,业务能力薄弱的基层,社区医院和私营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上下级医院协议合作,公立医院的会诊平台客户来源于基层医疗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背景建立更加紧密的横向协作和纵向联合,盘活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提高县乡医生远程协作和知识交流频率,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医疗机构长远发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基层首诊意愿,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达到共赢。

  远程会诊模式在提高会诊服务的时效性和可及性、扩大会诊优质服务范围、提升县乡远程会诊服务利用效率、降低会诊实施成本、增进县乡医生临床诊疗服务协作等方面的作用立竿见影。长期的会诊教学将会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具有实质性作用,进而提高农村患者的基层首诊意愿,形成“正三角”有序就医格局,有利于减少我国不必要的医保支出,维持财政平衡,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申报单位:

  蒙阴县卫生健康局

  案例技术方向:

  互联网+

  案例业务领域:

  远程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