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天津:首家中医“医联体”落户和平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发布时间:2015-03-26
浏览次数:
  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能遇到大医院的专家坐诊,如需转诊医院信息也能及时互通。近期,和平区的居民就将“尝鲜”享受这样的就医体验。和平区继去年与医科大学总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后,昨天又与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署“医联体”战略合作协议。
  3月19日,和平区政府与中医一附院签署协议共建本市首家中医“医疗联合体”。这是继与医大总医院合作之后,和平区再次与市级医院建立多领域合作关系。“市民对简便、经济的中医治疗有着大量需求,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中医一附院将派出一批中医高级医生到和平区基层机构就诊,将中医资源从大医院引向基层。”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窦双祥介绍。此次,“和平区—中医一附院医联体”包括8家医疗机构,即中医一附院与和平中医医院及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期将首先在和平区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优化方案、探索经验后,到今年下半年,和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可实现‘医联体’的全覆盖。”和平区卫生局局长李广靖表示。
  “和平区—中医一附院医联体”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双向转诊机制。首诊在社区,如遇疑难杂症可快速转诊到大医院,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相应承接大医院治疗后的康复性等治疗,这就是双向转诊机制。二是发挥中医一附院技术优势,拓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推动和平区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三是拓展中医人才培养渠道。发挥中医一附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作用,定向培养中医专业应届毕业生。四是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和平区中、初级中医技术人员定期到中医一附院进行定制式培训,为社区医生提供专业的继续教育和短期进修学习的支持。最后是建立保障机制。和平区制定年度医疗任务、总体考核评估,并做好经费及政策保障。
  “我认为和平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经贸基础、小洋楼文化、文教卫生三方面。”和平区区委书记薛新立说,和平区将借“医联体”合作进一步提升辖区内优质医疗机构,逐步呈现区域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分级负责、一体化运行的医疗服务格局,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提供中医健康服务。利用和平区经验,全市十一家医院将陆续建立“医联体”。“结合和平‘医联体’经验,进一步贯彻医改,我们将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进而为分级诊疗模式打下基础。”窦双祥介绍,包括医大总医院、中医一附属医院在内,本市还将在和平区、河西区的十一家医院建立“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