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刚:基于云原生技术建设“武汉健康云”云平台架构
“武汉市健康云”打通了全市市、区43家公立医院和204家基层医疗机构以及部分部、省属医院,是武汉市智慧医疗建设的一次提档升级。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将该项目定位为全国基层健康信息惠民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在日前召开的CHIMA 2020大会上,武汉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梁刚对该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
以下内容根据梁刚主任发言整理。
2017年,武汉市政府提出了“三个一”工程,这对全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为“三通”:就诊一卡通,用电子健康卡覆盖全市的医疗卫生机构;病例一本通,所有在武汉市区域内接受的医疗和卫生服务必须在一个本上可以看出,就相当于一个完善的病历本;第三是化验结果的一单通,即患者在所有机构的检验检查报告能够整体呈现出来。
“武汉健康云”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融合、创新、提升、惠民作为出发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三通”工作为重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契机,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卡的广泛使用;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推进“互联网+”在分级诊疗、健康医疗服务中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老百姓的获得感。
“武汉健康云”采取了以下架构:第一类是基础,即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第二类是武汉健康大数据云平台;第三是在平台之上,要提供的服务包括互联网+健康服务、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大数据应用服务、特色健康服务;第四是共有居民、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管理者和其他机构四个入口。
经专家论证,武汉市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融合全国各地成功经验,结合全市实际,制定了“互联网+健康“惠民项目建设方案,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健康信息惠民新模式。具体实践如下:
1.健康武汉客户端(App+公众号)。包括以下内容:电子健康卡管理;预约诊疗、智能导诊;包括支付宝、微信、银行、医保、商保等在内的支付及清算平台;电子服务券;互联网医疗;个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画像”、家庭成员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应用管理等;
2.居民健康卡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新城区继续发放国家居民健康卡(全国一卡通);中心城区以武汉市中心医院医联体为试点推行电子健康卡,同时推动医院就诊卡升级为手机无卡应用+健康二维码;
3.“数字化”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在线签约、语音识别病历录入、自助设备签约等信息技术支撑“数字化家庭医生”,提升签约服务水平;
4.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成果转换应用。
同时,武汉市开展了跨机构就诊一卡(码)通、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应用、家庭成员健康管理、预约优先就诊、双向转诊等十项惠民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
项目开始,“武汉健康云”平台建设就有了非常清晰的需求:要建设健康武汉App和微信公众号,提供电子健康卡、智能导诊、App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健康档案、家医签约等34项服务;接入武汉市市属43家公立医院,服务武汉一千多万市民;搭建了包括楚天云和电信天翼云在内的两个不同的IaaS平台;拥有医疗专网和互联网这两种不同网络等。
为保障信息系统达到高效、稳定、快速、方便、弹性扩展、安全的需求,“武汉健康云”建设采取了以下技术路线:采用最新的Mesos底层架构,最多可管理上万台机器的集群;使用Docker将所有的应用服务转化成微服务架构;将整个集群组织成一个单独的计算资源池,提供图形化界面;厂商像使用一台计算机一样使用一个复杂的分布式集群;由云平台来自动处理复杂的运维问题。
“武汉健康云”平台采取了以下技术解决方案:采用最新的私有云平台架构(Mesos)和容器技术(Docker),实现一个医疗应用的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使用微服务架构统一应用的发布、运行和管理方式;用户使用统一的网页界面管理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将整个集群作为一个大的资源池,支持弹性扩展,在多用户的环境下共享资源;提供资源分配、容错、负载均衡、监控报警系统功能支持,保证系统无单点失效;提供统一的生产运维平台,对接入系统的应用制定统一的运维标准。与传统IT架构相比,云原生PaaS具有以下优势:拥有一个统一的资源池,按需动态分配;使用Docker,支持资源隔离,多种操作系统,第三方库互不干涉;自动监测,容错,迁移;一键扩容,无需事先准备。
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云化、容器化、大数据化是必然趋势,使用一个统一、高效、可靠的PaaS云平台是关键。“武汉健康云”在建设过程中探索了多种可能方案,基于Mesos+Docker的BDOS技术架构证明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架构。“武汉健康云”平台从开始架构设计到集成13家信息化企业的应用系统上线,到目前进入运营过程,应用集成的速度、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以及运维的灵活方便性都达到了平台最初的设计要求。
点击此处可查看梁刚主任演讲回放
上一篇: 于雪梅:医疗数据安全风险识别与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