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当前,对于技术“向善”的一点思考

作者:李楠 发布时间:2020-01-23
浏览次数:

引言


这两天,肺炎的事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也刷爆了朋友圈。期间,我从三种视角去关注这件事:

 

首先我是一普通人,关注事态发展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其次我在医院工作,我关注疾病本身和处置应对;

 

最后,我从事IT工作,我希望“技术向善”。事发后我在思考,技术能做点什么,哪怕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以下是一些浅显的思考,与诸位分享。



1


自我筛查

 

我和很多人一样,经历过非典。2003年发生非典时,还是功能机的天下,社交网络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还是通过传统媒体接受有限的信息。

 

相比之下,新型肺炎发生后,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舆情传播比病情扩散来得更为迅猛。

 

想想也对,当下,我们身处的时代和十七年前全然不同:人手一部手机,每个人都是一个终端,随时随地在生产和传递信息,新型肺炎成为一场全民直播。

 

昨晚,一位不太熟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他感觉自己有点儿发烧和头晕,赶紧上网搜索新型肺炎的症状对照着来看,越看自己越像“中招”了。

 

那一瞬间,他想到了我,便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

 

我帮他对接了最近的医疗资源。随后,我意识到:身处“全民直播”时代的我们每个人,在信息轰炸中,也不知不觉提升了自己的主动健康意识。

 

我这位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

 

既然如此,一定要利用好这种来之不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技术主动前出对接,将这种微弱的、可能会随时消失的主观能动性,安全的引导至我们想要的地方。

 

就像小时候家里停电时,点上一根蜡烛,然后用手护送着微弱的烛光,穿过通风的走廊,到达每个房间。

 

我的设想是,当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轻问诊小程序等应用,搜索与肺炎相关的症状关键词时,系统会自动推送新型肺炎的自我筛查表给用户。筛查完毕后,系统还可以将科普内容以及周边的医疗资源(特别是政府明确的定点收治机构)推送给用户,供其选择。

 

让人欣慰的是,当我在构想时,在朋友圈也看到了类似的产品已经紧急上线(如下图),虽然功能简单,但是很暖心。

 

如果这种小程序能更加智能全面,并以二维码的形式张贴在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区,加上官方背书,我相信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


预问诊

 

我之前写过《智慧医院产品观:预问诊篇》。当时我对预问诊的定位是:预问诊可以看作患者的自我数字化标注,它可以引导患者告别就诊过程中的陋习,也可以作为医患“遭遇式“问诊的一道有效缓冲。

 

在新型肺炎发生后,预问诊再次被我“寄予厚望”:我希望更多的医院能在发热门诊等专门收治肺炎(疑似)患者的区域,引导(甚至是要求)患者在候诊时,尽可能的使用预问诊业务。

 

原因有三:

 

一是通过预问诊的专科模板,尽可能地让患者在接触医生前,在尚未产生倾诉欲望时,尽量客观公正的回忆病情,在模板引导下填写有价值的结构化内容。

 

二是如果出现大批量收治(疑似)患者的情况,可以通过预问诊提供的数据,对批量患者进行快速预判和分类;

 

三是我从记者对李兰娟院士的采访中了解到:从样本送检到出结果,大概两三个小时,这段话给了我灵感(详见下图)



既然我们已经通过预问诊将患者从线下拉到线上,建立了绑定关系,那就有充足的理由和便利的条件去利用这宝贵的“两三个小时”,让这段时间“利益最大化”。

 

例如,在等待结果的两三个小时中,可以给患者微信里推送正规科普,或者推送调查表单,询问患者近期的行踪,接触过的重点人和联络方式等,获得更多宝贵的信息。


3


其他


最后,我想聊聊医患宣教。就在我写作的同时,微信群里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关于肺炎的截图、聊天记录、自媒体文章等等,各种观点满天飞。

 

最初我觉得这样不好,但后来一想,这种舆论场上的过度活跃,既是全民社交时代的一种常态化,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数字时代的自然投影。

 

既然如此,不如改变思路,先针对一部分关键用户开展宣教工作。

 

这部分用户,主要是指上文中提到的,已经通过二维码从线下来到线上的用户,他们的情绪波动和压力状态都会强于其他用户。

 

我之前研究过医患宣教,在《医患宣教的产品化思考》中建议,宣教一定要采取最恰当的场景、产品形态和传播时机。特别是传播时机,在一些敏感时刻(比如自行搜索肺炎症状或者等待检查结果时),用户的行为会随着心态发生微妙的变化,此时如果能将恰当的宣教内容推送给目标用户,不仅是很暖心的一件事,更能提升他们对于现状的正确认知,提振自我信心,降低他们成为“超级传播者”的几率。


结尾


匆忙中撰文,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如有更好思路和观点,敬请留言。借此文,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各行各业工作者致敬。武汉加油,人间值得。





参考资料:

1. 媒体李兰娟院士采访:The Paper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599595

2. 【李楠专栏】医患宣教值得“小题大做”—— 一段患者宣教视频背后的产品化思考-HIT专家网 https://www.hit180.com/31070.html




作者简介:

李楠,CHIMA青年委员。先后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从业至今,历经基层医院信息科、卫生行政机关等岗位,先后从事卫生统计、HIS系统开发和运维等工作,现就职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从事信息化工作。




医疗信息化相关书籍上架,请点击此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