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医院实践方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先行先试,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医院。2014年,医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成为广东省首批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医院之一。医院开设互联网医院的目标是通过互联网工具,为健康需求者提供线上与线下便捷全程健康、医疗服务,把实体医院可及的大健康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对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的实践,医院信息科主任连万民进行了详细解读。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互联网经济整个生态圈的小部分,因此首先要了解互联网经济的基本定律,主要体现在信息对称、网络效应、免费、长尾效应和边际成本等方面。互联网+旨在推动信息技术和业务生态的融合创新,是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前者包括了云、大、物、移、智等新型信息化技术代名词,后者体现为连接一切、跨界融合、开放生态、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当前,国家在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已经发布了几个相关的纲领性文件,包括《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18]25号)、《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18]25号)等。在互联网+医疗健康实践方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12年9月开始践行互联网+慢病管理,在广州市建了100个健康小屋,搭建了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慢性病网络平台(e-Health中心),同时组建了一个专业专职的健康管理团队,并基于这套体系出台了基于互联网的预防、监护+治疗的慢性病解决方案。医院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实践以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为核心,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实现了“小病、慢病不出户、不出小区”。2014年10月,医院正式启动了广东省网络医院项目,上线了“互联网+医疗”v1.0,希望借助互联网实践分级诊疗分级下沉的需求。对这个项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给予了大力支持,批复同意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时,医院认为网络医疗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并基于当时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做了风险评估。在运营方式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网络医院的实体医院支撑,提供网络医疗服务,为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负责,建立相关建设标准、管理规范与评价;第三方搭建网络医疗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药店、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诊疗地点,并为药品质量和药事服务负责。广东省网络医院开创了全国第一家网络医院,是第一家在互联网上实现问诊、电子处方、药品调剂闭环的互联网医院,建设了覆盖全省的医疗互联网服务网络,构建了覆盖省、市、县、镇、村多级的互联网医疗体系。不过,它仍具有局限性,难以使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医疗业务的深度融合,医院上线了“互联网+医疗”v2.0,开展了以下医疗服务:通过搭平台、建团队、定标准、立制度、在省、市三甲医院建诊室开展线上诊疗服务;通过在县(区)级医院建分院、投放可穿戴医疗设备、培训网络区域接诊医生、开展上下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实现医联体、医共体、专科间的大联盟;通过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卫生站、大型连锁药店、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卫生队、小区物业等建立网络服务点(诊所),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三级医疗的网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诊疗;通过手机App平台,在医疗机构内推广使用共享医疗平台;通过在网络医院建立远程分析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远程检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缺乏、方便了群众就医、减少或杜绝了医疗不安全隐患发生;通过调研立项,人工智能、智慧中医等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医疗对接普惠大众。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疗”v2.0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6月至今,提供了5000次智能问诊、800余次视频辅诊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站已经安装动态心电图50台、平均每天30例左右;静态心电370台,平均每天530例左右;建立了分、转诊体系,县域内住院率提高4个百分点。医院以“互联网+”破解偏远山区基层存在的就医难问题,在清远市阳山县利用网络医院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打造了“省县镇村”一体化的造血型对口帮扶新模式纾解边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广东省第二医院的互联网+医疗实践做到了依法有据,有规范的建设标准、疾病诊疗指南、考核办法、管理制度、接诊流程,制定了培训、管理手册,建立健全六个标准,实现了六个统一,同时制定了《网络医院疾病诊疗指南》、《远程心电报告解读指南》等规范文件。在谈及建设互联网医院的经验时,连万民强调,一是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一定要与医院自身的发展战略、资源供给、业务能力相匹配;二是需要组建专业、专职的运营管理与技术支持团队;三是有一套适用于互联网环境的强大系统。(根据连万民主任在CHIMA 2019大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点击本链接可购买以下图书:《医疗机构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指南》和《医院信息系统典型故障案例解析》,并可订阅《中国医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