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于精实管理的超声流程改造方案

作者:昆医大附一院 发布时间:2020-12-01
浏览次数:


本案例获得CHIMA 2020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医院数据治理”方向一等奖。


01
医院介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干部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医院建于1941年,1993年被原卫生部评定为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目前医院床位数为400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58个。有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4个,省级质控中心16个,内设研究机构30个(研究所8个),并与云南省236家州(市)、县级医院建立了医疗战略联盟。


02
项目概况



(1)实施背景


《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给我们提供的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方便患者,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院为满足日益增加的病人超声检查需求,出现了院内多点、多科布局超声检查的现状。2018年7月前,全院共有超声检查点14处,涉及医院内6栋建筑体,检查单均为手工检查单,没有明确标识检查区域,患者在不同检查区域间艰难穿梭。检查预约到分诊及费用审核,全由超声科手工完成,效率低下,窗口人员工作强度大,群众满意度低。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院启动了“基于精实管理的超声流程改造”项目。


(2)医院现状



医生开完检查单后患者需要到门诊收费窗口等待25分钟缴费,缴费完成后到超声预约窗口排队登记,平均等待时间45分钟,预约完成在候诊区平均需要等待90分钟后才能进行检查。检查过后,患者需等待5~10分钟拿到纸质报告。 


整个过程中,患者平均超声检查需要花费177分钟,其中有效时间仅为14分钟。实际运行效率比仅为7.9%。患者平均等待时间超过160分钟。


(3)问题分析


从四个方面进行超声流程问题分析得出的结果:


医护人员:超声医生检查效率不高,工作量不饱和,激励不足;采取人工预约,导致分诊预约等待时间过长;检查机器状态维护不足,穿刺、造影备物不足等后勤保障不到位;由于人工分诊,分诊人员工作量太大,导致主动服务意识不足。


患者:老年人、文化层次较低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又不仔细查看路标;对检查医生不信任、个人身体原因(女性患者来月经等)或不能接受检查条件(空腹、憋尿等)。


操作系统:先付费后检查制度,容易因收费问题出现多次折返;开单医生对穿刺、造影等特殊检查无法有效评估,导致检查不完善;由于机器使用率没有最大化导致出现检查设备不足的假象;存在熟人插队、不缴费等系统漏洞。


环境:检查点过多,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检查路线折返;指示标识不完善;候诊区空间狭小;由于培训不足,导致导医和志愿者疏导意识不强。


(4)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超声检查资源整合


由于全院共有超声检查点14处,涉及医院内6栋建筑体,没有明确标识检查区域,患者在不同检查区域间艰难穿梭。经过整合关闭一批检查点,整合一批检查点并入 超声科,并优化超声科现有检查空间布局。关闭心脏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超声室;整合干疗科、妇科超声室进入超声科。功能保留6个功能区块,8个检查点,分布于5栋建筑物。整合后,患者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在不同检查点间穿梭,提高就诊效率。


整合后出现问题:大量人员涌入超声科,原有的人工预约、分诊及费用审核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医疗秩序混乱、潜在医疗风险增加、患者满意度下降。


第二阶段:技术准备


通过6项举措,解决了第一阶段由于科室调整后带来的问题,同时为超声全流程电子化闭环做技术准备。


第一,启用叫号系统


现状分析:分诊结束后,患者需要到诊室门口排队经常出现患者把诊室门口围满,然后医生出来找患者的情况,就诊秩序混乱。


调整方案:通过叫号系统,改善候诊秩序。按照单队列多服务台模式,患者进入队列等待,诊室通过竞争方式对患者进行叫号。专家门诊在看完专家号以后,可以进行普通患者的呼叫。


效果:患者可以在候诊区等待叫号,不需要到诊室门口排队,就诊秩序有所改善,医生不需要到诊室外面喊患者。


问题:不和医院HIS系统接轨的简易叫号系统,旨在解决候诊区医疗秩序混乱、诊室门口排队等问题,但由于关键节点人工操作的本质没有改变,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叫号系统的实际价值并不大。


