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华:多地多活数据中心的安全架构设计与实践
创建于1951年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简称“南京医科大二附院”)坐落在秦淮河畔古城墙边,目前有姜家园院区、萨家湾院区和迈皋桥院区三个院区,共有2500张编制床位,年门急诊量228.6万人次。“医院组建了跨越‘省—市—区’三级城市紧密性医联体,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了统一管理。”南京医科大二附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张代华在CHIMA 2024演讲时介绍,医院同时建成了三个机房,对数据中心进行了重构。
张代华谈到,医院建设机房时,主要提出了以下要求:满足后续建设智慧医院需要的基础设施平台;满足支撑后续多院区不少于2万门诊量的基础架构;满足各类评审及评级要求;满足多院区业务连续性的高要求;解决医院当时没有合适机房选址的棘手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南京医科大二附院租赁了两个运营商IDC的机房,核心机房放在电信IDC机房,容灾机房放在联通IDC机房,备份机房设在姜家园院区,三个数据中心采取自建的模式,自购设备,自己设计,自己运维,自主可控。
张代华指出,租赁运营商机房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及时性,可马上投入使用,无建设周期;维护性,无需额外维护、扩展性强;安全性,由专业公司提供5A级基础设施保障,由多个运营商提供多条路由线路;性价比高,节省了机房初期建设经费,节约了医院用房。“在线路上,我们采用了主裸光纤+备裸光纤+5G的模式,确保了网络的链路安全。”
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非常关键。“安全是医疗信息人面临的永恒话题和永恒困难。”张代华强调,医院在实践中,设计了多地多活数据中心的安全架构。
树立信息安全屏障
南京医科大二附院的数据中心建设共有五大形态:租赁运营商机房,租赁了2个位于不同区域的不同运营商机房,同时承载医院多个院区的业务底层架构;多链路保障,每个数据中心之间以及和各院区之间均采用了主备裸光纤、应急5G切片网络;软件定义,主要定义了计算、存储和网络,实现SDDC数据中心,提升运营效率;数据安全体系,医院建立了针对虚拟化平台、数据库平台的备份、容灾、双活体系架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医院利用全网态势感知联动威胁处置,并结合已经落地的安全白名单机制,全面提升安全运维能力。
构建多地多活的数据中心安全架构
南京医科大二附院的数据中心创新性采用多地多活的建设方式,在数据中心网络建设中应用了SDN Uderlay网络,启用分布式网关,在姜家园院区数据中心、电信数据中心和联通灾备中心配置了3个Border出口,搭建了多院区互联网络,实现多地多活,冗余互联。
“我们结合SDN提供的大二层网络,双活数据中心分别部署超融合服务器,利用超融合平台延展集群技术,构建横跨不同地域数据中心的双活超融合集群平台,实现业务虚拟化在多中心平滑迁移与切换。”张代华谈到,通过多类型架构混合组网,提供高可靠性的多院区互联网络。
在网络安全方面,医院采取了以下形式:多网融合,内网、影像网、设备网、无线网、物联网、5G网等融合建设,逻辑联通,实现医疗数据的安全运行;云网融合,实现健康私有云和网络SDN控制器的协同,提升医院业务上线速度,提升资源利用率,简化运维管理难度,实现资源和业务的平滑迁移;无线物联融合,通过物联网AP,统一承载Wi-Fi、蓝牙、RFID等射频,节约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平滑升级人员、资产、智能化等医疗物联网应用;网安融合,改变医疗安全被动响应的现状,SDN控制器和网络安全系统联动,将威胁分钟级闭环处置,大幅提升医院网络的威胁防御能力,构建医院全网主动防御体系。
“我们采用扁平化SDN网络,消除了传统的三层架构,提升了架构安全性。同时,SDN数据中心多出口、多院区互联,提升出口运行效率同时提升链路安全性。”张代华谈到,医院加强了物理链路和链路架构的安全,在姜家园院区和萨家湾院区各架构一台5G路由器作为5G专线链路备份方案,实现了云网协同,方便分钟级业务按需自动安全上线。
在数据安全方面,医院通过采用双活、连续保护、容灾、备份、归档等全方位数据保护措施,保障业务数据安全。医院通过数据库、超融合、双活架构,保障数据库的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张代华进一步指出:“我们以数据流量为中心,治理API数据暴露面,对数据攻击行为持续发现。”
在运维安全方面,医院开展了等保合规体系建设,重塑安全边界,实现了全局可视安全治理,加强数据中心核心安全,实现高效安全运维,通过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满足等保2.0合规建设。张代华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引入了安全可视化运维,对攻击追溯实现可视化,建立远程运维黑名单访问控制,进行业务上线安全监测,规划化处置安全事件,物理设备环境实现可视化智能运维,建立了3D可视化运维中心。”
“我们的数据中心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是经过规划和设计的,使整个安全处于可控状态。安全,难,但并不神秘。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可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张代华总结道。
上一篇: 魏素珍:一个基层信息人的软件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