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出台系列文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或推广社区首诊双向转诊
新一轮314个幸福社区已开始创建
根据《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监督工作计划》,下月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树坚带队,实地视察了荔湾区逢源街耀华社区、昌华街西关大屋社区开展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的情况,并在随后召开了座谈会。
庄悦群在汇报时说,广州自去年10月份起开展幸福社区创建工作,至今年6月第一批26个试点社区已全部完成试点任务,新一轮314个社区的创建工作已于今年7月启动,要求于2014年2月前完成。最终到2015年,全市50%城市社区创建成为幸福社区。市区两级财政将为每个创建社区一次性提供30万元的创建工作经费。
正起草文件解决提高居委会人员待遇
庄悦群在回答人大代表的提问时说:这些经费将由居委根据大多数社区居民的意愿和需要,专项用于改善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管理设施,加强社区硬件建设上。“在总结上一轮试点时,我们发现,居民对社区医疗需求量巨大”,庄悦群说,有鉴于此,新一轮的幸福社区创建工作中,将把财政资源优先向社区医疗倾斜。
他还具体透露,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政府研究室分别起草了《关于提高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1+3”政策文件,“推广全科医生、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均囊括在内”,希望藉此解决长期制约基层医疗发展的突出问题。
此外,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提案要求,市民政局正起草制定《广州市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力求解决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普遍反映的待遇偏低问题。
人大代表呼吁为居委会减负
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丛翠玲爆料:前段我们去基层调研,有居委反映,上个月光应付各种创建材料都交了200多份,这个月又有一个大检查,疲于应付。这样下来,社区哪还有多少精力真正用来创建幸福社区?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回应道:幸福社区创建中不需要交太多材料,对各社区创建效果,主要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实地走访及与居民聊天形式收集满意度等形式。
“上面千跟线,最终都归到基层居委了。”庄悦群接过话头称,在幸福社区创建中已最大程度地整合了一些其他创建活动,比如智慧社区创建活动。接下来,在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中,社区行政职能将主要由服务站来承担,以此来给居委减负。
焦点问答
条件好社区反而有补贴
会否造成新的不公平?
沈莹(市人大代表):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种条件比较成熟的社区,在全市大概有多少?
李伟光(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比较成熟的社区,大概占了全市社区总数的10%左右。
沈莹:现在创建的社区,普遍是条件比较成熟的社区,政府补贴30万元资金。这相当于是全体纳税人的钱来补贴少数社区。而那些条件稍微差点的,因没有纳入创建范畴,而享受不到财政补贴,会否造成社区间的不公平?
李伟光:即使到2015年,50%社区完成创建幸福社区后,相信后面依然会有财政投入。
吴树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要注重创建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大对基础差社区的关注和投入,让更多居民受惠。
上一篇: 深圳远程会诊中心年底启用 全球专家会诊
下一篇: 2013年江西省医学信息学术会在九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