第二,取消手工申请单


现状分析:手工申请单导致患者预约、计费、信息录入、报告发布全部需要手工完成,数据统计要将门诊数据从电脑内导出,然后和住院数据手工相加。


解决方案:全面取消手工申请单,医院取消手工申请单开立,建立电子申请单全流程可追溯。


效果:分诊速度提升50%,减少了检查漏项及错收费用。为全流程电子化确立了基础,电子申请单全流程可追溯,规范了数据名称、提高了分诊速度。


第三,取消黏贴发票流程


现状分析:检查项目多,每张发票粘贴用时5-10秒不等。


解决方案:取消检查申请单黏贴发票的流程。医院取消手工单结算,建立信息化手段。


效果:记录黏贴发票所用时间,模拟不贴发票记录时间进行对比,取消申请单黏贴发票流程将分诊人均时间缩短5-50秒不等。


第四,取消人工查询缴费流程


现状分析:人工查询缴费状态费时费力,容易出错而且无法控制不缴费直接做检查的漏洞。经过前期改善,已经取消了所有的手工单,为自动判断缴费状态打下基础。


解决方案:对申请单分诊前费用状态进行自动判断。在使用电子申请单的基础上,对缴费状态实施自动判定,只将缴费单据上传电子申请单的基础上,对缴费状态实施自动判定,只将缴费单据上传到分诊系统。


效果:通过修改系统规则,分诊系统只接受已缴费申请单,分诊工作量降低10%,截至2019年6月底估算减少漏费近20万元。


第五,取消翻拍申请单


现状分析:由于纸质申请单不易保管,所以科室使用高拍仪对申请单进行翻拍。以照片格式保存,拍摄和查找都很费时。


改善对象:使申请单标准化、电子化,通过系统传输,自动保存。电子单系统内自动保存,取消手工翻拍。


效果:取消翻拍申请单,自动化保存,通过系统查询和打印历史电子申请单。查询工作量及工作难度降低,避免发生申请单遗失遗漏的情况。为电子单手机推送、无纸化做好准备。原有翻拍工作均由分诊室工作人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取消该重复劳动后,降低分诊人员工作负担约15%,提升分诊人员满意度,降低其职业倦怠。


第六,以检查设备为基础的检查项目匹配及操作人员授权


现状分析:超声科设备和人员存在差异,所以需要熟悉上述差异的分诊人员对医生及设备进行人工匹配,存在大量的人为调控因素。


解决方案:进行项目分类分组,减少人工介入环节。


实施步骤:对项目进行分类与设备进行匹配,形成设备含着这些项目内容,对医生进行培训和分级准入授权并与,最终形成腹部血管小器官、妇科、心脏、穿刺介入四个亚专业组。


效果:分诊速度提高,秩序变好,患者对人工分配诊室的满意度提升20%。


第三阶段:流程准备


管理小组经过多次现场调研,结合NGT(名目团体法)、Why Tree(问题树)及专家意见,确定人工预约分诊是制约超声提质增效的瓶颈。经积极协调准备,2019年2月与院内HIS系统联通的超声预约平台正式上线。具体推行步骤如下:


第一,进行自动预约


现状分析:传统预约模式,是患者带着申请单到超声科分诊台进行预约,然后按照预约时间进入诊室就诊。需要排队两次,即预约排一次,就诊排一次。


解决方案:通过引入软件合理配置资源,进行自动预约。


实施步骤:对超声科的接诊能力和检查需求量进行双向评估,进行预约算法升级(检查优先级排序、检查时间优化、关注空腹、憋尿等特殊准备),使医生在开立申请单时通过系统自动计算最适当的检查时间。患者可以直接按预约时间到超声科就诊。


效果:患者原来需要排队两次,现在只需一次就诊排队。就诊效率提高,超声科候诊区 域候诊人数减少,医疗秩序改善。减少了往返奔波的时间。


第二,进行自动分诊


现状分析:接诊员通过手工记录工作量的方式,来记录每间诊室的候诊人数,同时通过记忆平衡各诊室工作量,来计算每间诊室的候诊人数和收入,诊室内的医生如果有情况,需要到接诊台来沟通,调整医生的工作量分配。


