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医疗集团推动一体化电子病历建设 赋能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次数:

  高博医疗集团成立于2017年,以临床诊疗、临床研究、参考实验室、信息化为业务重点,集团携手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能力的顶尖医学专家共同打造独特的“学术引领型临床研究组织”,通过构建“临床发现-基础科研-产业转化-临床应用”的创新医疗生态体系的组织战略,提高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集团以数据智能为“神经和血液”,支撑临床研究、诊断等创新业务。

  “在集团信息化建设战略方面,高博医疗集团以自主研发为主、外购为辅,坚持核心系统和数据自主可控,自研新一代医疗信息化产品,推动临床、研究、诊断业务融合创新。同时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高博医疗集团数据智能中心总监汤云杰介绍,医院引入LIS、PACS、手术麻醉等专业第三方系统结成信息化联盟,统一集成模式,形成体系化、可复制的集团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在长期实践中,高博医疗总结出了契合医疗服务发展方向和临床实践的先进理念,充分利用自研优势,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效率,整合数据,赋能临床研究业务高效运转。

一体化电子病历赋能临床研究

  在汤云杰看来,一体化电子病历赋能临床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线上线下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和临床研究一体化。联同在此基础上搭建的科研专病库、临床研究数据平台和脱敏平台赋能上层临床研究生态应用。

  (1)线上线下一体化

  线上线下一体化主要包括随访工具和互联网医院等应用。高博医疗集团借助互联网随访管理工具,开展随访工作,主要有以下步骤:

  ■ 扫码报到:使用医生专属二维码,患者扫码后可与医生保持长期联系;

  ■ 随访计划:按病种/临床研究项目设置随访模版,可通过模版自动生成随访计划,定时给患者发送提醒;

  ■ 工作组及标签管理:医生工作组共同协作管理患者,标签管理便于医生对患者分组管理;

  ■ 上传院外数据:支持患者主动上传外院病历,上传后医生可方便查看;

  ■ 返院复诊:患者按随访计划返院复诊,打通手机自助机提前预约挂号和检查;

  ■ 随访记录留痕和长期保存:纳入到临床统一视图中查看。

  根据医疗业务特点,高博医疗集团进行了体验一体的互联网医院设计开发,实现了数据一体化和体验一体化,方便医生在门诊医生工作站中直接进行互联网门诊看诊,支持医生同时开展线下门诊和线上互联网门诊。

  2020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探索开展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工作任务。作为DCT试点任务单位之一,高博医疗集团选取某IV期临床试验作为首个试点项目,进行了互联网医院与DCT的整合探索,在受试者筛选、数据收集、监查、随访等环节,探索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开展临床试验。

  (2)院内院外一体化

  院内院外一体化主要包括院外病史采集和区域共享相关采集。针对初次来院的疑难重症患者,其在其他医院的全病程病历资料对临床研究意义重大。高博医疗集团建立了院外病史采集系统,在就诊前扫描院外病史,通过OCR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病例摘要,辅助医生快速掌握病情。

  当前,为实现医保控费、居民就医改善,区域共享成为主流。对此,汤云杰强调:“站在临床视角,医生希望看到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数据,院内院外一体化,区域共享给临床专家们打开一扇希望之窗。”

  他进一步谈到,区域共享下医院系统对接需保障安全,实现共享、管制、提醒等功能,在接口调用合法基础上,按照患者就诊维度将区域其他机构数据在院内系统落库存储。

  (3)临床研究一体化

  临床研究一体化主要包括通过批量建档、挂号、开单开展筛选健康受试者和病历前结构化处理。结构化没有标准方法,要权衡利益和代价。高博局部前结构化方案,是针对“高价值病例”,提高科研数据的价值密度。

  为加强临床研究,高博医疗集团研发了科研专病库,通过对接CDR系统,关键数据系统抓取,自动获取病历文书、影像学报告、检查数据趋势图。针对CRC数据录入人工成本高、数据管理员进行数据审阅人工成本高、数据录入EDC系统滞后、数据核查滞后等临床研究面临的系统性问题,高博医疗集团推出了临床研究数据平台,可实时获取院端数据,对接申办方临床电子数据收集系统(EDC)进行数据直传,保证数据准确度,及时对风险数据进行预警。

持续实践,不断探索,推进价值医疗信息化

  汤云杰强调,高博医疗集团通过系列信息化实践,构建了一体化电子病历,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体化的互联网医院,除了数据一体,还做到了体验一体,方便临床医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服务患者。

  在病史采集方面,集团借助信息化高效采集疑难重症患者全量病史信息,提高专家效率,节省专家时间,培育提升下级医生能力。

  在互联网随访工具上设定模版后,集团可根据时间自动提醒医生和患者,随访省时不遗漏。

  在一体化电子病历赋能下,集团的临床研究数据可实时从院端获得并且自动进入临床电子数据收集系统(EDC),数据录入的效率提升了70%以上。

  “作为一个年轻的医疗集团,在价值医疗信息化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做了一些实践,更多还是探索。期待未来跟业内各方合作,一起践行价值医疗信息化理念,让医务工作者、患者、医院等各方都有更大获益。”汤云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