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信工程师的年度复盘:坚守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发布时间:2024-01-02
浏览次数:

  从一名医信工程师的视角来回顾2023这一年,好像没有太多的特殊之处。因为对于在医院信息部门工作的工程师,这一年绝大多的日子,和之前的很多年没有太大区别,每天都是做着听上去无比高大的“大事”,实际上都是些扯皮拉筋的“小事”。各种“大事”和“小事”,充满了2023这一年,精彩也平凡。

  2023年,医疗信息化行业或者说众多医院信息部门,最忙的事情大概就是各种评级,“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评级”、“智慧服务评级”等。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多的评级,但很多医院信息部门领导都把评级当成了救命稻草或者最后的抓手。以评促建的说法,再加上相关部门红头文件的约束力,还是很有效果的。医院领导突然支持信息化了,现有达不到评级标准怎么办?没关系,医院投钱,换系统,买系统。这就是政策的垂直影响力,毕竟与国家公立医院考核直接挂钩,医院领导定然会支持。所以说,对于医疗信息化行业而言,政策的强制力远比医院信息部门自驱力要高效的多。

  2023年的医疗信息化工作毫无疑问,跟各种评级是离不开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中要求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中规定:将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纳入到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当中,从系统功能实现、有效应用范围、数据质量三个维度对医院的电子病历和临床应用系统进行评价。“国考”的强大推动力,是医院信息部门的压力,同时也是信息化工作的助力,因为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了,对于医院信息化工作,这是最大的精神支持。《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更是明确规定,建立以院长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有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建立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有与信息化建设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明确规定了医院系统信息互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等事项,信息化一下子上升为影响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于医信工程师而言,好事还是坏事?一时很难说清楚,只有往前走,方能看清楚。

  “孤岛”转向互通融合,“分立”转向“共享”,标准转向全闭环管理。标准的一小步,对信息化而言,却是一个大工程。《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价》中,3级要求有跨部门统一的医疗数据字典并实现医嘱、检查、检验、住院药品、门诊药品、护理至少两类医疗信息跨部门的数据共享;4级要求实现药品配伍、相互作用自动审核,合理用药监测等功能并实现病人就医流程信息(包括用药、检查、检验、护理、治疗、手术等处理)的信息在全院范围内安全共享。《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要求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智慧导医分诊、分时段预约、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为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类似政策红头文件的评审标准,如何深入理解其精髓,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医信工程师,可想而知是有一定难度的。没有医疗临床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去做一个甚至高于临床医疗工作的事情,已经不是一个“难”字能形容的。评级对于信息部门和医信工程师,不能不说,也是一个“锅”。

  为啥各种评级要信息部门参与?因为这跟信息相关,所以这个“锅”对于很多医院信息部门而言注定是甩不掉的。其实也无所谓,因为不管谁牵头组织,最后干活的相信都是信息部门。为此,我们众多医信工程师一下子变成了文案高手、作图高手,每天的工作变成了截图做文档。技术工程师什么时候变成了文秘工作者,神奇却很现实。面对几百页的图和文档,顿时觉得写代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做图的难度可不亚于写代码。有些“锅”,只能默默背着,所以做好手头工作,才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喜欢的工作内容,因为坚守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没有系统的上系统,或者换系统。2023这一年,应该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医信工程师们大概已经有些麻木了,因为已经切换和上线过很多次系统,太多的经历已经让我们的内心波澜不惊。软件公司和医院信息部门负责工程师,部署上线信息系统,熬了几天夜,暂时睡个觉吧。一觉醒来,打开手机,必然是各种电话、微信消息,等待处理的问题成堆,还有领导安排的任务,用户新需求也来了,患者投诉来了。新人感到很不适应:我做了啥,为啥这么多事找我,我能做啥,拿出笔来,把用户的问题先记下了,报给软件公司吧。软件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复杂化,医信工程师想参与或主导软件开发越来越难,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出路在哪里,没有人会告诉我们答案,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很多医院成立了互联网医院运营中心,还有大数据中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机构?因为医院信息化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数据、运营管理等被提升为医院发展战略,但是数据和运营已经是一门专业的技术,不能与传统信息化工作混为一体了。以数据为支撑的医院管理,和专业的互联网运营已经开始形成了,但医院自己能承担起来嘛?可以也不可以,不可以的交给专业的公司。这应该是未来的方向,但是方向指向的地方,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怎么办?还是把手上的“小事”先做好吧。

  我的一位朋友,西部省份某个地市三甲医院领导,所在团队已经完全可以自主研发,开发出了互联网医院端程序,我曾跟他交流一番,发现用的技术全是最新的技术栈,比如SpringBoot+ Vue前后端分离开发,团队人员技术储备完全可以赶上互联网公司,不可不说医信工程师的技术是可以搞事情的。南方某省份非省会城市医院信息科工程师,深入研究数据管理五年时间,完全具备了医院数据化管理能力,据说乙方公司技术方案基本都是问他,活活的把“甲方”干成了“乙方”。年过三十五,确实写不动代码了,2023年感受特别明显,更别说精通。在应付各种“小事”的同时,要精通一门技术,做成这样的“大事”,难度真的很大,不信可以试试。

  “小事”与“大事”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管理和技术的矛盾。做管理需要管人,管人管业务需要有一定的职权,搞技术需要技术储备以及相应的技能知识,所以医信工程师应该选择走什么路,只能靠自己选择,你有什么,就可以选择什么方向,或者你想朝哪个方向发展,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奋斗。未来的你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靠今天自己怎么选择和奋斗,没有人能代替或者帮你。

  作者简介

640.png

  吴坤,计算机专业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信息中心软件工程师。专业计算机程序员,国内在医疗行业积极推广IT技术的青年工程师和技术践行者,热衷于以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