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医信工程师为什么要有原理性思维?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次数:

  任何人,不管从事任何工作,弄懂底层原理非常重要。评价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其中一个很直观的标准是,能否掌握知识原理,面对问题能否举一反三,根据具体问题能否有针对性地解决。对于医信工程师而言,掌握一些跟工作相关的原理非常重要。首先,医信工程师的工作内容非常繁杂,从拉网线、修电脑到码代码、搞运维,基本上跟信息化相关的内容都会涉及到,而且还有很多跟临床医疗以及医院管理相关的内容;其次,绝大多数医院信息部门基本都没有实现专人专岗,意味着医信工程师要在多个岗位间交叉,这就使得医信工作难度更大了;最后,医疗行业当前正经历各种变革,信息化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理念、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医信工程师必须要掌握好变化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

陷入思维误区

  医信工程师很容易陷入一个思维误区,就是关于知识和技术,只需要会用就行,不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深究背后的原理。举例说明:

  为什么核心医疗业务系统之间的通信,要使用同步消息?因为核心医疗业务,要求部门之间无缝衔接,医生开立了医嘱,相关医技业务系统收到消息后,要立即反馈并告知医生工作站系统,形成一个强闭环管理流程。对于核心医疗业务和财务相关业务,基本都需要同步消息通信机制。如果不知道背后的原理,就很可能在软件设计时引发严重失误;

  为什么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要适当采用冗余机制?如果严格按照范式设计表,虽然表之间不存在冗余字段,但是,在实际业务中可能会有大量的关联查询,而大表之间的关联查询很低,尤其是管理字段没有索引的情况。为此,在设计数据库表时,根据业务需要,适当增设冗余字段,能够提高业务功能的数据库查询效率。显然,冗余字段应该是业务经常查询需要的,同时还要保证冗余字段与相关表字段的一致性。

深层原理体现在多处

  除了技术和业务层面的内容外,还有很多事情,同样蕴含着深层原理。例如:

  为什么会有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测评等强制性信息化建设规范?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致使很长一段时间,医疗信息化的投入有限,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测评这些强制性规范,有利于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

  为什么医院信息部门与软件公司之间的关系,不能按传统商业上的“甲方”与“乙方”的关系处理?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致使业务对信息化要求很高,而医院很多信息化功能需求,需要与第三方通力合作完成。也就是说,医院信息部门在技术上需处理好与合作公司的合作关系。软件公司,可能要同时服务于多家客户医院。信息部门如果按照传统商业“甲方”、“乙方”关系来处理与公司之间的合作问题,容易出现各种矛盾,甚至使得工作难以开展。

  知道了上述原理性问题,医信工程师在日常与第三方合作交流沟通时,就知道如何更好地合作相处。

采取有效措施掌握原理性知识

  了解和掌握一些原理性知识,对于医信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以及个人成长大有裨益。

  医疗信息化越来越深入,信息系统功能越来越繁杂。医信工程师面临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和业务场景,掌握原理知识,可以极大减少需要记忆的应用场景知识。原理知识复用性强,掌握了原理就相当于掌握了与之相关的功能场景。特别是技术性原理,更是如此。比如掌握了软件设计原理,基本上能应对雷同性的需求方案设计问题。探究原理性知识是医信工程师个人学习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其乐无穷。这个过程是个人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不断对技术原理、设计思想、业务思想、做事情的工作方式进行反思,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这是技术工程师打怪升级之路。

  对于医信工程师,应该要掌握哪些原理知识,这个因人而异,个人可以根据自身和工作需要来取舍。关于原理性知识学习以及原理性思维训练,需要我们自己去研究和实践,没有既定套路。就我个人而言,有以下几点建议:

  1.对本职工作进行深入思考研究,搞清楚有哪些原理性知识需要重点掌握。包括以下方式:自己不断地思考总结;上网搜查;找同单位或者行业同仁咨询等。

  2.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有意识地多问问为什么,最好能刨根问底,直到找到最终原理。

  3.知道原理后,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实践,并修正完善原理的应用范文。

  4.如果条件允许,对于重点原理性知识,可以系统化专业学习。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113094254.jpg

  吴坤,计算机专业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信息中心软件工程师。专业计算机程序员,国内在医疗行业积极推广IT技术的青年工程师和技术践行者,热衷于以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