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依托互联网打造线上医疗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14
浏览次数:

  本案例获得CHIMA 2020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互联网医疗”方向三等奖。

01项目简介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2018年全面启动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满足患者与医生在线沟通、获取诊疗信息等诉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医疗服务中方便、快捷、高效和普惠的优势,推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02服务内容

  我院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主流技术架构,应用多种安全机制,对接集成平台及数据中心,搭建线上医疗服务平台,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基于APP为患者提供丰富的线上医疗服务,包含图文咨询、互联网复诊、药品配送、预约挂号、当日挂号、在线缴费、检查检验结果查询、人脸识别在线注册电子卡、电子发票查询下载、医院科室及专家介绍、就诊人管理、帮助中心、服务反馈、订单管理、健康科普等功能,还为医生提供在线复诊预约挂号、患者病历共享查阅、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等功能。同时,我院建立了在线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数据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满足医务管理部门监管需求。

03关键技术

  (1)统一规划顶层设计,构建合理高效应用架构

  面向医、患、管三方用户,分别提供系统入径,打造四大核心功能模块以及运营支撑平台,充分利用我院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对接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实时获取院内业务数据,实现线上线下数据融合利用。采用非关系型数据库应对高并发处理,后台服务实现轻量高效编程,应用端开发采用React 跨平台UI框架,为互联网海量用户提供了多并发、高性能、快速响应的数据计算及传输能力。

微信图片_20201215155449.jpg

图1 系统应用架构图

  (2)全方位安全保障策略,多层次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保障互联网诊疗服务的患者数据与隐私安全,整个互联网医院系统从网络、技术、管理三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安全防护策略。首先,整个互联网医院系统网络环境基于我院自有服务器虚拟化平台、院内网络存储基础设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应用软件构建而成,除了考虑到防火墙和网闸等常规网络安全设备之外,还引入了IPS和IDS等安全设备,做到层层防范、深度防护。在技术方面,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采用较为先进的Node.js语言保障互联网环境高并发等特性,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对接、采集、存储、传输等处理开发形成了支撑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人机系统,并部署于我院自建机房。最后,基于国家政策要求,依据我院应用系统定级情况,患者端APP、医生端/药师端APP按照三级等级保护要求进行保护,按照等级保护“深度防护”思想,在每个层面上都包含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安全控制措施。

微信图片_20201215155452.jpg

图2 互联网医院等级保护安全技术体系架构

04应用效果

  (1)依托实体医院,开展线上服务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最新决策部署,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实体医院搭建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开展在线图文咨询服务,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使公众居家即可连线医院专家,足不出户完成疾病健康等问询服务。通过多科室的联动推广,截止2020年10月20日,累计患者端注册用户45万余人,有效订单超过10万单,订单回复率近90%,患者满分好评达96%,充分降低了“小病跑大医院”的概率,解决外地患者就医难题,有效达到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

  (2)联动线下号源,解决挂号难题

  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线上线下系统联动、院内外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不仅支持患者端自主选择预约挂号,同时提供医生在线咨询时如需来院诊治,可以直接为患者预约线下号源,按病情、专业分配号源,匹配度高,有效解决挂号难题。

微信图片_20201215155454.jpg

图3 线上线下一体化业务流程图

  (3)贯通线上线下全流程,打造电子就医新模式

  持二代身份证患者可通过线上医疗服务APP直接在线上完成实名认证添加就诊人。结合身份证信息拍照识别、人脸图像信息活体检测技术、公安系统数据库多重校验,快捷办理电子就医卡。少数特殊证件患者仅需来院一次性办理证件核对关联,也可同样享受线上平台提供的各项便捷服务。通过线上快捷办理电子就医卡,在家即可完成挂号。支持电子就医卡就医,替代我院原有实体就医卡。基于电子就医卡,同一患者在微信服务号、自助机和APP中任一渠道缴费产生的电子票据均可在线上医疗服务APP内查看及获取。

微信图片_20201215155457.jpg

图4 打造电子就医模式

  (4)复诊患者在线开方,开通药品配送到家

  在原有图文咨询的基础功能之上,我院新开通互联网复诊业务,面向曾在本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复诊患者。对于病情稳定且需要定期开药的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历史用药情况直接在线开具电子处方。

  为切实有效解决互联网医院复诊患者药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我院充分发挥医院信息化优势,实现了“线上开具处方+线上审方+线上缴费+即时调剂+第三方物流集中配送”的互联网复诊全流程模式。我院已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实现电子处方药品快递配送上门服务,实现全国范围48小时快递配送到家(少数偏远地区除外)。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由药剂科指派药师在线审核已开具电子处方,门诊药房药师按照审核过的处方调配药品,快递公司在规定的时间接收并及时派送。

  微信图片_20201215155459.jpg

图片  图5 快递员核对配送药品

  (5)对接平台数据中心,实现业务高效协同

  基于已经投入使用的集成平台及数据中心进行构建。该集成平台基于ESB服务总线及MQ消息机制、采用SOA架构体系,并在平台之上构建了全量实时数据中心,采用Hadoop、Hive、Spark Streaming等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高效计算。线上医疗服务平台以此为基础实现线上线下数据融合利用,为互联网海量用户提供了多并发、高性能、快速响应的数据计算及传输能力。

  (6)应用多种安全机制,确保医患隐私安全

  系统采用内外网防火墙DMZ方式,通过虚拟地址映射转换技术、端口访问控制及安全访问策略等多种措施,确保内外网数据安全交互,打破了内外网壁垒。针对移动安全防护,建立移动安全平台,在移动端通过安全沙盒技术,配合平台安全策略,实现移动端数据防泄漏服务。

  设立医生账户安全准入管理、聊天记录水印标识、患者身份实名认证、病历限时授权访问等机制,来确保医患双方的身份真实性、隐私安全以及病历访问的合法性。所有医生个人信息登记、服务开通及关闭均由管理部门统一授权,仅支持系统内已登记的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或密码验证登录。医患沟通界面增设水印标识,防止医患沟通内容被恶意截屏涂改传播,以及患者线下病历信息,仅限咨询时能够允许当前医生访问,咨询结束自动关闭。

  (7)助力疫情防控,积极拓宽互联网业务

  疫情爆发以来,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扩散,大力提倡采用线上医疗模式,我院在互联网诊疗服务内容上紧急上线了三项疫情防控功能模块,包括周边防疫地图、发热智能自测、疫情实时动态。同时,为减少疫情期间的人群聚集现象,通过在线上实现电子流调问卷,向患者告知院前预先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确认无异常患者可正常前往门诊就医。

  为了解决患者无法到院就诊的问题,我院还进一步扩大开通线上服务医生范围,方便更多患者开展线上咨询。目前共计有715位医生在线提供专家咨询、互联网复诊服务,其中主任医师220人,副主任医师242人,主治医师253人。通过专家线上问诊,疫情期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来院出行,得到了患者的积极响应。

05总结

  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全新的医患沟通渠道,专家在线为患者提供一对一式的诊前咨询,诊后答疑、复诊开方等便捷高效、体贴主动的就医服务,有效突破时空限制,延伸服务半径,实现整体流程及资源配置优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后续将逐步开通线上开检查、检验申请单,开展诊后随访、精准患教、在线义诊等与诊疗相关的功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线上医疗服务及更好的就诊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