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素珍: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践

发布时间:2023-04-11
浏览次数: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 提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如何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以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成为当前医院信息从业者的重要命题,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些医院信息工作者面对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动力不足和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面对一波波的技术浪潮,如何判断新兴技术对自身业务的价值?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科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对业务的理解

  我们深入评估医院信息化水平和发展现况,详细制定智慧医院建设规划。根据《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制定我院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明确智慧医院建设总目标和分目标,找出现有医院建设现况与目标间差距,按照建设内容或事项的“轻重缓急”逐步推进。

  我院信息化建设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患者服务,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候诊提醒、院内导航、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划价缴费、健康教育等服务,努力做到“四个减少”,即患者往返医院次数减少、在医院内的重复排队减少、门诊全程候诊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减少,使就医流程更便捷、服务更高效;二是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管理者能够通过利用丰富的过程数据来改进管理流程和进行相关的预测,实现医院临床业务与管理部门运行数据的整合、分析与应用,对全流程医疗质量做到智能监测,提升医疗服务的基础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等;三是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科研工作者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建立相关的疾病模型,服务于患者和社会。我们根据本院情况,有目标、有策略、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分阶段建设系统:一期完成基础系统建设如HIS、LIS、EMR等系统;二期完成数据共享,临床路径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监测等;三期完成数据应用如静脉配置管理PIVAS等,提高医疗质量。不断充实信息科的工作内容,使相关投资切实与医院战略、经营现状改进及部门定位巩固结合在一起。

  2自主可控的技术研发

  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主要有购买、自行开发以及合作开发等。受医院规模及技术能力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医院均采用购买模式,即医院购买软硬件产品,供应商负责开发、实施和集成。笔者所在医院是县市级二甲医院,我们看到市面上有很多专门做医院信息服务的公司,对于业务成熟的医院,在自身业务体系中将一部分非核心并且相对稳定的需求,交由外包公司来实现,是完全可以的。医院只需与外包对接的人将需求和相关限制条件沟通到位,以达到相应要求即可。

  但是对于一些基层医院来说,需通过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的特色和竞争做好合理的建设,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差异化投入,抓住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实现后发制人,弯道超车。信息技术会制约着目标的实现。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对需求的变更和功能的增加是正常的事,外包公司会要求针对每个变更都进行详细分析并报出费用价格,以确保外包公司的利益。对于基层医院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仅费时、费力、费钱,得到的结果还是非常不满的。对于基层医院信息人来说都是一部血泪史。

  笔者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了自己的开发团队,以HIS系统为核心,从早期的收费功能到现在的智慧医疗,以政策为导向,每次技术上的升级,都是基于现存的业务问题去规划的。面对新的业务需求,我的理解是规划太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导致产品迭代变慢。我们看到在大部分的医院中,基本都是围绕业务流程,做技术面的研发和管理,在业务到达间歇性的平缓期,才会考虑技术建设的投入。面对新技术的挑战,我自己的做法是,尽量抽象,让业务灵活可扩展。避免一些新技术认知上的盲区。技术升级不仅仅是技术的事,而是应该跟业务契合。毕竟,医院的成功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3工程师的“破茧”思考

  好友李顺海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某同事负责开发一个系统,他对这个系统做了谨慎的调研和认真的思考,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开发成功时,他邀请各个部门的相关同事做发布评审,如果大家没什么意见就发布,在医院范围统一推广使用。

  结果在这个发布会上,几乎所有部门的同事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虽然这个功能是我们需要的,但是那个特性却是不能接受的,我们以往不是这样的.....

  最糟糕的是,不同部门的这个功能和那个特性又几乎不相同。最终讨论的结果是,系统不能发布推广,需要重新设计。

  这个同事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尝试满足所有部门的不同需求,最终发现无法满足这些功能需求,于是辞职了......

  他离职后,一次会议上我们又讨论起这个项目为什么会失败,其中齐鲁医院王磊主任的话印象深刻,大意是:如果你对自己要开发的业务领域没有清晰的定义和边界,而仅仅跟着所谓的需求不断开发功能,那么一旦需求来自多个方面,就会产生需求冲突,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后的功能也会发生冲突,各种困难重重。工程师只有跑路了。

  从工程师到系统架构师需要一个成长的思维,所谓的成长,就是遇到多少困难,解决多少问题。我们在职场中,有些小伙伴具有5年的工作经验,实质是一年的工作经验复制粘贴了五次。我的建议是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在做事情上主动跨出边界,承担更大的责任。很多技术伙伴也会遇到这样的契机,上级让你承担临时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涉及一些跨部门合作和推动,很费精力,有些伙伴觉得影响到自己的技术发展,担心负责不擅长的领域,个人价值发挥不出来。不想纠结于一些外部的协同和内部协调的琐事,还有一些伙伴觉得自己又没有得到正式的授权,担心增加工作量,而产出并不受重视。还有人会觉得这是在PUA自己,给活不给权,挖坑给自己跳。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机会,横向协调和协同是工作的基本能力,当观点越多,信息越全面时,你就越能辨别是非,判断出对方的需求有没有道理。切莫一个人胡思乱想,学会借助周围人的力量帮助你走出思维牢笼。即便作为架构师,没有横向的协作能力和沟通力,大概率是做不好系统架构师工作的。

  4小结

  由于医疗业务的连续性和采购流程的复杂性,医院信息平台完成采购、更新和替换成本非常高,信息系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供应商的后续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医院的后续发展。我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通过自主研发、项目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高效配合的工作方式,打破当前开发和运维在工作中无形的“壁垒”,可以为基层医院信息化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虽然我们都是基层医院信息工作者,但是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30411171709.jpg

  魏素珍,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带领团队开发本院HIS系统、互联网医院等平台建设,通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四级评级,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完成医共体信息平台系统,实现区域平台内10家卫生院的信息互联互通,完成业务协同,所在团队获得温州市医学会优秀团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