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将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14-11-28
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换一家医院,就要带着曾经的病历和一大堆检查化验单,再买新的病历,甚至之前做过的检查,也要重新再做。患者个人病历信息成了带不走的数据,医院与医院之间难以实现互通互联。看病麻烦不说,重复检查更是“劳民伤财”。
近日,海南省卫生计生委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召开。记者获悉,海南省将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为省内居民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健康服务。不久的将来,作为海南居民的你看病时,只要带上自己的居民健康卡,医生诊疗就不用再询问你之前的病史。所有与你相关的诊疗和检查信息都只需要刷下卡就能显示……
信息系统 “各自为政”形成“篱笆墙”
“全省医院几乎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各式各样,甚至一家医院里就存在几十个系统,犹如信息孤岛。医院与医院、医院与主管部门都难以实现患者和管理信息互通。”海南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称,今年7月,海南省级卫生和计生系统合并成立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但两方独立运行不同的信息系统,信息被割断形成“篱笆墙”。
据省卫计委副主任胡达吉介绍,目前,海南卫生计生系统运行着多种独立的信息系统,比如原计生系统的“金人工程”,原卫生系统的新农合管理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健康管理采集系统等。此外,海南部分医院还拥有独立医院管理系统,没有实现全省统一,病患信息难以实现共享。“例如,对于孕妇的地中海贫血筛查,曾经卫生部门在做,计生部门也在做,同样的一项筛查,却要两套人马,浪费人力物力,也给患者造成不便。”胡达吉说。
打破信息化屏障
实现信息“漫游”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要求,至“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安全互联;以区域为重点完成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实现试点地区互联互通;结合地方实际,合理构建四级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基本覆盖80%的省份、70%的地市以及50%的县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全覆盖;在试点地区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
“十三五”时期,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整合共享;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四级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全国实现“一卡通”。
对于患者而言,未来持有一张居民健康卡,不仅可以省内通用,还可以全国“漫游”,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各个医院或享受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中都可以刷卡即知。
目前,海南省卫生和计生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距国家要求还存在差距,亟待提升。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不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离散,标准化程度低,重大信息化项目的统筹监管等制度不完善,是目前海南卫生计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屏障。
提升服务水平
建设“大健康”、“大医疗”
“什么时候该打预防针了?给你接诊的医生水平如何?各种诊疗价格多少?我们希望通过全省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给老百姓提供全面的卫生和计生服务,并让卫生和计生服务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服务来倒逼管理提高。”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韩英伟说。
下一步,省卫生计生委将继续推进互联互通,使省内各级医院院内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级各类系统与省平台互联互通、省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省农合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省平台与其他相关部门系统互联互通。
通过共享互联互通的系统,归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医院电子病历。面向公众提供健康服务、面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信息服务、推进业务协同应用面向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一旦系统建设完成,并实现互联互通,可以推进居民健康卡的建设,实现健康卡在全医疗过程的‘医卡通’,主要用于居民身份识别、基础健康信息存储、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费用结算和金融服务等应用。”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称,这也是原省卫生厅与原省计生委合并后,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的一次大的融合。此外,居民健康卡将来还可以代替居民二代身份证,依托全员人口信息库,实现独生子女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二孩生育证、计划生育服务证等证件电子化管理,便于群众办事。
“建设‘大健康’、‘大医疗’,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及决策的支持,包括居民健康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为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及相关的机构提供数据分析,这是全省人口健康信息建设的目标。”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说。
近日,海南省卫生计生委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召开。记者获悉,海南省将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为省内居民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健康服务。不久的将来,作为海南居民的你看病时,只要带上自己的居民健康卡,医生诊疗就不用再询问你之前的病史。所有与你相关的诊疗和检查信息都只需要刷下卡就能显示……
信息系统 “各自为政”形成“篱笆墙”
“全省医院几乎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各式各样,甚至一家医院里就存在几十个系统,犹如信息孤岛。医院与医院、医院与主管部门都难以实现患者和管理信息互通。”海南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称,今年7月,海南省级卫生和计生系统合并成立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但两方独立运行不同的信息系统,信息被割断形成“篱笆墙”。
据省卫计委副主任胡达吉介绍,目前,海南卫生计生系统运行着多种独立的信息系统,比如原计生系统的“金人工程”,原卫生系统的新农合管理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健康管理采集系统等。此外,海南部分医院还拥有独立医院管理系统,没有实现全省统一,病患信息难以实现共享。“例如,对于孕妇的地中海贫血筛查,曾经卫生部门在做,计生部门也在做,同样的一项筛查,却要两套人马,浪费人力物力,也给患者造成不便。”胡达吉说。
打破信息化屏障
实现信息“漫游”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要求,至“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的信息网络安全互联;以区域为重点完成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实现试点地区互联互通;结合地方实际,合理构建四级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基本覆盖80%的省份、70%的地市以及50%的县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全覆盖;在试点地区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
“十三五”时期,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整合共享;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四级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全国实现“一卡通”。
对于患者而言,未来持有一张居民健康卡,不仅可以省内通用,还可以全国“漫游”,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各个医院或享受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中都可以刷卡即知。
目前,海南省卫生和计生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距国家要求还存在差距,亟待提升。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不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离散,标准化程度低,重大信息化项目的统筹监管等制度不完善,是目前海南卫生计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屏障。
提升服务水平
建设“大健康”、“大医疗”
“什么时候该打预防针了?给你接诊的医生水平如何?各种诊疗价格多少?我们希望通过全省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给老百姓提供全面的卫生和计生服务,并让卫生和计生服务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服务来倒逼管理提高。”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韩英伟说。
下一步,省卫生计生委将继续推进互联互通,使省内各级医院院内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级各类系统与省平台互联互通、省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省农合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省平台与其他相关部门系统互联互通。
通过共享互联互通的系统,归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医院电子病历。面向公众提供健康服务、面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信息服务、推进业务协同应用面向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一旦系统建设完成,并实现互联互通,可以推进居民健康卡的建设,实现健康卡在全医疗过程的‘医卡通’,主要用于居民身份识别、基础健康信息存储、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费用结算和金融服务等应用。”省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称,这也是原省卫生厅与原省计生委合并后,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的一次大的融合。此外,居民健康卡将来还可以代替居民二代身份证,依托全员人口信息库,实现独生子女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二孩生育证、计划生育服务证等证件电子化管理,便于群众办事。
“建设‘大健康’、‘大医疗’,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及决策的支持,包括居民健康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为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及相关的机构提供数据分析,这是全省人口健康信息建设的目标。”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