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数字化助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5月8日,在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首届数字健康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为论坛致辞,并做了《数字化助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旨报告。以下内容根据王辰院士演讲整理。
从技术而言,数字技术实际上已发展到一定程度,把数字技术和医疗结合起来是关键问题。现在隔阂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怎么打破两者的隔阂是个难题。比如医和防难以融合的原因是把它们作为了并列的概念,其实医包括了防、诊、控、治、康。
现在医疗和IT难以融合的原因也是因为把两者分开放,这就涉及到转化问题。转化基本上还是在医学这里,医学、卫生、健康都是在唱着医学的调子,IT有自己的频道。IT和医学都想融合,问题是在学科的融合性上,包括国家在学科的设计上,在本科阶段就分成了两块,这样出来的自然是两棵树,作为树的形象站在一起时,即便像《致橡树》的诗里面写的,“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是,它们还是两棵树,融合不起来。
IT技术和医学的融合需要特别努力,坚冰不打破,它们还处于两个不同的频率上唱歌,是汇不成一个交响曲的。
健康问题是继温饱问题解决后最大的民生问题。我们在达到小康社会后,再往文明程度更高的社会发展的时候,最终极的民生福祉就是健康。以前,生存是人类的一个难题,在生存问题相对解决后,健康问题就凸显出来。我国在健康方面目前融合和发展的还不够。
尤其是在科技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和技术来源方面,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仍有很大空间。现在国务院推出了医疗大数据发展的相关战略,这代表了国家大力推动医疗与科技融合的决心,但是在落实层面确实还面临很多挑战。
我就是略懂一点医疗卫生的问题,对数字化的问题不敢妄谈,怎么把数字和健康融合做好,从以下五个方面跟大家交流。
第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实际上,包括IT和通讯在内的数字化技术,都为医疗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像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为医疗卫生健康业务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奠定了基础。新兴技术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能够数得出逻辑,说得出因果,非常有利于促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在基础资源技术开拓、高新科技广泛应用等方面,技术已经具备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有效支撑的能力。
健康产业作为最关系民生福祉的一个产业,是增长空间最大、民生需求最强烈的产业。如果健康问题不做好,就违背了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现在有一个问题,健康绝对是公益性的,老百姓看电视也是公益性的,是人民文化水平生活方面的,但是公益性的目标怎么达到?是不是一定要有计划的体系,一定要控制价格?这是难点所在。当前,处在高速增长的科技企业想进入医疗行业,但是医疗卫生界的反应还不够。
数字化助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转型,无论是在通讯、数据储存和计算方法层面,还是在多元的政策分析以及相关的决策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次抗疫防疫过程中,健康码在控制人流方面发挥了巨大价值。
第二、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多元化应用
对个人而言,信息技术贯穿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在数据获取上,信息技术可以快速提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居民电子病历、体检等相关信息;在医院业务应用上,可以对患者进行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干预、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基因检测等。
对医疗机构而言,海量数据集成驱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在数据获取上,医院内上线了包括HIS、EMR、LIS、PACS等数据采集平台,可采集包括患者特征数据、病种数据等在内的患者数据;在业务应用上,主要包括智能辅助诊疗、合理用药、远程监控等。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数据获取质量有保障吗?数据规整吗?另外在业务应用上,我们是否真正使用了数据?真正产生健康和业务效益了吗?各家医院间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了吗?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医院内很多数据都没有用起来。
在疾病防控方面,大数据分析可助力公共卫生应急治理与科研能力提升。目前,公共卫生获取的数据仍是局部、片面、不规整、非逻辑化,结构不完整。如果用于分析的话,材料还是不够。因此,在疾病预测与预防、传染病预警与溯源等方面拿不出成果,或者拿出的成果很有限,这就好比在做面包时虽然提供了粮食,但是做出的面包很有限,浪费很大。而且这里面的数据,不够精细,粗的很粗,抑制性很大,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我们承认,医疗现在很复杂,这些材料不容易整理,但是一旦有了标准化名词和结构化病历时,情况会有所好转。设立标准化名词,实现病历的结构化,是当前最直接、最关键的一项工作,一旦把这个打破,在现有发展水平下,这就是由信息系统数据化所构成的一种生产关系,这在目前单纯的技术组合之后,生产关系集成创新所产生的生产力是无穷的。
在医疗保障方面,大数据思维引导医疗保障工作精细化管理。在医保方面,可以把个人的就医数据采集起来,无论是疾病信息还是相关的财务信息。现在实施DRG也得讲国情。医院施行DRG要有条件:第一,拥有相当水平的训练有素分的清楚病理的医务人员;第二,具备完备的信息系统。
医改一定是以遵循提高医疗质量为原则,控费是为了避免浪费,不是医改的主线。医疗卫生是真正服务于14亿人民的,是拉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第三,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应用衔接有待优化
推进两者顺利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不够顺畅,跨系统的数据难以操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健康机制和安全机制不健全,需要技术和法律跟上。目前,信息技术标准尚未普遍落地,信息孤岛在各医院间、医院内部的各系统间仍然存在,联通困难,难以实现医疗卫生健康大数据集成利用。想把这个问题理顺,需具备总体的协同性。隐私安全保护要求高,完整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尚未形成。
第四,亟需开展医疗卫生健康大数据整合与分析应用
医学包括两大块:基础和临床。医学是一个大的体系,包括防、诊、控、治、康。数字化能够带来无穷的现有基础的重新组合,包括对现有基础的升级和集成创新。基于现实世界数据开展科学研究,现实世界医疗数据来源包括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医保支付数据、登记研究数据、药品安全性主动监测数据等。另外,基于现实世界数据开展科学研究,会形成一系列体系,能够从茫茫的数据中摸出很多规律。基于数据分析可以为医疗卫生健康政策研究和实践提供循证支持。
第五,制约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案:加强顶层设计,解决统筹管理问题,探索利益多方共享机制,顶层设计一定是学术性、技术性问题;强化共性IT技术研发,建设数据汇交平台,解决数据孤岛等问题,建立全国统一的医学大数据中心;加强临床医学术语体系与结构化专科电子病历建设,支撑现实世界数据分析处理;完善IT技术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定价收费机制,并推广应用,成本测算一定要有,在成本预算基础上,打破系统分割体系,才能拥有数据化成果;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及深度挖掘分析,推进医疗卫生健康大数据应用。
(本文由CHIMA秘书处根据王辰院士在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整理,略有删节,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