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来自临床科室的声音
岁末年初,应邀在CHIMA公众号平台撰写《下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系列文章,得到很多好的意见和反馈,对我个人成长提升很有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前几篇主要以医院信息化工作者的身份和视角进行解读,这样的观察角度略显单一。毕竟医院信息系统无论如何变化发展,最终是要给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专业用户来使用,他们的意见也很重要。
眼下离春节还有1个月,很多医院会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组织召开新年度的信息化建设论证会。会议形式多种多样,但主线逻辑是一致的:首先由临床科室逐一提出自己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尔后,与会专家和院方领导站在全院层面上通盘考虑,对项目进行优化调整,该减的减,该并的并,该合的合,最终达成一致性意见。
对我而言,这是非常好的医疗信息化产品经验交流会,从一线使用者的发言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于下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期盼和想法。
(1)从功能模块到整套系统,以专科HIS为代表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越来越受青睐:
按照以往经验,科室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采取对现有软件进行升级、打补丁、上插件等“微创”的方式,集中解决某个环节的痛点。今年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科室,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之上,提出了覆盖整个业务流程的系统解决方案需求。
比如妇产科HIS系统提到了孕产妇智能辅助高危评分、健康管理等,眼科HIS系统则提到了希望提供专业的眼科画图工具功能和标准化病名库等。虽然科室在汇报中更多的是提到功能点,但我听完以后,把功能点串起来再看,其实大家说的都属于专科HIS的范围,只不过在表述上各有侧重。
与传统的HIS系统相比,专科HIS紧扣本专业,完全按照“量体裁衣”的理念进行设计,给人感觉更精、更细、更深、更全。从各科室主任的汇报来看,很多专科HIS系统的体量、规模以及业务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传统的HIS。
除此之外,在座谈会现场,我听到很多临床科室的人员在汇报时,提到了类似“个性化医嘱模板、结构化病历、知识库、专科病历质控”等这样的词汇。
当临床科室的人员反复提到这些信息化词汇时,我意识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可能变了:对于信息化,临床科室不再满足于基础的温饱,而是想通过专科HIS系统的建设,实现对于关键诊疗数据更为全面的获取,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诊疗数据链。这条数据链可以服务于业务、管理、绩效、科研等诸多方面,这才是最终目的。
(2)从托管到主管,科室的“独立持家”和“数据资产”意识越来越强:
在不同的会议上,很多科室都提出类似的观点:要培养自己的IT业务骨干,建立专门的数据中心,实现“机房设在科里、数据抓在手里”的目标。(备注:此处的“科”指的是临床科室,而不是信息科。)
当我听到第一个科室这样说时,并没有太当回事。毕竟,按照以往的经验,医院信息系统大多由信息科运维,科室使用。
当我在不同的会议,听到不同的科室这样说时,便开始重视这种提法,并试图寻找背后合理的逻辑:
首先,这种提法是一种进步。数据是一种资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共识。我相信医院的科室也意识到了,他们不再满足于把宝贵的数据资产存在以信息科为代表的“银行”,而是开始学习如何“理财”,掌控更多数据,期待从中挖掘更多价值。而上文中提到的专科HIS建设,并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赶时髦,而更像是科室掌握数据、利用数据的具体举措。
其次,这种提法是一种利好。在《下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四个看点:上篇》中,我专门提到HIS系统的用户属于专业用户群体,要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感。在最近线下的座谈会中,我欣喜地看到,专业用户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意味着开发者与用户之间可以建立更好地联系和同理心,医院信息化的生态更加繁荣。
当然,对整个行业的利好,可能对信息科是短期的利空。道理很简单,原本应该放在信息科机房的服务器和业务系统,逐步挪到了科室;原本需要信息科参与协调的事,变成了厂家和科室之间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
挪动的不仅仅是服务器,还有话语权、主动权,以及供需关系,这些都倒逼信息科主动提高自身素质,避免陷入落后被动的局面。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文章:医院信息部门如何避免落后就要挨骗。
(3)从IT到IoT,万物互联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在医疗场景中,存在很多移动的人和物,比如医护人员、患者、药物、医疗器械等。如何让上述角色在复杂的医疗业务流程中始终保持在线,是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的前提。物联网技术在对移动个体的实时精确感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这是我对于物联网在医疗场景应用的理解。以往,科室对物联网的认识还是不到位,普遍有不会用、不敢用的想法。这次开完会,我很高兴地看到,很多科室的信息化“剧本”中,不仅有了电子标签、传感器等物联网专有角色,还为它们安排了比较重要的戏份。
更重要的是,这些与物联网有关的剧本,不再局限在护理、高值耗材管理等热门领域,像血液科、医学实验科等以往比较安静的科室,都提出利用物联网解决自身需求,比如血液以及生化药品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等。
这样看来,科室似乎达成了共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线是最稳妥的管理。物联网的积极引入,可以让医院在诸多业务环节的上实现从离线到在线,从模糊到精准,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医疗成本和改善就医体验。
听完临床科室的需求和想法,最大的感受是“变天了”。这几场会议上体现出来的产品生态、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与我们在办公室想到的,在厂家产品幻灯片上看到的,还是很不一样。相比之下,临床科室用户的需求更真实,想法更务实。因此,我还是坚持在《下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四个看点:上篇》中的观点:新一代的HIS,应该更多地让听得见炮声的一线人员来参与战场决策。比如,让专业用户参与更多的研发环节,邀请专业用户检验业务需求/逻辑的真伪性,为设计环节提供良性依据。
让开发者与职业属性相距甚远的用户建立同理心,才能让HIS这样一款专业性很强的B端产品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