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2020年1月23日以来,全国各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新冠病毒具有传播方式多样且有不确定性、传播力强、速度快、流行范围广、预防和诊疗困难等特点,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随着对疾病临床表现、病理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逐步完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2020年3月3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对新冠病毒的病理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手段等做了详尽的介绍。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现实的紧迫感,成立了“一办七组”,积极开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我院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又是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肩负着守护中原地区2300万儿童健康的重任。
疫情期间,我院本着依托互联网技术,支持本院疫情防控工作,“非接触式医疗服务”的理念,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1.1 整体建设框架
为了快速响应疫情、应对未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加快实现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本文提出了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主要以综合支付系统、外部开放接口和医院信息化系统为支撑,涵盖互联平台、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影像平台、自助平台和智能平台5部分内容,覆盖患者院前预约、在线咨询,院中检查检验、院后随访咨询、药品配送、医保在线结算、跨院远程会诊、转诊救治,以及自助服务等全就医场景,实现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医院服务便捷化水平,建设框架见图1。
图1 整体建设框架
1.2 主要建设内容
1.2.1 移动医疗服务平台。该平台是面向患者的医院公众号,与院内HIS深度对接,实现线上就医全流程服务。涵盖电子就诊卡的在线办理及实名认证、实体就诊卡的在线绑定、挂号服务、门诊服务(缴费及导诊)、智能支付、报告查询、智能导诊、住院服务(入院办理、住院预缴、住院清单、出院结算)、来院导航、咨询中心、医院风采、意见反馈、个人中心等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全流程就医服务,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线下就医场景,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1.2.2 智能预约挂号平台。为了满足疫情期间部分患者的就医需求,同时保证医院门诊合理运转,我院提供了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挂号服务。该预约挂号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冠肺炎患者智能筛查,通过分析患者填写的“新冠肺炎自测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来院检查条件。对于普通患者可自动跳转网上分时预约,安排合适时间来院就诊,对于存在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患者,必须转由现场人工进行预检分诊后安排就诊。同时,对核磁检查、超声检查等患者平均检查时间较长、等待时间久的医技检查项目进行流程梳理,通过预设规则判断,自动为患者合理推荐最近的空闲检查,并为完成预约的患者自动推送检查注意事项和检查引导流程。对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爽约问题,提供临时改约功能,及时释放爽约号源。自2020年1月25至3月19日以来,医院智能预约挂号平台共接收挂号10445余次,合理错峰患者检查时间,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极大降低了患者排队等待的时间,加快了人员流转速度,从而降低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1.2.3 互联网诊疗平台。受疫情影响,杜绝新冠病毒的传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避免接触,绝大多数非急重症患儿选择居家治疗。但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存在病情发展变化快、治疗方案调整快、家长心情易焦虑等特点,需要开通医生与患者及时沟通措施,打通无接触的就医渠道。为此,我院开通了“在线问诊”功能,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的互联网医院网络门诊。患者可以通过医院微信服务平台选择心仪的医生,与院内专家进行线上图文、电话或者视频的“云问诊”,坐诊专家为患儿在线“把脉诊断”。特别是对于慢病患者,医生通过平台与患者家长及时沟通,精准指导患儿治疗过程,监督治疗效果,为患儿解决当务之急。如果患者需要了解新冠肺炎相关的科普知识,可以通过“疫情宣教”功能搜索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解答心中疑惑,为患者排解恐慌情绪。如果患者怀疑自己可能患有新冠肺炎,可以通过“肺炎自查”功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引导患者完成在线自查,并及时建议患者前往医院进行就医治疗。逐步实现线上检验检查开单、电子处方、线上药房(药品配送)等功能。医生在进行互联网门诊的诊疗服务过程中,即可根据患者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诊断,并在线开具相应的医嘱信息,生成对应的电子处方单,电子处方单由药师审核后,根据患者购药流程的选择,流转到医院药房或线下配送。针对需要长期开药的慢病复诊患者,通过互联网门诊和线上药房的服务流程,基本可实现足不出户即享受到医生诊疗和药品配送上门的服务,以此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医院的麻烦,改善服务体验,并大大节约医院的管理成本和公共资源。
1.2.4 5G区域协同救治转运信息平台。作为河南省新冠肺炎儿童患者定点救治单位,自疫情以来我院共转运收治确诊病例5人,发热排查819人,收治疑似患者19人,实现“零感染”“零死亡”目标。医院针对本次疫情期间区域转诊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5G技术的区域协同救治转运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危重新生儿和重症儿童转诊急救、会诊、转诊网络,为危重新生儿和重症儿童救治开通绿色通道,尽可能缩短危重新生儿和重症儿童获得急救的时间,提高救治效率,为儿童安全保驾护航。该平台具有远程心电监护、远程视频会议、GPS导航定位、时间节点采集等功能,利用5G技术为患儿监护信息实时传输、患儿体征实时监控,采用远程会诊方式对现场实时指导,只要患者上了救护车,医生就能第一时间开始治疗,实现“零时差”融合,做到了“上车即入院”。
1.3“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在疫情中的作用
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距离,为患者提供无边界闭环医疗服务。与传统“接触式医疗”服务模式相比,它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医疗”服务模式。智能预约挂号和7×24小时的互联网门诊平台,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来院交叉感染的几率,同时满足患者在线获取防治新冠病毒知识,接受优质诊疗服务的需求。同时,该体系的建设和运营能够很好地落实国家各项医改政策,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于5G的跨区域协同救治,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从以治疗为中心向防治结合为中心转变。
在疫情期间,5G技术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助力远程会诊到智能转运车建设,从发热门诊患者监控到大数据分析,都离不开5G技术的身影。同时,本次抗击疫情攻坚战也加快了互联网医院建设和相关配套政策落地实施的进程。我院就此次疫情防控管理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思考总结,提出了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的构建思路,为未来快速响应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智能化的互联网医院能够更加方便患者,做到患者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医院便捷化水平。
然而,工作进程中也发现,医院在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存在很大的困难,具体体现在难以实现各个医疗机构间的跨院医疗信息共享。我院作为河南省新冠肺炎儿童患者定点救治单位,肩负着河南省儿童转诊救治的重任。但是由于各个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不同、接口标准不统一、以及对于信息安全的考虑等问题,院际间难以实现跨院的信息资源共享,这就为疫情期间患者转诊救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转诊患者往往需要携带自身纸质病历前往救治,然而纸质病历存在检查画质不清晰、无法动态显示、存在部分信息缺失的风险等缺点。患者来院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预约检查项目,浪费医疗资源以及患者救治时间。同时,医生无法浏览患者全部历史病程信息,只能根据患者口头回忆做出决策判断,存在回忆误差误诊情况。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相关部门应牵头统一建设区域内的EHR系统,满足区域内医院患者信息上传、共享的需求。做到患者未到,医生已经对患者信息进行了初步检查判断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重复性检查。对于必要的复查项目,可以做到提前预约,节省患者排队等候时间,进一步提升医院便捷化服务。
来源:《中国医院》杂志2021年3月刊
作者:张红霞、马亚楠、朱明宇
单位:河南省儿童医院
上一篇: 薛万国:医院大数据应用任重而道远
下一篇: 李楠:给HIT驻场工程师的三点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