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攀:北京市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决策分析平台建设

作者:郑攀 发布时间:2020-10-15
浏览次数: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压实属地责任,强化群防群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工作要求,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领导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抗击疫情,在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下设疫情防控信息化工作小组,通过构建北京市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决策分析平台,高效汇集整合各层级、各类型机构疫情相关信息数据,并加强数据挖掘与分析,积极发挥信息化在疫情防控中的决策支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效响应疫情防控要求


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整体部署,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成立疫情防控信息化工作小组,以“联防联控、平战结合”为目标,依托多元化数据采集技术,4天搭建完成疫情防控决策信息平台,并首批上线5个关键主题分析模块。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陆续增加了急救等6个关键主题分析。在此期间,根据平战结合管理需求初步构建健康大数据中心。工作小组采用线上+线下共同作战的方式,确保24小时技术人员在线响应,为疫情管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有效提升疫情防控决策效率。


二、强化科技支撑,构建疫情防控信息体系


北京市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决策分析平台建设过程中,疫情防控信息化工作小组充分落实上级部委和北京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要求,重点强化科技支撑,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群防群控、平战结合、常态化防控为目标,为支撑和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一平台两终端四类人群五种方式N种场景


“一个平台”,是系统建设的关键支撑,重点对联防联控过程中采集的各类疫情数据进行清洗、标化、建模,建立疫情大数据中心,提升数据采集交互、存储、运算、可视化等关键能力,保障各类服务和应用在平台上高效运营,为疫情管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有效提升疫情防控决策效率;“两种方式”,主要提供管理者在不同的环境下采用电脑和移动终端两种方式访问系统,以便随时随地了解疫情情况;“四类人群”,主要指“患者、疑似、发热、密接” 四类重点人群;“五种采集”,鉴于不同机构信息化水平有所差异,在构建高度统一化、标准化数据管理体系的同时,支持五种信息采集方式,包括系统填报、文件获取、数据接口、服务接口、网络爬虫,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对各级医疗机构、民政、公安、CDC、核酸检测机构、隔离点、海关、交通等机构疫情相关数据的全面获取。对非标准化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流行病学、统计学算法等进行解析清洗后,汇总至北京市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决策分析平台,统一进行数据后处理分析,支持各相关部门数据应用与交换共享。“N种应用”,依托北京市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决策分析平台对各级各类机构疫情相关信息以及日常业务开展信息的采集、清洗、标化、整合,开展疫情监控预警、应急指挥管理、跨行业联防联控、疫情信息公众发布等N个应用场景,实现北京市各区域病例分析及总体疫情变化趋势、新增病例变化趋势、患者转归构成分析等内容的重点分析及可视化展示。(详见图1疫情总览)

图1 疫情总览


(二)多系统数据整合,跨行业联防联控


北京市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决策分析平台实现了卫生健康委、定点医院、疾控中心、120急救中心、医学实验室、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办、政务中心、公安、海关等多个部门的数据汇聚与系统联通,提供疫情总览、发热门诊、一线工作量、密接人群、集中隔离、院前急救、医疗救治、医疗物资、科教大屏、基层诊疗、基层公卫11个主题分析模块,(详见图2发热门诊监控、图3医疗物资监测),可为综合决策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

图2 发热门诊监控

图3 医疗物资监测

同时,在将医疗系统内部机构如公共卫生机构、二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点医院等纳入协作体系的基础上,平台还将街道办、政务中心、公安、海关等各级各类外部机构的疫情相关的异构信息进行汇聚与整合,实现对全社会相关数据的大集合,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等各级防控管理部门提供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治愈患者、死亡人员、集中隔离、密接人群、科教、医疗资源等疫情监测信息,满足跨部门、跨机构、跨地域疫情的联防联控和协同管理需求。(详见图4多元系统多维数据图)

图4 多元系统数据多维图


(三)推动联防联控,保障防控成效有序落地


在实现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密切接触、发热门诊、应急保障、物资管理等全面信息化的基础上,依托北京市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决策分析平台,精准分析与展现疫情防控各类信息,为领导疫情防控决策提供实时、动态、全面的信息支撑。


通过多维图表、热力地图等多种形式展示北京市各区域疫情重点预警指标,包括发热人群、密接人群动态监测等。按照区域、机构、门诊量等维度进行热力与地理分布分析,辅助管理者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全市疫情密切接触人群状况和全市发热门诊情况,为疫情期间有效管理、降低二次传染提供支持。通过本平台,管理者可及时预判潜在传染风险、流行趋势和爆发苗头,提前采取干预措施,从而实现疾病动态监测,强化过程监管,将疾病防控关口进一步前移。


依托多元化数据采集技术,全面汇集整合疫情相关信息,满足疫情发展过程中不同用户的多层次监管需求,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工作决策效率,为管理者应急指挥提供决策辅助。一方面,结合决策需求的不断变化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分析;另一方面,针对疫情重点指标,通过动态大屏及时展现区域疫情发展态势和疫情防控部署全貌,从确诊、疑似、密接等不同人群维度,以及疫情发展、医疗资源、专项病例、社会舆情等不同维度,深度挖掘并展示疫情发展及防控情况;针对各类医疗物资的库存、使用等情况进行分析,辅助管理者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疫情发展状况,提升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效率和医疗物资配置水平。(图5乘机抵京高风险人员转运情况,图6实验研究资源专项)

图5 乘机抵京高风险人员转运情况

图6 实验研究资源专项


在做好内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对必要的社会化数据,在确保合法合规、符合疫情防控大局的原则下,通过官网、官微、官博等权威渠道,动态发布地区疫情监测动态数据,方便居民掌握区域内各地疫情动态及疫情管控措施等信息。在整体可控前提下,居民不仅能够及时获取官方疫情实时通报,了解区域内疫情发展与控制情况,还能够查询市、区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地址、疾控机构电话及防护手册以及专家建议、疫情预防宣教信息等内容,居民疫情防控意识得到有效提升,舆情得到正确引导,为保障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构建了良好的内外部舆论环境。(图7疫情信息发布)

图7 疫情信息发布


三、充分总结经验,深化“平战结合”防控理念


下一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也为疫情防控信息化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首先,北京市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决策分析平台在设计之初采用了“平战结合”理念,全面包含人群健康管理、医疗机构协作、人员及医疗物资保障、互联网便民服务、评价及监督等体系,既满足日常疾病预防、医防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又可在传染性疾病爆发的非常时期快速响应、从容应对应急管理防控要求。


其次,我们已将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接入北京市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决策分析平台,目前已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机构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接入,与新冠疫情监测、排查随访、物资调配、隔离监测等联防联控信息有机结合,助力应急指挥能力提升,有效提高疫情监测、预警及响应能力,强化基层系统应用,初步构建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平战结合”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后续,我们将进一步依托市电子病历共享工程,扩展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互联互通,持续推进跨行业常态化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为实现更全面的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流转和联防联控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疫情监测、预警及响应能力,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有效支撑平战结合。


作者简介:




郑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多年从事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及卫生行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扫码下方二维码可购买医疗信息化领域相关图书


图书订阅



CHIMA 2020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优秀案例火热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