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让南昌市民看病焕然“医”新

发布时间:2021-08-03
浏览次数:

近年来,南昌市依托互联网,通过改造升级基础设施、试点“先看病后付费”项目、发展远程医疗等举措,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不断简化就医流程,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助力南昌智慧城市建设。


深挖潜力 筑牢智慧医疗发展基础



2019年6月8日,南昌“互联网 医疗健康”服务综合平台——“南昌健康”手机APP正式上线。APP上线后,市民只需轻点手机,即可一键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记录查询、检验结果查询、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等,为市民提供了更全面的个性化、智能化医疗健康应用服务。


智慧医疗缩短了就医等待时间,解决了“挂号难”问题,与此同时,为不断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智慧医疗发展基础,南昌市还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公益性质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全市5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4所乡镇卫生院、1143个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形成了“城乡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完成了37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完善“1 5 X”社区邻里中心公共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就近卫生健康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推进205个健康小屋建设,设立服务咨询区、自助检测区、健康教育区,放置各类自助检测仪器,方便市民自动实时生成健康评估报告,为市民看病就医节省了时间。


凝聚合力 构建智慧医疗发展网络



在南昌急救中心,急促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喂,您好,南昌120。”“您的家地址在哪里,您是患者的什么人?”“您先不要着急,我这边会尽快给您安排。”……南昌急救中心平均每天接到急救电话超过1000个,出车200余次,全市共有26个分站点24小时待命,急救中心调度室成了院前急救的大脑。快速派车、实时监控、调兵遣将、急速救援,这就是调度员与智慧急救云脑系统每天的主要工作。


“我们通常采取就近原则,系统会提供所有车辆的行驶距离、直线距离和行驶时间,它可以根据一个客观的距离显示,帮助调度员调度距离现场的最近车辆。”南昌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副科长梅瑰告诉记者,系统给每位救护人员在终端接收任务的时间为60秒,调度员的大脑加上智慧急救云脑的云算法,完美实现了“1+ 1>2”的效果。地址定位、出车路线、急救流程……在中心的大屏幕上,这些信息一目了然。


依托互联网,从院前急救、血液保障、医疗就诊全流程出发,积极构建智慧医疗发展网络,有效简化了就医流程,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南昌急救中心全面打造的智慧急救云脑,也是在院前急救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血液供应方面,全省首家“智能化血库”也于近日在南昌市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储血冰箱人工手续复杂、输送不便、数据管理困难等难题。全自动机械手大量减少了人工成本,恒温监控100%确保血液先进先出,冷链资源数据管理让盘库更便捷、更全面,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储血量在原冷库基础上增加174%。


在医疗就诊方面,积极打造“先看病后付费”场景,市级参保居民免押金、免充值,可以在试点机构门诊享受一定的信用额度,就诊过程中无须缴费即可完成信用额度内的挂号、检查、取药等就医行为,目前累计注册使用人数3.7万多人,服务患者20000多人次,实现了签约患者门诊就诊用时平均降低约30分钟。


远程借力 提升智慧医疗发展水平



建立远程医疗诊断体系,可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有检查设备、缺诊断医师”的问题,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落实“互联网 医疗健康”目标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南昌市积极推动远程医疗发展,不仅在各医联体单位形成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还引进了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借助现代化远程医疗设备,不断提升本土智慧医疗发展能力。


同时,为积极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三级医院重点发展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承担贫困县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对口支援等任务的医院,与受援医院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建立远程医疗工作制度,推动了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不仅如此,还积极筹建远程医疗中心,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疾病诊断能力。


来源:南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