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安徽将实现县域医共体内电子病历共享
近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安徽省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称《行动方案》),到2025年,安徽省将新增一批县级三级医院,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基础。据介绍,脱贫县、大别山革命老区和皖北地区县医院,将优先推荐纳入国家“千县工程”。
打造优势专科,建设七大中心
安徽省将加强县级医院的专科能力建设,“十四五”时期在全省县级医院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形成县级核心专科群。打造优势专科,每所县级医院选择2至3个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进一步建强做优,使之成为医院的品牌和特色。
各县级医院均要求设置并重点加强儿科、重症医学、精神、麻醉、感染性疾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等专科建设。重点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肿瘤、心血管、神经、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等专科疾病防治能力;逐步提高消化道肿瘤内镜、心血管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临床使用比例。加强县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设置,做强县中医院特色专科,强化治未病能力建设。
安徽省将鼓励柔性引进沪苏浙等地名中医在县级医院建设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行动方案》要求,县级医院设立医学人才引培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县级医院也将建设临床服务中心。《行动方案》要求,依托县级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等临床服务七大中心。依托肿瘤防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形成与县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联动,开展肿瘤、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打造“急救圈”,实现病历共享
根据要求,每个县(市)至少有一所县级公立医院建成规范化的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
安徽省将提升县域内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县医院将建成相对独立的传染病院区和可转换病区,承担传染病筛查、疑似病例隔离观察、一般病例收治等任务。加强县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规范化设置管理。县医院和有条件的县中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县级医院实验室要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具备县域内常见健康危害因素和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
安徽省持续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到2022年,全省二级和三级医院的电子病历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到2025年,实现县域医共体内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互通共享。利用“互联网+医疗服务”技术和“智联网医院”,向上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向下辐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建立“医联体”,新增“三级”医院
在能力提升行动中,县级医院将发挥龙头作用,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统筹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医防融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内就诊率(住院)达到90%左右。
为促进能力提升,安徽省加强城市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对脱贫县县级医院继续实行城市三级医院“组团式”支援,鼓励与城市三级医院建立跨区域无竞争性对口帮扶机制,建立城县医联体,通过派出医务人员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础薄弱的县中医院可由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实行“技术+管理”双下沉支持。
安徽省推动县级三级医院创建,到2025年,力争90%的县(市)至少有一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新增一批县级三级医院,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基础。
来源:安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