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以健康为导向释放医保改革红利
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53.5万人、全市具有住院资格的定点医院全部应用DRG管理、药品耗材集采节省资金8.55亿元……近年来,沈阳市医保局以健康为导向,释放医保改革红利,积极推动新时代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沈阳市医保局从民生和基金安全两个维度,不断完善改革体系,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抓好守住人民群众“保命钱”这个首要任务,确保基金运行安全有效,凸显健康医保价值。
稳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铁路医保正式纳入沈阳域内管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截至7月末,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3.5万人,其中职工357.6万人、居民395.9万人;生育险参保人数179.7万人;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8.94%,居民报销比例达67.67%。
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2021年,全市11.4万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直接医疗救助12.9万人次,救助资金支出7667万元。明确“三重保障”制度功能定位,梯次降低贫困人口负担,其中1.6万农村贫困人口就医1.02万人次,“三重保障”报销2524万元,政策内报销比例为94%。城乡低保、孤儿、特困、重度残疾人群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低保边缘家庭成员个人缴费部分财政补助60%,减轻困难群体参保负担9373万元。
夯实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沈阳第一时间调整医保应对政策,强化细化实化“12+N”若干政策措施,门诊慢特病线上支付等部分举措已转化成为制度性创新成果。先后向医疗机构拨付疫情周转金9.68亿元,其中今年4月向11家定点救治医院拨付疫情应急周转金2.37亿元;上解新冠病毒疫苗费用8亿元,拨付接种费用2亿元。及时出台缓缴职工医保费的政策措施,2021年至今,累计享受医保缓缴政策的企业1.5万户、27.9万人,缓缴医保费1.95亿元。
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机制改革,31家付费试点医院实现全病组、全险种实际付费
2021年底沈阳市被国家医保局确定为DRG付费国家示范城市,年度内被国家医保局两轮评估为“优秀”。目前,全市具有住院资格的定点医院全部应用DRG管理,31家付费试点医院实现全病组、全险种实际付费,职工医保基金支出占比为81%,提前三年实现国家目标,今年7月获得国家调研评估组99分的高值评价。
中医特色门诊支付新政落地。今年5月,沈阳启动职工中医特色病种门诊医保支付试点,首批试点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参照门诊病例分组付费管理模式,遴选23个病种执行限额管理,目前统筹报销比例达到70%,全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医疗康复付费方式。研究制定沈阳医保脑康复住院按床日付费政策,实行医保三级付费及管理,测算预算总额1.6亿元。
创建更加便捷化经办服务,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86.12%
加快国家医保信息系统建设。2021年,沈阳在全省首个上线国家新医保系统平台,率先对接省异地就医子系统,第一时间打通参保地和就医地直接结算功能,实现了异地就医持卡扫码即时享受医保待遇等功能,极大方便了群众网上业务办理。
加快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沈阳作为全国首家且目前唯一授权城市,以医保电子凭证为源码,创新实现市民码与医保码的“双码融合”,快速推进“一码通城”工作。截至7月末,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86.1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码通城”场景应用广泛,“盛事通”实名认证数已突破700.2万,“一码通城”覆盖群众生活、公共、商务等多领域,应用于查询、身份验证、疫苗接种等多场景,目前累计展码应用超过7760万次。依托“盛事通”推出的“好就医”应用场景更加便民,陆续在31家医疗机构上线,实现了门诊慢特病、特药线上挂号缴费以及医保账户、信用账户融合支付功能,信用付费签约人数2.9万人,累计授信金额达2900万元,“先看病、后付费”成为现实,市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便捷优质“舒心就医”服务。
加快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药耗集采节省资金8.55亿元
药品耗材集采常态化制度化。“4+7”试点三年来,药品落地执行国家集采六批次和省际联盟三批次,累计采购金额7.59亿元,节省采购资金8.55亿元。开展7个品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累计采购金额7518万元,节省采购资金5.52亿元。
医疗服务价格更加完善。2021年至今,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944项,包括下调检验类医疗服务项目、上调临床诊疗类医疗服务项目,平均增幅9.13%。
不断加大药品供给力度。开展“互联网+”处方流转,对国家高值谈判药品实行医保双通道管理,进一步拓宽参保患者医保用药渠道,增强医保服务便民性,目前已有2家医院、20家药店开展此项业务。
来源:沈阳日报