解决方案:通过合理配置规则,部署软件。进行电脑分诊。


实施步骤:对超声科的分诊逻辑进行梳理,通过费用、时间、项目进行判断,以抢占资源池的形式,全部在电脑上进行分诊。


结果:分诊速度提升80%,对患者和诊室之间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分诊速度加快,候诊秩序变好。自动进行工作量匹配,尽量减少检查医师之间因工作量及检查费用的差异造成的矛盾。


第三,自动进行检查资源分配


现状分析:工作高峰期,分诊室通过电话和各检查点位沟通,确定可以分流的人数和项目,然后通过写纸条的方式,让患者到其他点位去做检查,到了新的点位,患者需要二次排队分诊候诊。


解决方案:通过软件合理调配检查资源,对超声科所有点位的承载能力进行梳理 在医生在开立申请单时软件自动计算检查点承载能力,超过上线则自动向其他检查点调配。


结果:患者开单时就可直接明确最优检查点,减少在不同检查点间穿梭和候诊时间。将检查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第四,检查时间规则优化,错峰就诊


现状分析:患者都会在上午集中到超声科做检查,导致上午人满为患。许多可以下午进行的检查也挤在上午进行。空腹患者需要忍饥挨饿很长时间。


解决方案:通过规则优化,进行错峰就诊。


实施步骤:上午10点以前,只预约空腹项目患者。10-12点之间,预约所有项目患者。12点以后,预约非空腹患者。住院患者的非空腹项目,优先约在下午进行。同时如果一个患者存在多个项目按照合并原则,一次进行。


效果:患者由原来集中在上午,变成了上下午相对平均分布。住院患者可以上午做治疗,下午做检查。空腹患者的等候时间减少高峰期拥堵程度降低,空闲期就诊人数增加。


优势:开单时即可明确检查时段、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时段预约、检查单上明确标注检查地点。


不足:虽然检查时段已经在系统内自动完成预约,但现场签到仍采用手工签到,导致医疗秩序虽有改善,但仍有提升空间。


第四阶段:人员准备


所有流程管理的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人员。人员的规范否直接影响整个流程的效果,下方为我院规范医护人员行为习惯的改进步骤:


第一,规范医嘱行为


现状分析:嘱托医嘱属于描述性医嘱,不包含费用信息,临床医生对住院患者通过嘱托医嘱下检查,会导致系统无法计费。


解决方案:取消超声嘱托医嘱的检查资格。通过全院培训,系统限制,嘱托医嘱不能开立检查检验申请单。


效果:嘱托医嘱不能再进入预约系统,减少错收、漏收费用,避免检查项目错误和遗漏,降低医保扣款。规范了开立超声检查医嘱的医疗行为。


第二,规范护理审核行为


现状分析:住院患者,责任护士不审核医嘱,患者直接到检查科室就诊,临床医生后续对医嘱进行修改、删除后,发现检查变成了有结果、有收费、无医嘱的状态,或者医嘱与报告不符。


解决方案:所有超声检查医嘱必须审核后方可执行。


实施步骤:通过全院培训,系统限制,不审核的医嘱不再进入排号系统。


效果:减少错收、漏收费用,避免检查项目错误和遗漏,降低医保扣款规范了超声检查医嘱的审核。


第五阶段:预约签到检查全流程闭环管理


2019年上半年预约平台上线后,在未增加人员和检查机器的前提下,超声科实现了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同比双增长。所有信息化系统建设都是为了调高工作效率或者提升管理的规范化,换言之,信息化建设都是可以带来直接经济价值的。



调整后效果:


经过引入自助签到叫号系统,自助签到预约分诊只需4秒,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了分诊效率,解放了分诊人员。



流程改善对比


03
展望



(1)进一步提升检查匹配度,直接实现系统内确定就诊序号,将预约时间精准到10-15分钟内;


(2)经过完善后,将超声的操作经验推广到CT、MRI等医技部门,最终实现全院辅助检查从开单、预约、分诊到检查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3)在5G支持下应用我院APP平台实现手机端自助预约、缴费、检查进度查询、检查地点导引、检查结果推送等;


(4)利用银行信用平台,实现“先看病、后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