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咸阳:建市级智慧医疗云平台

发布时间:2015-03-18
浏览次数:
  3月11日,咸阳市卫生局召开了2015年全市卫生工作会,会上部署了今年医疗卫生领域的目标,将全面铺开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订全市分级诊疗实施意见,建设市级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推动市县级医疗机构系统接口和用卡环境改造,预计将发放居民健康卡380万张,实现市县级医院持卡就医。

  旬邑新农合“一卡通”试点成功

  去年全市11个县(市)均被列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由全面启动转入全面深化新阶段。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意见出台,由调研准备转入试点运行新阶段。新农合基金运行有序,参合率保持99.8%高位运行,22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建成市县镇村、定点医疗机构全面联网运行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市级新农合门户网站投入运行,支付方式改革成效明显,招标选定大病商业保险机构,旬邑县新农合“一卡通”试点取得成功经验。

  在咸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延伸拓展,药品零差率销售直接让利群众8530.22万元,全市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基本建成,在29家民营医疗机构试点药品“三统一”,县级公立医院药企自主招标顺利完成。“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在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在礼泉、武功、泾阳县级医院试点,6.5万余名患者受益。

  全市医疗机构诊疗2033.6万人

  市卫生局局长上官亚强介绍,去年咸阳编制完成了全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总投资9388万元的188个惠民便民实事项目顺利实施,医疗集团、医疗联合体组建和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工作成果丰硕,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重点专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2033.6万人次,公共卫生项目任务全面完成,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此外,去年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基本实现社区、镇村人口全覆盖。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效明显,疾控工作有力有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泾阳县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而且联合六部门出台咸阳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和细则,并在全省率先实施。重新规范全市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职业病体检和诊断机构监督检查覆盖率均达100%。深入开展医疗机构清理整顿和打击非法无证行医专项行动,处理325所,取缔134所,打击取缔非法无证行医黑诊所123家,对6家发生严重问题的三级医院处罚或记分。

  破除以药养医新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在咸阳卫生工作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上官亚强称,咸阳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力度还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存在以一般性部署、常规性工作代替攻坚性改革的现象,财政补偿机制落实不到位,破除以药养医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高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引进的有效机制,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面临能力瓶颈和体制机制的双重制约,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基层人才匮乏、服务能力不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缺乏制度保障,“大医院人满为患、盲目扩张,医务人员、患者上流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医疗服务质量仍然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去年,咸阳重医疗、轻预防的思维定势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粗放、质量不高、“缺斤少两”、经费拨付不及时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生态、社会、文化等制约大卫生格局的环境因素增多,纵向与横向的大卫生专业、部门联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2015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500元

  市区三医院铺开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咸阳将全面铺开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按照市政府《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全面铺开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上官亚强强调,长武县要充分利用省上1000万专项资金和市县财政配套资金,2015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公立医院改革任务,加快综合监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保障支撑六大体系建设步伐,2015年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2016年试点收尾之年推出经验。

  鼓励医师到村镇社区多点执业

  今年,咸阳还将制订全市分级诊疗实施意见,在长武县开展分级诊疗试点,综合运用资源下沉、医保支付、价格杠杆等措施,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逐步使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实现群众安全、有效、方便、廉价、连续就医。

  另外,还将制定医疗机构诊疗目录,建立市级大医院、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合理、协作有序新机制。调整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有力保障。严格落实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从严控制医疗机构盲目无序扩张。建立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体系。完善药品配送企业监管措施,加快建立中标药企公开竞价机制。把强基层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首要任务,组建以集团化、托管式、技术协作式为主要形式的医联体和医疗集团,推动实现医联体和医疗集团内“管理支持、技术扶持、双向转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的深度融合。

  鼓励、支持、规范社会办医和医师到村镇社区多点执业。继续大力推进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镇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深化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开展省级示范镇卫生院创建,推进新建社区和移民新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市县级医院对口支援镇村社区医疗机构力度。

  全面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

  今年,咸阳新农合的筹资标准提高到500元(政府补助400元、个人缴费100元),及时足额落实地方政府补助资金,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适当优化调整补偿方案,健全完善基金风险预警机制,既要防止基金沉淀过多,又要规避基金透支风险,充分发挥基金最大效益。全面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加快推进新农合与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无缝衔接。将符合条件的镇村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进一步规范门诊统筹运行管理,拓展受益面,逐步扩大门诊特殊慢病的病种、报销范围和补助限额。继续深入开展“四合理”检查活动,强化基金运行监管,从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扩大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覆盖范围,实现全市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网上结算全覆盖。

  推进高耗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

  上官亚强介绍,今年健全完善市县级层面药品制度,坚持药品“三统一”方向不变,坚持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不变,保障专项补助经费落实。开展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推进高耗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严格绩效考核,不断提升配送率、配备率、使用率。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积极调整用药结构,确保基本药物品规数和销售额占比达标,实现与基层用药衔接,做好常见病、慢性病、常用低价和儿童用药供应保障工作。

  加快县医院血液透析室建设

  今年,市卫生局将重点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引进技术人才,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疾病防控和疑难危重症病人救治能力。加快县医院血液透析室、县中医院专科专病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加强二级以上医院院前急救和儿科、妇产科、慢性病科建设,支持康复、口腔、精神卫生等专科医院发展。继续坚持项目建设向基层、向一线倾斜,着力打牢医疗卫生服务的硬件基础。投资14779万元完成乾县中医院、彬县县医院建设项目。投资3565万元完成市疾控中心、三原县疾控中心、长武县妇幼院、旬邑县妇幼院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投资3640万元完成10个镇卫生院、15个镇卫生院周转宿舍、389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建市级智慧医疗云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咸阳今年将建市级智慧医疗云平台,覆盖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省市县镇村五级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医疗协同、智慧决策,实现全市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集约化、互联网化和智慧化。

  2015年预计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开展市级智慧医疗云平台集中建设,完成13家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并与市级平台对接。建设市级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推动市、县级医疗机构系统接口和用卡环境改造,预计发放居民健康卡380万张,实现市、县级医院持卡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