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信息人在这场战“疫”中的点滴随笔
曾经的风暴眼清零了,如释重负!
阳光再次普照,深感欣慰!
作为信息人,除了贡献力量之外,也在如过电影一般缓缓体会这其中的细节与变化。为了便于阅读,此文以时间线的方式书写。
我清楚地记得,7月20日上午我接到电话,要求马上配合门诊部增设第一个临时核酸检测点。在我从办公室赶往现场的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待检队伍着实震撼了我。检测点已经基本布置妥当,我与同事抓紧时间架设电脑、配置软件,因为早一分钟完成就可以早一分钟开始检测。我负责检验系统,所以必须在现场值守保障;人手紧张,顾不了那么多,也戴上防护面屏尽力解答问题。事后我也是从新闻里得知,当天南京发布的公告要求离宁人员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所以大量准备出游的南京居民,在南京出差和旅游的人员着急返回其所在地区,都从公告发布后涌入南京的各家医院。大家常说的与时间赛跑就是这个样!医务人员比我们辛苦的多,核酸检测一直进行到很晚才结束。
话说核酸采样很快,但是接下来的重担就全部压在实验室了。新闻发布会也提到,各家医院出具核酸报告的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因为来的太急、太猛、量太大了。7月21日,陆续有人来询问报告的事情,不同于现在大家通过公众号文章明白核酸报告究竟是怎么完成的,那时的我们只能反复向人们解释“请您再多等一下”。于是,我又接到了紧急任务,携带电脑前往实验室支援,我知道,这是奔着提高效率去的。到了实验室,完成架设与调试,还能做点儿什么呢?就和其他支援的同事一起帮着他们核对表格里的标本信息吧。我只做了一个上午,就感觉眼睛快废了,而实验室的人员都是彻夜未眠,满负荷运转,歇人不歇机。
随着面向院外核酸检测的人群缓过劲来,院内人员(含第三方)的核酸检测工作也开始启动了。同时,由政府组织的家庭所在地的社区核酸检测也在进行。大概是出于职业习惯,我会观察一下其中的技术方法。院内的就不赘述了,在群里和大家探讨过,有不少兄弟医院也使用体检系统来进行登记,无论单管还是合管,总有方法可以实现。
我个人感觉社区核酸检测还是比较方便的,在入口扫描二维码,填写受检人员信息,提交。检测登记人员用手机对着你的身份证拍照,报出你的名字,然后就可以检测了。一直挺好奇他们使用的是什么程序,不过环境特殊,也没法儿问。另外,我发现不管社区核酸检测需要进行几轮,受检人员信息只需要填写一次即可,在不同的场地,登记人员都能扫描识别。真心为这样的技术点赞!
信息人虽说无法站在救治一线,但是哪里有任务我们必定冲向哪里。比如,根据防控要求,专为发热门诊患者设立的方舱CT在完成检查后,患者不能前往放射科自取报告,需要直接在发热门诊的诊室内完成打印并交予患者。这个要求其实不复杂,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要前往发热门诊、方舱CT这样的潜在风险区。没有穿过防护服,不碍事,提前自学高轶主任发来的“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全流程”;担心返工浪费防护用品,不要紧,尽可能多带一些需要的装备。就是这样,保持平常心、按照流程走、相信自己行、任务定完成!
如同辩论赛,又到了总结陈词的时候。我注意到新闻里不止一次这样描述:健全公卫公安工信协同机制,切实提高流调效率......我想说,其实哪个方面都离不开医疗信息化、大数据的支撑,哪里都离不开医疗信息人的默默付出与坚守。信息人承担着千里眼、顺风耳的角色;信息人是我们常说的嗅探器,于风云中寻找蛛丝马迹;信息人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托底者!
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必定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向所有的信息人致敬!
柳明,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高级工程师。入选“十三五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疗技术与管理分会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互联网+医疗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南京卫生信息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一篇: 黄昊:和乙方聊聊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