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周报 第511期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医药卫生领域共21人入选

发布时间:2025-11-24
浏览次数:

4.jpg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医药卫生领域共21人入选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卫生学部8人。(新华社)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指引的通知

  1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指引》的通知。通知提出,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要按照“整合功能、上下协调、连续服务、分级推进”的原则,统筹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发挥紧密型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集成作用,加强信息联通共享,提供“一站式”功能整合的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

· 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启动,超1.7亿条已上“云”

11月20日,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启动仪式在京召开。据介绍,2024 年起,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推进医保影像云建设,通过价格政策调整、集中存储、标准先行、试点示范四项举措,推动影像调阅共享。目前,24 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完成软件部署,具备跨省调阅能力。截至目前,索引数据上传超1.7亿条。启动仪式上,各方代表分享观点、演示使用场景。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拓展跨省调阅范围,力争2027年底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 “一张网”“路路通”。(中国卫生杂志)

· 广东发布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方案 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

11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提出,要拓展终端产业新场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机器人+”行动。(央广网)

· 河南首笔医疗数据场内交易落地,数据合规流通再添新实践

11月20日,从郑州数据交易中心获悉,河南省首笔医疗行业数据产品场内交易已正式完成。此次交易由金域医学集团旗下郑州金域作为数据供应方,与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交易的数据产品为“金域医学感染数据(侵袭性真菌)分布统计数据”。通过整合全国范围内特定种类真菌感染的检出信息,可反映不同时间、地区的感染流行特征,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控策略制定、诊疗方案优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大河财立方)

· 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项目开始申报

近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项目申报工作。本次申报聚焦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结合河南省实际,重点围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等领域,提升模型研发、算力供给、语料服务、场景培育、技术攻关等能力,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具体项目包括大模型研发应用项目、高质量语料库项目、重大应用场景标杆项目、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评价项目。重大应用场景标杆项目支持谋划建设重大应用场景,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项目,按照不超过实际投资额30%的标准,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河南省发改委)

· 福建推行门诊“一号管一个流程”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福建省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一次就医流程”就诊模式实施方案》,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推行普通门诊“一号管一个流程”就诊模式,旨在重点解决门诊患者未完成检查检验、取药环节需再次就诊挂号的情况,推行普通门诊“一次挂号、全程有效”改革。(健康报)

· 江苏南京打造“健医实验室”

近日,南京大学与鼓楼区正式签约共建“健医数据与AI校企联合实验室”,以人工智能技术描绘生命健康产业新蓝图,推动“未来医疗”从愿景走向现实。该项目依托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这一重点平台,是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区域产业优势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落实“双高协同”发展战略的标志性成果。落地后,“健医实验室”将率先推动四大重点项目——全流程全覆盖睡眠医学人工智能平台产业化应用;生殖AI系统与器械的产业化;医疗智能体平台产业化应用;多组学大数据驱动的大健康系列产品的产业化。这些项目直击临床与健康管理核心需求,融合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前沿热点,让AI真正“懂医疗、会看病、能决策”。(身边24小时)

· 广东惠州出台22条医改措施

近日,惠州印发《惠州市深入推广三明经验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措施》,推出六个方面22条举措,明确力争到2026年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94%和95%以上,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严控在5%和3%以内。文件建立“党委强统筹、政府抓分管”的双轨驱动领导机制,破解“三医”协同治理难题,为系统性问题提供高层级协调解决平台。针对公立医院改革,惠州创新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盘活编制资源;在薪酬领域,提出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薪酬,提高公立医院人员稳定收入比例,同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向技术劳务价值高的服务项目倾斜。(新浪网)

· 香港研究人员推进亚洲慢性病风险建模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计划将经香港全港电子病历数据验证的 “华人糖尿预后预测模型(Chinese Diabetes Outcomes Model,CDOM)”,拓展为覆盖全亚洲的慢性病分析平台。该平台初期将依托亚洲大型纵向电子病历数据集,为临床试验、医疗干预及政策制定提供支持。研究团队拟将其打造成适配亚洲人群的权威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同时拓展至更多慢性病类型。平台功能将贴合慢病管理新趋势,不仅能评估传统疗法,还可覆盖药物干预、数字健康解决方案等多类干预方式的效果,项目由港中大医学院陈重娥教授主导。(CHIMA编译)

· 新西兰部分医院IT系统频繁崩溃,原因被归咎于人员不足

新西兰最大工会公共服务协会就惠灵顿和赫特地区医院IT系统屡次崩溃发出警报,指出公共卫生系统IT岗位裁员导致“临床门户系统”频繁卡顿、崩溃或下线。这使得医生无法及时获取患者信息、影像资料,被迫手写医嘱甚至在缺乏关键数据的情况下制定癌症治疗方案,造成门诊延误、医护轮班延长、患者诊疗时间压缩等问题,严重威胁患者安全。但新西兰卫生署(Te Whatu Ora)称相关中断风险较低,目前已成立专项团队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包括与IT供应商协作、更换老旧硬件以及改善远程访问体验等。(CHIMA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