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DRG融入医院管理日常

发布时间:2022-08-04
浏览次数:

  2022年是《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作为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将DRG管理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领导组;成立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医保、药学、医工、物流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临床管理小组。医院通过医保MDT管理,把DRG与医院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相融合,探索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医保精细化管理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与病案管理融合,加强首页质控

  住院病案涵盖患者住院诊疗的全过程,是医疗活动的记录,病案首页则是浓缩了病案精华的结构化数据表单。DRG分组所需的绝大部分数据都来自病案首页。为了加强病案首页质控,今年,医院修订了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案归档时限,严格落实对优秀病历和不合格病历的奖惩制度。

  2021年底,医院上线运行DRG智慧系统。院内DRG智慧系统以信息化方式串联病案首页采集、质控、审核、预分组、结算上报等环节;对在院数据可进行检测、预测分组以及费用提醒、管控预警;对出院数据按不同维度进行费用、医疗服务能力等指标的分析,锚定超支科室、医疗组,定位重点问题。

  病案首页在上传前,都会利用DRG智慧系统,按照DRG分组规则进行预测及审核,及时调整问题病案,不断提高病案的规范性及DRG入组的准确性。

  与临床管理融合,实现提质增效

  在实施DRG改革中,医院按DRG相关指标,通过对病组结构、优势学科等历史数据的测算及分析,为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数据支撑,为推进医院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同时,医院在临床路径跟踪管理、保障质量与安全、降本提质增效等方面加强管理。利用DRG智慧系统,临床管理手段就不再仅限于事后处罚,而是向事前提醒、事中监管和事后分析延伸。

  DRG下的医保精细化管理,要求医院积极推动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由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优化诊疗方案,不断优化临床用药结构,坚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医院不断细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实施方案,开展DDDs(用药频度)专项督查。通过这些做法,今年1—5月,医院抗菌药物DDDs较去年同期下降26.4%。

  与服务流程融合,提高诊疗效率

  日间手术是一种快捷、经济、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医院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推行日间手术,加快了医院床位周转率,提高了运营效率。今年1—5月,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同比提升9.2%。

  医院实行“预住院”模式,针对病情相对稳定且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在门诊先开展必要的院前检查,院前准备完毕后及时安排住院。患者入院前产生的必要的院前检查费用纳入住院费用并享受医保报销政策。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医院推行以DRG为导向的管理机制,优化病种结构,提升病种质量,做到重点病种救治提质、特色病种救治做精、危急重症综合救治能力提升。根据专科收治能力和业务规模、运行绩效等,医院动态调整病区设置,优化专科布局和资源配置。同时,强化三、四级手术考核,定期通报科室及个人三、四级手术开展情况,并与科室目标管理考核、个人薪酬绩效等挂钩。

  与成本管理融合,合理配置资源

  在DRG支付改革下,医院成本管控的目标聚焦于支付标准,重点考虑如何将诊疗成本控制在支付标准范围之内,从“增收入”转向“降成本”。

  医院严格把好临采耗材采购关,加强对高值耗材使用的监管。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各科室首选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耗材和经过谈判议价的高值耗材;持续降低不计价低值耗材成本。

  为使临床医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更稳定的时间投入医教研工作,医院设立“周三无会日”模式,减轻临床人员的会务和事务负荷。医院建立行政与临床“结对联络制”,帮助临床科室解决行政管理相关需求,弥补其对行政流程不熟悉的短板。医院建立科主任(护士长)例会制,按月轮流召开科主任座谈会、护士长座谈会,搭建院科两级沟通平台,通过沟通摆问题、议实事、谋发展。

  与绩效管理融合,实现正向激励

  医保支付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和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医院及时转变运营理念,推行以DRG为导向的管理机制,提升效率,控制成本,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益,助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随着合肥市DRG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各项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成效初显。

  结合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导向,医院将CMI(病例组合指数)纳入院内DRG激励约束机制,把奖罚落实到病区、治疗组、个人,激励每一位临床医生主动控费、合理诊疗,提升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DRG与绩效管理的融合,医院绩效分配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效率优先”。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5月医院药耗占比下降6.8%,平均住院日下降10%,次均费用下降15%,CMI提升2%,院内各项DRG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医保补偿水平不断提高。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